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再多也买不回口碑?官方实锤于谦真实现状,步何炅父亲后尘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8 23:51 2

摘要:“于谦家里有钱”——这句郭德纲的经典相声包袱还在萦绕,现实却给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就在10月27日,广州增城区法院一份恢复执行公告,把于谦和“111万债务”公开绑在了一起。想想这位坐拥60亩豪华马场、四合院里藏着价值千万紫砂壶的“隐形富豪”,居然因为持股仅10%

“于谦家里有钱”——这句郭德纲的经典相声包袱还在萦绕,现实却给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就在10月27日,广州增城区法院一份恢复执行公告,把于谦和“111万债务”公开绑在了一起。想想这位坐拥60亩豪华马场、四合院里藏着价值千万紫砂壶的“隐形富豪”,居然因为持股仅10%的墨客行影业欠债不还,成了法院点名的被执行人。更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是,据说他马场里养的一条金龙鱼,其身价就抵得上普通人辛辛苦苦干十年的总收入。

看看于谦摊上事的这家墨客行影业,表面光鲜,背地里其实早已千疮百孔。这家2019年成立的公司,确实投出过《老师·好》《雄狮少年》这样的爆款电影,可惜后来接连几个项目赔了大钱,直接把公司拖垮。到今年10月底,公司累计欠债被执行额度高达7554万元,有3次被列为失信“老赖”,涉案1471万,股权冻结记录多达15条。更别提公司老板赵仁鹏自己就因3316万债务被多次限制高消费了。

于谦当初投资入股墨客行,看着像是门好生意,现在看却像是给自己挖了个坑。股东里有德云社的老熟人张栾,还有搞影视制作的赵仁鹏,典型的“熟人圈子”抱团。2019年《老师·好》以小博大,1000万成本狂揽3.5亿票房,让于谦尝足了当投资人赚钱的甜头,却忽略了影视行业的高风险。等到《雄狮少年2》等项目血本无归,公司的资金链咔的一下就断了。

那么问题来了,于谦真拿不出这111万吗?答案恐怕就藏在他的日常生活里。他在北京大兴那60亩叫“天精地华宠乐园”的马场,每年光草料就要从内蒙古运上百万吨,一只信鸽就能拍出10万的高价,圈内估计这马场一年收入能接近2.7亿;他那四合院里,摆着30把总价超百万的紫砂壶,一群群价值上千的金龙鱼游来游去,还靠着“大谦世界马主团”把吴京、马未都这些大腕都拢在一块儿玩;他名下横跨影视、养殖、餐饮的11家公司,光是还在运作的8家就构成了一个不小的财富圈子。可债务找上门,于谦却选择了沉默。懂法律的人点出了关键矛盾点:他作为股东,承诺的500万注册资本还没实际掏出来,虽然认缴期限没到,但法院依法有权追责。这恰恰暴露了“财富幻觉”的危险——当你坐拥金山银山时,区区百来万的债务,在心理上可能就当成了不值一提的“小零头”。

这场景,是不是有点眼熟?时光倒回2021年,何炅的父亲何畏就因为拖欠44万债务整整8年,直到法院强制执行才肯还钱。当时何炅手里芒果超媒的原始股价值轻松过亿,随便录一期综艺的酬劳都远超欠款数额,却任由父亲被挂上“老赖”名号。

于谦这次的选择,几乎就是何家故事的翻版:同样是数额不大(111万股东连带债务 vs 44万直接欠款),同样具备轻松偿还的能力(马场年开销随便过百万 vs 何炅一期综艺就超百万),同样选择了拖延回避(不回应私下沟通 vs 拖了8年才还),最终也同样付出了沉重的口碑代价(“忠厚大叔”人设崩了 vs 何炅掉粉、商业合作降温)。这种明明还得起却拖着不还的心态,有人称之为“信用钝感症”——钱太多反而对信用失去了敏感度。想想罗永浩,面对6亿天文债务硬是靠直播带货闯出一条生路,赢得一片叫好声。两相对比,谁在透支公众的信任,一目了然。

墨客行的垮台,也映照出影视圈资本游戏的痼疾。投资靠“朋友圈”熟人拉关系,忽视专业调查(于谦入股不就因为张栾是德云社熟人?);为了抢项目签下高额票房对赌协议,结果片子一赔钱就引发一堆官司(想想过去《鼠胆英雄》败诉的案例);还有就是认缴制下,股东没实际缴足的注册资本,公司真要破产清算时,这笔钱就得提前“吐出来”(墨客行要是真倒了,于谦那500万责任就得立刻兑现)。

当于谦的马场依然游人如织,何炅的综艺照样在电视上热播,那111万和44万的债务却像两块刺眼的烙印,深深留在了公众的记忆里。事实一再证明,信用这玩意儿,真不是财富能买来的附属品。罗永浩用6亿债务的艰难翻身告诉我们,守住底线的人,才是真正的“壕”。否则,就算眼前金山银山,也不过是随时可能崩塌的空中楼阁而已。

来源:啊哈又又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