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依赖文旅局的城市,在2026年已很难收获口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01:29 2

摘要:在它的职权范围内,可调动的资源和能力、市场执法范围以及行政号召力都是极其有限的,

从淄博烧烤到天水麻辣烫,

从“滨至如归”到跟着悟空游山西之后,

当菏泽扑灭了有才的泡沫,

2025年的城市“文旅破圈”之旅似乎进入了一个拐点,

虽然依然在自媒体流量的加持下涌现出了名声大噪的“卤鹅哥”“鸡排哥”,

还有人气爆棚的“苏超”比赛,

但随之而来的城市口碑热效应,似乎都未及之前的先例。

是因为各地文旅局不努力吗?

其实或许恰恰相反,问题的答案更可能是源于其他部门的作为不够。

很多城市管理者或许还没有意识到,

当已经走到2026年的门口,

如果还在拼命摁着文旅局想尽办法造名声、赢口碑的时候,

那就说明他们依然没有参透之前现象的本质,

依然没有找准抓住游客的命门,有劲也使错了地方。

或许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这么说,

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法定的职责已经决定了,文旅局从来都不是一个强势的部门,

在它的职权范围内,可调动的资源和能力、市场执法范围以及行政号召力都是极其有限的,

二是体制内的用人机制问题,

领导层往往偏老龄化,又极少有旅游行业专业资历,

一方面很难融入引领文旅消费潮流的年轻圈层,无法get到行业的G点,

另一方面在当下网络流量为王的时代,又很难切中媒体传播的风口,甚至视网络于猛虎,

如此让一个弱势的部门去牵头其他强势部门统筹解决问题,

或者说一切涉旅问题的黑锅都要由文旅部门主扛的话,

那基本已经注定,这个城市的努力,即使不是一场败仗,也大概率是个平棋。

2025年以来诸多典型文旅事件已经证明,

城市文旅破圈和赢得口碑效应的关键密码已经日益清晰,

那就是———配套服务保障。

城市管理者只要打好这张牌,至少不会是一个输着。

今年大江南北,

无论是火热的“苏超”,还是各大城市的明星演唱会音乐节,

无论是热闹的杭州西湖畔,还是长江沿岸的荣昌、黄冈、鄂州、上海……

增开火车专列公交车、打造“痛城”景观、行李直送“轻松游”、开放机关食堂和停车场、推出“票根码”……

一系列突破文旅景区酒店优惠促销常规手段,

围绕满足游客粉丝游玩过程中的一系列“超常规”的配套服务,

似乎正在赢得游客发自内心的赞誉,为城市树立真正的口碑,

与当年靠各地文旅局长“才艺出圈”吸睛引流的路数已经大相径庭。

值得注意的便是,这其中虽有文旅部门的参与,

但在实际行业管理和资源协调上来看,

交通、商务、邮政、公安、城管等其他强力政府部门的积极作为其实发挥着更大作用,

此外,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参与、国企的积极运作也起着重要作用。

2025年10月,距离“青岛大虾”事件已经过去整整十周年,

为了青岛旅游形象的重塑和口碑逆转,

青岛虽然已经做出了极大努力,

但是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作为的发挥空间依然很大,市场主体的活力也还需要进一步激发。

2026年,

我相信作为一名游客去到某地,

除了美景和美食的优惠,

没有能比享受到一个城市更人性化、更热情、更周到完善的配套服务而更开心的了。

来源:青岛旅游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