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陕西人对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多有微词,是误会还是针对!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9 05:09 1

摘要:黄河,发源于青海,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区的相关行政区域,于今天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

黄河,发源于青海,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区的相关行政区域,于今天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地理生态区域,从西到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四个地貌单元,西起巴颜喀拉山脉,东临渤海,北抵阴山,南靠秦岭,流域面积79.58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9%。为中国 的母亲河。

黄河的地势西高东低,形成自西向东、由南向北三级阶梯,落差达到了4480米。

黄河源头至内蒙古河口镇为黄河上游,内蒙古河口镇至河南郑州市桃花峪为黄河中游,桃花峪至入山东海口为黄河下游。

西部河源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由一系列高山组成,常年积雪,冰川地貌发育;中部地区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为黄土地貌,水土流失严重;东部主要由黄河冲积平原组成。

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主要由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组成海拔高度从3000米自西往东缓降到800米。

处在中国第二大地理阶梯,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包括山西大部、陕西中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和青海东部,河南西部的广大区域,面积63.5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聚集区。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政府水利部在北京邀请了70位中国专家、教授包括张光斗,黄万里等参加了设计方案论证会议。并邀请苏联派专家(以列宁格勒水电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柯洛略夫为首)前来协助筹划并设计三门峡水利工程。

1954年经过中苏专家也参与论证。双方就坝址选择、工程方案展开激烈讨论,最终确定三门峡为最佳方案。

黄河

1954年黄河规划委员会成立,三门峡工程被列为黄河综合利用的核心项目。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卫星图

1957年4月13日,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

1960年基本竣工并开始蓄水。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

1961年,三门峡大坝建成。设计蓄水位360米,总库容647亿立方米。

1962年2月第一台15万千瓦机组试运转。

三门峡大坝距离陕西的直线距离

1960-1964年黄河中上游来水泥沙淤积,流速减缓,导致潼关卡口抬高4.6米,形成拦门沙,渭河入黄口上移5公里,渭河变成地上悬河,导致12条南山支流入渭不畅,洪涝灾害频生。

1965年、1969年,国家对三门峡水库枢纽进行了两次改建,并改变运用方式,但三门峡库区泥沙淤积仍在发展,至1991年已达51.41亿吨,其中渭河下游15亿吨。

1967年8月、9月,黄河龙门至潼关间丰水丰沙,形成对渭河涌水倒灌,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

三门峡工程最初采用苏联专家设计的“高坝大库”方案,蓄水位高达360米,旨在“蓄水拦沙”,但严重低估了黄河的泥沙淤积问题。水库蓄水仅一年半,库区淤积泥沙15亿吨,潼关水位抬高,导致渭河下游成为“悬河”,引发关中平原洪涝、盐碱化等问题。

原设计泄洪孔道高程过高,无法有效排沙,被迫进行两次大规模改建(如增建泄流排沙隧洞和打开导流底孔),才勉强实现“蓄清排浑”的运行模式

工程在“大跃进”时期仓促上马,边设计边施工,缺乏科学论证。苏联专家缺乏多泥沙河流经验,而中方主官盲目崇信其技术,我们自己的专家合理的意见得不到重视,导致设计脱离黄河实际,又因为中上游以粮为纲大面积无序开荒导致自然植被被规模化破坏。大大增加了河水含沙量。多方面因素相互影响。

【1】渭河5.34;33.4%陕西【2】无定河2.17;13.6%陕西

【3】窟野河1.36;8.5%陕西【4】延河,0.72;4.5%陕西

【5】祖厉河0.53;3.3%甘肃【6】清涧河0.45;2.8%陕西

【7】清水河0.44;2.8%甘肃【8】秃尾河 0.34;2.1%陕西

【9】湫水河0.30;1.9%陕西【10】昕水河0.28;1.8%山西

黄河输沙量前十名的河流,陕西独占7条。渭河 无定河 窟野河 延河 清涧河 秃尾河 湫水河。已经占了黄河总输沙量的66.8%。

渭河为黄河第一大支流,源于甘肃省渭源县西南海拔3495米的鸟鼠山北侧,全长818公里,流域总面积134766平方公里。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03.7亿立方米,其中陕境产流62.66亿立方米;每年输入黄河泥沙达5.8亿多吨,约占黄河泥沙总量的1/3。

无定河古称生水作为黄河一级支流,位于内蒙古中西部和陕西省北部,是鄂尔多斯市,榆林地区除黄河外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定边县白于山北麓,全长491公里,流经定边、靖边、乌审旗、横山区、米脂、绥德和清涧县,在清涧县河口注入黄河。流域面积30260平方公里,陕西境内河长442.8公里。

无定河入黄处

无定河多年平均流量15.3亿立米,占黄河流域多年平均流量628亿立米的2.4%,流域面积占黄河流域面积的4.2%。无定河从上游到下游,由沙漠流经黄土区,水土流失由轻到重,河流含沙量由小到大。最大年输沙量为4.4亿吨(1959年)

窟野河,是黄河中游一级支流,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东胜区巴定沟,流向东南,经伊金霍洛旗和陕西省府谷县境,于神木市沙峁头村注入黄河,干流长242公里,流域面积8706平方公里。

窟野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7.59亿立米,窟野河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植被缺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温家川站多年平均输沙量1.333亿吨,窟野河下游成为陕西省及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黄河的一级支流,全长286.9公里,源于白于山附近,由西北向东南注入黄河。

延河发源于靖边县天赐湾镇周山,由西北向东南,流经革命圣地延安市,志丹县、安塞区、宝塔区,于延长县南河沟凉水岸附近汇入黄河,海拔高度变化范围在495至1795米之间 。

宝塔山下的延河

流域面积772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93亿立米延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很大。多年平均输沙量为7160万吨。

宝塔山下的延河

黄河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子长市 李家岔镇 周家崄向东流经子长市 马家砭进入榆林地区的清涧县。由清涧折向南流,由营田进入延川县,经延川马家河后流向东南,在延川县苏亚河村注入黄河,全长169.9公里,流域面积407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29亿立米,

清涧河径流年际变化大,延川站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53亿立方米,最大为3.113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为0.7472亿立方米(1957年),清涧河多年平均输沙量4490万吨,

秃尾河,汉代称圜水明代称秃尾河。一级黄河支流。位于陕西境内,源于神木县瑶镇西北的公泊海子,在佳县武家峁附近注入黄河。全长140.0公里,流域面积3294.0平方公里。秃尾河高家堡站年平均流量为12.7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为4.35亿立方米秃尾河河流含沙量,高家川站年监测输沙量为3350万吨每年。

位于陕北黄河的四条支流: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延河,历来都是黄泥汤。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修水平梯田,打坝淤地,引洪灌地。

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分水岭防护林,植树种草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引起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道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耕地,草地,林地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三北工程”,主要是防风减沙同时将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作为工程的另一项主要任务。黄土高原区的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11%提高到2008年的19.55%。

来源:岳小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