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5日,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国防军事早报》节目首次公开了我军列装红旗-13新型防空导弹系统的画面。
10月25日,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国防军事早报》节目首次公开了我军列装红旗-13新型防空导弹系统的画面。
这款代号ADK-13的导弹系统基于猛士车族底盘,以“一车八弹”配置,填补了轻型高机动合成旅的防空火力空白。
节目报道了东部战区陆军第72集团军某轻型合成旅防空营“制空猎手连”。
作为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连队,他们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之际,展示了这支英雄连队如何传承先辈荣耀,锻造新时代防空利刃。
“制空猎手连”的历史可追溯至抗美援朝时期的炮兵部队。
该连队经历了从高射机枪到先进防空导弹的跨越式发展历程。
1985年,该部队被调编为第31集团军步兵91师272团炮兵营高射机枪连,当时仅装备6挺58式双联装14.5毫米高射机枪。
1994年,他们换装了87式双联装25毫米高炮。
2017年“脖子以下”改革中,随着272团与91师炮兵团合编为第72集团军某轻型合成旅。
“制空猎手连”先是临时使用红缨-6B导弹短暂顶装,此后接连换装两代野战防空导弹系统。
红缨-6B 单兵肩抗防空导弹
2019年,连队列装红旗-7B。
2023年,他们换装了最新的红旗-13防空导弹系统,实现了装备水平的又一次飞跃。
尽管在短短几年内经历多次换装,这支连队仍保持着连续14年集团军实弹射击比武第一名的过硬荣誉。
红旗-13并非单一的导弹发射系统,而是一个完整的防空体系。
根据央视报道,该型防空系统配置有导弹发射车、雷达探测车。
从外贸型号FB-10A的性能可以推断,完整的红旗-13系统应当还包括指挥车、运输车和电源车等支援车辆,形成了从目标探测、指挥控制到后勤保障的全链条闭环。
导弹发射车采用第三代东风猛士CTL181A 6×6防护底盘,实现了“一车八弹”配置,火力密度相比红旗-7系列有了显著提升。
这些车辆全部基于猛士三代轻型装甲车辆底盘,具备极强的越野能力和机动性,能够满足轻型高机动合成旅的防空需求。
红旗-13的核心竞争力首先体现在其机动平台的选择上。
它采用的第三代东风猛士底盘具有120公里/小时的最大时速和700公里的续航里程,能轻松穿越50度积雪坡道与1.2米涉水路段。
轻型装甲可抵御7.62毫米步枪连续射击,即便在染毒地段也能正常通行。
更关键的是,其底盘与122毫米车载榴弹炮、模块化火箭炮通用,大幅降低后勤保障压力。
在拦截性能方面,红旗-13使用了“修正指令+红外凝视成像”复合制导体制,让其具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
其探测系统采用“相控阵雷达+光电观瞄”双重保障:
相控阵雷达可实现360°全向探测,探测距离不低于50公里;
若雷达遭遇电磁干扰,光电观瞄仪可立即补位,确保对目标的持续锁定。
红旗-13的外贸型号FB-10A早已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由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研制的FB-10A,是珠海航展上的“明星外贸装备”。
这款系统不仅成功出口阿联酋,更在苏丹战场上写下了实战答卷。
今年10月,苏丹快速支援部队使用该系统,精准击落土耳其“袭击者”察打一体无人机,用实战证明了其反无人机能力。
正是这份“战场成绩单”,为红旗-13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不过作为自用版本,红旗-13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优化。
相较于FB-10A“1-18公里射程、20-7500米射高”的指标,红旗-13作为自用装备,射程推测已突破20公里,射高覆盖从超低空到中低空的全范围。
红旗-13的列装解决了我军轻型高机动部队长期存在的防空短板。
此前,轻型机械化合成旅承担对空防御任务的主要是军用卡车拖动的牵引式高射炮或肩扛式单兵防空导弹。
这些传统防空装备在FPV自杀式无人机和巡飞弹等小型、低空、慢速来袭目标大行其道的当下,已很难保障轻型机械化合成旅其他作战装备和人员的相对安全。
红旗-13与现代战场的防空需求紧密结合。
它正与SWS3型35毫米弹炮结合武器系统形成“梯次防御网”:
红旗-13负责1-20公里中远程拦截,应对无人机、巡航导弹、武装直升机等目标;
SWS3则以5000发/分钟的射速承担末端防御。
这种协同能力,让红旗-13能灵活适配两大核心战术场景:
在“伴随防空”中,它可紧跟轻高机旅穿插突击;
在“要地防御”中,它能部署于港口、雷达站等关键节点。
红旗-13防空系统的列装,对我军轻型部队的战场生存能力具有革命性意义。
为通常在正面宽度不超过15公里,纵深不超过10公里范围内执行任务的快速反应部队,撑起了一顶可靠的“空中防护伞”。
该系统能够拦截多种空中威胁,包括固定翼飞机、无人机、武装直升机和巡航导弹等。
其多目标交战能力特别适合应对现代战场上的集群目标威胁。
面对当前战场频发的FPV无人机蜂群威胁,红旗-13的优势尤为突出:
8枚备弹可实现多弹齐射,120公里/小时的机动速度能快速转移规避反击,强抗干扰制导系统则避免被敌方电子压制。
从苏丹战场的实战检验,到解放军列装后的体系适配,红旗-13的亮相不仅丰富了我国防空装备谱系,更标志着我国近程防空技术已从“跟跑”转向“领跑”。
随着红旗-13防空系统的列装,我军轻型高机动合成旅终于在复杂的现代战场环境中获得了一把可靠的“低空保护伞”。
这款兼具机动性、火力和抗干扰能力的防空系统,将成为轻型合成旅在未来的作战中不可或缺的防空利器。
从抗美援朝时期的高射机枪,到今天的红旗-13导弹,“制空猎手连”的装备变迁,正是中国军队现代化进程的缩影。
而这一进程,始终围绕着如何更好地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利益而展开。
来源:知识分子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