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如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05:18 1

摘要:江南的梅雨时节,我站在泰伯庙的飞檐下。雨丝斜斜地穿过千年时光,打湿了廊柱上斑驳的漆画。画中那位身着素衣的男子,正将玉圭轻轻放在案上,转身走向苍茫的吴地。三让天下的故事,在雨声里愈发清晰,像一阙被雨水浸透的古歌。

让德如风

张新贵

江南的梅雨时节,我站在泰伯庙的飞檐下。雨丝斜斜地穿过千年时光,打湿了廊柱上斑驳的漆画。画中那位身着素衣的男子,正将玉圭轻轻放在案上,转身走向苍茫的吴地。三让天下的故事,在雨声里愈发清晰,像一阙被雨水浸透的古歌。

史书载,泰伯是周太王的长子。当父亲欲传位于幼子季历时,他未等旨意下达,便带着二弟仲雍奔赴荆蛮。第一次让,是断发文身的决绝;第二次让,是开垦吴地的艰辛;第三次让,是建立句吴的隐忍。三次让位,如三滴墨落入历史的清泉,洇开成永恒的涟漪。

庙中的古柏已逾千岁,枝干虬曲如龙。我抚摸着树皮上的裂痕,仿佛触到泰伯当年结绳记事的麻线。他教化蛮民,将中原的农耕与文字播撒在这片水乡。百姓们最初笑他痴傻,后来却在他教人凿井时默默效仿,在他示范耕种时悄悄跟随。让德如春风,无声却润物。

雨中的太湖泛着青灰色,波光里晃动着远山的倒影。泰伯初到此地时,湖畔还是沼泽密布。他带着族人挖渠排水,将泥泞变为沃野。如今湖畔的稻田里,金黄的稻穗低垂,像在向那位开垦者行礼。百姓们不知该如何称颂这位让国的君子,便将最朴实的感恩化作年复一年的春耕秋收。

庙内陈列着青铜器,纹路里沉淀着岁月的包浆。其中一件三足鼎,造型古朴得近乎笨拙。解说员说,这是泰伯时期所铸,没有繁复的饕餮纹,只有简单的云雷纹。让德之人,连器物都如此谦和。就像他放弃的玉圭,没有华丽的雕饰,却因让出的姿态而愈发珍贵。

后殿的壁画上,泰伯正在教孩童识字。他握着孩子的手,在竹简上写下"让"字。这个字的结构多么奇妙:言字旁如谦逊的姿态,上字如高远的天空。三让天下,不是怯懦的退避,而是将个人的得失化作天地间的浩然之气。孔子说"民无得而称焉",正是因这至德已超越言语,化作百姓心中的一缕清风。

暮色渐浓时,雨停了。月光穿过云隙,为庙宇披上银纱。我忽然明白,泰伯的让不是终结,而是开始。他让出的王位,让出了文明的火种;他放弃的尊荣,换来了文化的交融。就像此刻的月光,不争不抢,却照亮了整片夜空。

归途中,稻田里的蛙声此起彼伏。这古老的乡音,是否也在传唱着三让的故事?千百年后,当人们再次谈起泰伯,或许仍会像孔子那样感叹:至德如风,无形却永存。

来源:北京诗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