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下令!俄军核动力导弹试射成功,15小时14000公里射程破纪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8 18:20 1

摘要:俄罗斯又一次让世界屏住呼吸!据路透社、ABC新闻等多家外媒爆料,俄罗斯最高将领在电视镜头前向普京汇报:俄军刚刚完成了一次骇人听闻的核动力巡航导弹试射。这枚名为“布列维斯特尼克”(Burevestnik,意为“风暴信使”)的导弹,低空飞行整整15小时,横跨140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俄罗斯又一次让世界屏住呼吸!据路透社、ABC新闻等多家外媒爆料,俄罗斯最高将领在电视镜头前向普京汇报:俄军刚刚完成了一次骇人听闻的核动力巡航导弹试射。这枚名为“布列维斯特尼克”(Burevestnik,意为“风暴信使”)的导弹,低空飞行整整15小时,横跨14000公里——而且这还不是它的极限!

画面里,普京身穿迷彩军服,神情凝重,手里还攥着一份报纸。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当面向他报告:“我们发射了一枚核动力导弹,飞行时间长达15小时,距离14000公里,这还远远不是极限。”据俄塔斯社(Tass)转述,导弹在垂直和水平机动测试中表现完全达标,具备极强的规避导弹和防空系统能力。

这枚导弹的诞生,早在2018年就被普京高调宣布。俄方自诩其为“无限射程、无法拦截”的终极武器,甚至声称能从俄罗斯任何角落起飞,直捣美国本土。西方媒体和军控专家却一直对其战略价值和技术可行性嗤之以鼻,怀疑俄方夸大其词。美国空军国家空天情报中心2021年曾警告:“一旦成军,核动力巡航导弹将赋予俄罗斯独一无二的洲际打击能力。”但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同年也指出,俄方要让这枚“死亡飞行器”真正服役,面临着核动力装置可靠性等巨大技术难题。更别提,过去数次试射屡屡失败,甚至还曾因事故导致人员死亡。

据军控组织统计,自2016年以来,布列维斯特尼克至少进行了13次已知试射,只有两次勉强算“部分成功”。2019年,一次回收沉没导弹的行动还引发了放射性爆炸,造成5人丧生。那场事故的照片在俄社交平台VK流出,画面中一个蓝色集装箱残破不堪,令人不寒而栗。外界普遍认为,这就是“飞行核反应堆”失控的惨烈后果。

但这一次,俄方却罕见地高调宣布“最终成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发布的视频中,亲口称“决定性试验已经完成”,并下令军方着手建设部署基础设施,准备让这款武器正式列装俄军。格拉西莫夫则补充,10月21日的试射中,导弹在空中盘旋15小时,飞行距离14000公里,且“这还不是极限”。他还自信满满地宣称,导弹的机动能力和低空飞行特性,足以让任何现有和未来的防空系统束手无策。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俄军内部期刊曾自曝,这枚导弹能贴地飞行至50-100米高度,几乎贴着地皮掠过,雷达难以捕捉。理论上,它能在空中盘旋数天,随时变换航线,像幽灵一样潜入敌国腹地。北约为其取了个更直白的绰号——“天煞”(Skyfall),意为“天降死神”。

外媒调查还发现,距离莫斯科475公里的某秘密基地,正加紧建设9个水平发射台,疑似为布列维斯特尼克量产做准备。谷歌地球2022年的卫星图像显示,北极圈内的罗加切沃(Rogachevo)空军基地和潘科沃(Pankovo)导弹试验场附近,相关设施已初具规模。分析师德克·埃弗莱斯(Decker Eveleth)直言:“俄罗斯正悄悄为这款怪兽武器铺路。”

普京此时高调亮剑,绝非偶然。俄乌战争已进入第45个月,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步步为营,西方却不断加码对乌军援。乌克兰方面更是向美国和盟友施压,要求提供“战斧”远程导弹,试图反击俄本土。普京此举,无疑是在向西方释放赤裸裸的核威慑信号——“你们敢越雷池一步,我就有能力让你们付出灭顶代价!”

更具戏剧性的是,就在导弹试射消息公布前,普京还亲自指挥了一场战略核力量演习。俄国防部发布的画面显示,洲际弹道导弹从西北发射井腾空而起,巴伦支海的核潜艇同步发射导弹,图-95战略轰炸机则在空中投掷远程巡航导弹。克里姆林宫声明称,这场演习检验了俄军核三位一体的作战指挥能力。普京在演习现场,神情冷峻,仿佛在无声警告全世界:“俄罗斯的核按钮,随时可以按下。”

值得一提的是,布列维斯特尼克的动力核心是一台微型核反应堆。导弹起飞时先用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升空后核反应堆启动,为其提供几乎无限的续航力。理论上,这枚导弹可以在空中徘徊数天,随时变换航线,令敌方防空系统疲于奔命。可惜,这项技术的危险性同样惊人——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2019年的那场放射性爆炸,就是最血淋淋的警示。

普京的“死亡飞行器”横空出世,恰逢美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即将到期。该条约限制美俄各自部署的战略核弹头和发射平台数量。普京最近曾主动提出,愿意在条约到期后自愿维持现有限额一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则回应:“听起来是个不错的主意。”但在核军备竞赛暗流涌动的当下,这种“君子协定”能否兑现,谁也不敢打包票。

西方专家和军控人士对布列维斯特尼克的实战意义依然存疑。IISS分析师直言:“俄方要让这枚导弹真正服役,必须攻克核动力装置的可靠性难题。过去的多次试射失败和致命事故,已经暴露了巨大隐患。”但也有人警告,哪怕只是一枚能飞上天的“飞行核反应堆”,都足以让全球安全局势变得更加危险。

无论如何,布列维斯特尼克的高调亮相,已经让全球神经紧绷。它究竟是俄罗斯的“核威慑王牌”,还是一场危险的豪赌?没人能给出答案。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核军备竞赛的幽灵,正悄然回归,笼罩在世界上空。

来源:全维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