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罗伯特·威廉姆斯已被开拓者下放到发展联盟合练,接近复出,杨瀚森很可能随之被送去发展联盟,用“打够比赛+随队合练”的双向节奏加速成长
罗伯特·威廉姆斯已被开拓者下放到发展联盟合练,接近复出,杨瀚森很可能随之被送去发展联盟,用“打够比赛+随队合练”的双向节奏加速成长
到10月28日,杨瀚森尚未被官宣下放,但风向几乎确定
这不是吓唬人,是现实在推着走
开拓者这段时间连续客场,28号背靠背打湖人,他的出场规律一眼就看穿:首节中段三四分钟,若比分拉开,末节再捞两把
三场常规赛下来,场均“2分1篮板”,几乎像被复制粘贴
对湖人那晚,他首节打了4分36秒,两记空位三分出手都偏了,低位背身硬凿艾顿,造了犯规,2罚1中
第二节再上来,又被艾顿连续打点,低位也扛不动,三分钟不到被换下
有人打趣说最近看开拓者只需要看第一节,我理解这话背后的无奈
季前赛他不是没亮点,4场打了18.4分钟,8分、3.5板、1.3盖帽,投篮46%三分40%,这些数字够体面
问题在细节:场均5.3次犯规、2.8次失误,手快脚慢、对抗吃亏、与队友连线不到位,一到强度上来就显形
问题的根子不在标签,而在对抗、灵活性和磨合
这些东西,训练馆里找不到全部答案,得在真刀真枪的对抗里补作业
罗威的回归,是这段博弈的转折点
开拓者28号已经把罗威下放到G联队合练找节奏,队记的说法是“接近复出,乐观的话10月底回NBA”
这意味着啥?
首发中锋克林根的位置基本钉死,球队又偏爱小阵容,连克林根的时间都不稳,何况杨瀚森
如果罗威一回归,杨瀚森的轮换顺位大概率要后移到第12人左右
这不是把他定生死,而是算术题:人就这么多,时间就这点
现在的杨瀚森,处在一个既不稳也不绝望的“薛定谔区间”
随队记者在10月20日的播客里说得很直白:把他送去发展联盟,是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预计“打个十来场就会回来进入轮换”
队内的共识是:与其板凳末端干坐,不如去发展联盟把球打够
而且最可能的方式,是“双向”节奏——在发展联盟拿足出场时间,间歇回到NBA队伍合练,甚至出现“上午G联、晚上NBA”的两头跑,联盟里不是没人这么干,去年灰熊就这么安排过
别把发展联盟当成羞耻柱
篮网刚在28号把两位首轮新秀鲍威尔和沃尔夫下放到长岛篮网找状态,连乐透都有下去磨的
数据摆着:近三个赛季,超过一半的首轮新秀在菜鸟年打过G联,2023届有18人下过去,其中还包含乐透
发展联盟早就不是“降级”,而是年轻球员上升的电梯
主持这个联赛的阿卜杜勒·拉希姆一直在强调,那里不是廉价联赛,而是孕育明日之星的土壤
连德里克·怀特都公开说,没有发展联盟的历练,就没有今天的他
当然,发展联盟也不是温室花房
那儿像一片原始森林,机会永远属于主动扑上去的人
你得把身位卡住、把节奏跑对、把每一次碰撞扛住,还得在快节奏里做出对的决定
更现实的是,NBA首轮身份在那儿意味着“你得打出统治力”,20分、强侵略性、清晰的比赛影响力,才能让人点头说:是这块料
能不能在那儿打出统治力?
不试,永远不知道
这条路,走通过的人不少
杰伦·格林从“点燃队”直接闯进NBA,跳过大学那一步,靠发展联盟提前适应职业强度;
西亚卡姆在G联打出身位,回到猛龙一路涨球到全明星
说近一点,中国球员里,林葳刚在发展联盟国际球员选秀里以第8顺位被独行侠下属队摘走,他的团队表态大概率不会回CBA,选择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
不难看出,新一代球员更愿意主动离开舒适区,这恰好是当下的趋势和通路
何况本赛季30队都自营G联附属队,体系更完整,“双向”制度的价值也更高
回到杨瀚森身上,我更关心他要补什么
现实给了清单:对抗,得把下盘练结实;
护筐,得把起跳时机和横移线路理顺;
与持球人的配合,手递手和顺下角度要更“会聊天”;
外线投射,不是只要命中率,关键是敢出手、敢在节奏里做选择
如果我是教练,我会让他在G联把三件事做满:每场争取高质量的五次挡拆配合、三次背身处理球、两次空切终结,打到肌肉记忆里
这不是豪言,是训练表
到10月28日,球队对他的态度更像“慢火细炖”
一方面,不急着贴否定的标签;
另一方面,也不会因为舆论压力给不合理的上场时间
对球员来说,最怕的不是下放,而是没有清晰的路
现在这条路,虽然不体面,但很清晰
我理解球迷的焦虑,毕竟我们都希望下一位在NBA站稳的中国球员早点出现
可经验告诉我,成长这事儿绕不开时间,尤其在NBA这种强度下
诸葛亮当年劝刘备“待时而动”,放在球场上也是一样
真正的成熟,是扛过寂寞期,等到机会来了你能一把抓住
这不是鸡汤,是一支职业队伍最务实的安排
发展联盟不是终点,是一个更吵更硬的起点
杨瀚森要做的,就是别着急,弯下腰,把每一次对抗、每一个回合都啃干净
当环境变化、当身体和节奏跟上,你自然会发现自己在场上的分量不一样了
别急,耐住性子,等风来
来源:豫哥说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