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空卫星到反无人机系统!德国39页军购文件,揭秘五大领域布局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9 02:19 2

摘要:从第二句话开始说:这事儿不是一两张纸能交代完的。被泄露出来的那份内部清单有39页,内容把各种采购项目都排成了一长串,明确写着这些钱要算进2026年的联邦国防军预算里。换句话说,框架已经画好了,但很多项目还停在表面,写的是方向和目标,真正要动工、交货,那是另一回

德国打算在2026年拿出大约3770亿欧元,用来给军队买装备。

从第二句话开始说:这事儿不是一两张纸能交代完的。被泄露出来的那份内部清单有39页,内容把各种采购项目都排成了一长串,明确写着这些钱要算进2026年的联邦国防军预算里。换句话说,框架已经画好了,但很多项目还停在表面,写的是方向和目标,真正要动工、交货,那是另一回事。

按文件里的节奏,明年要在预算周期里启动的新品种大概有320项。到现在为止,178项已经有了承包厂家,剩下的还在走审批或者招标阶段。听起来就像一桌菜,主菜摆上了个大概,很多配菜还在后厨准备。实际交付能马上见到的东西并不多,比较确定的主要还得靠已经定下来的那些项目继续推进。

说到谁能分这笔钱,明显本土企业吃得多。文件里有大约160个项目是由德国公司参与,总金额接近1820亿欧元。莱茵金属在这轮里拿得最多,独自拿下53项合同,总投入规模超过880亿欧元。文件还把这钱怎么花写得清清楚楚:约320亿直接给莱茵金属本体,另外约560亿通过它的子公司或合资企业来走。举个能看得见的例子:和法德合资的KNDS负责推进“美洲豹”和“拳师”两种步兵战车的生产,这类项目既有产业链带动作用,也有明显的就业拉动效果。

交付方面也有具体数字。目标是到2035年交付687辆“美洲豹”步兵战车,其中662辆是作战型,还有25辆是教练用的。防空短程对付无人机的系统也列进去了,计划采购561套名为“天行者”30的反无人机系统。这说明某些装备的采购已经走到比较明确的阶段,差别只在于生产和测试要花多少时间。

不过一眼看过去,关键能力里还有不少要靠国外补齐。空中与远程打击的几笔外购很醒目:向美国洛克希德·马丁订购15架F-35,合同值约25亿欧元;计划买400枚“战斧”BlockVb巡航导弹,约11.5亿欧元;文件也提到三套标注为“台风”反潜机的采购,费用约2.2亿欧元。海军方面,打算从波音购入4架P-8A“海神”反潜机,总价约18亿欧元。太空也没落下,一系列卫星项目的预算累计超过140亿欧元。看得出来,像远程打击、高端航天或一些专业化的飞机系统,德国更倾向于直接买成套的国外系统,而不是完全自研自造。

把钱流向和能力需求放一起看,能看出一条逻辑:既要扶本土工业,又不能把所有关键能力都押在本土上。支持本国厂商能稳住供应链和就业,这是显而易见的好处;但在一些高端模块上,德国又缺乏完全替代的成熟方案,所以不得不向外采购。这种做法像是在两条路上同时走,一边修路一边铺桥,慢慢把短板补上。

文件里对项目状态的描述很细:有很多项目被标注为“长期计划”,意思是从设计到批量生产可能跨越好几个预算年度。那178个已经定厂家的项目里,有的正准备进入初产阶段,有的仍在谈合同细节或技术验收,另一些则卡在招标或合规审查里。以步兵战车的生产为例,目标虽写得清楚,但扩建生产线、保证零部件供应、完成各项测试和认证,这些环节都不是一锤子就能敲定的,要耗费数年时间。

拿这张清单当背景,再看看政治和安全的因素,就好理解为啥现在要把这些东西写进去。近些年欧洲的安全形势变了,德国国内对军力现代化的呼声上来了。过去几十年预算并不充裕,很多装备维修和升级被往后推,积了不少“债”。现在把补课项目写进预算里,一方面是对外部风险的回应,另一方面也兼顾产业政策、拉动就业。把这些因素摆在一块儿看,文件里既想保证本土工业活跃,也不得不承认某些核心能力短期内靠外购更实际。

执行层面也不是想买就能买下来的。清单上的项目不会全部一次性过关,政府打算把细节分批提交给议会预算委员会,按项目逐项审批。也就是哪个项目先动、哪个项目被搁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议会的节拍和委员会的意见。接下来几个预算周期里,哪个能拿到明灯,哪个要再等一等,都会影响联邦国防军的现代化速度。

再往下看工业实现的难点:大规模生产需要稳定的供应链。制造武器装备不像造家电,很多零部件是专供的,某些材料和芯片还可能依赖外部供应。生产线扩张不能一夜完成,技术人员培训、测试流程建立、可靠性验证都要时间。厂商拿着合同并不等于马上能出货,特别是那些复杂的系统,试验和改进往往是常态。

文件还透露一点现实:虽然钱多,但分配上有偏向。接近一半的项目价值给了国内厂商,这在短期内能稳住产业和就业;但把一些能决定战斗力的“脑袋级”技术交给国外采购,意味着在战略自主上还有空档。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短期看稳妥,中长期要看后续研发和产业投入能不能把那条空档填上。

普通读者看到这份清单,大多数会有两种直观感受。一种是看到具体数字和交付量,觉得事情有谱,不像天马行空;另一种是觉得这些设备真正出现在部队里还远着呢,规划和落地之间隔着审批、生产和测试几道关卡。无论怎么看,能看到的改变是:这次预算不是简单增加开支的表态,而是把一大堆具体项目和金额列成表,给出了一条未来近十年的规划路线。接下来要看政府、议会和工业能否按图索骥,把这些纸上的计划变成能上场的装备。

来源:愉悦的沙滩2GoAau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