摘要:10月25日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河北·吴桥杂技篇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中,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以及主持人龙洋、演员于毅一起循着非遗足迹,体验那些隐藏在杂技动作背后的技
转自:河北日报
《非遗里的中国》河北·吴桥杂技篇在央视播出
本报讯(记者史晓多)10月25日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河北·吴桥杂技篇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中,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以及主持人龙洋、演员于毅一起循着非遗足迹,体验那些隐藏在杂技动作背后的技艺密码与传奇故事。
河北是北狮发源地。节目中,河北北狮形象写实,舞狮者统一着装,讲究人狮合一,模仿狮子的神态与动作,刚劲有力,气势非凡。晃板表演强调“越动越稳”,演员们顺应底下晃动的圆管,找到唯一的稳定节奏,每一次晃动都是千锤百炼的结果,从一人到六人叠加,底层演员不仅要承受三四百公斤的重量,更是整个团队的“平衡核心”。蹬技,在古代是百戏中的“常客”,节目现场,演员坐进大缸,杂技艺人施展蹬技,只见大缸缓缓转动,蹬技的力与巧尽显。杂耍口叼技表演过程中,杂技艺人王娜娜用签子顶起装有热水的茶壶,惊艳全场。
吴桥是驰名中外的杂技之乡,杂技历史悠久,几乎村村有杂技艺人。如今,吴桥杂技不断创新发展,部分节目还融入汉代彩绘与乐舞俑中的动作元素,如反腰、倒立等,力求还原古代百戏的风貌。节目现场,对手顶、空中吊环、空中飞人、转碟、抖空竹、打花棍等节目轮番上演,赢得阵阵喝彩。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