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江苏13地市之九:盐城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2 23:01 1

摘要:在广袤的中国东部沿海,江苏省的中部,有一座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城市 —— 盐城。它宛如一颗镶嵌在江淮大地的璀璨明珠,凭借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历史底蕴、蓬勃的经济发展以及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在广袤的中国东部沿海,江苏省的中部,有一座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城市 —— 盐城。它宛如一颗镶嵌在江淮大地的璀璨明珠,凭借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历史底蕴、蓬勃的经济发展以及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盐城地处北纬 32°34′~34°28′,东经 119°27′~120°54′之间 ,位于江苏沿海中部。它东临波澜壮阔的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连接中国与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海上通道;南与南通市、泰州市接壤,共享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红利;西与淮安市、扬州市毗邻,在江淮文化的交融中不断发展;北隔灌河与连云港市相望,共同构筑起江苏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一环 。盐城全市土地总面积达 1.77 万平方千米,是江苏省土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其漫长的海岸线长达 582 千米,占全省海岸线总长度的 56% ,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江海交汇的要冲之地,在区域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盐城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市域全境为平原地貌,地势呈现出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和东北部低洼的特点,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足 5 米 。全境可分为 3 个平原区:黄淮平原区、里下河平原区和滨海平原区 。黄淮平原区位于盐城的西北部,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农业产区;里下河平原区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有着典型的水乡风貌,孕育了丰富的渔业资源;滨海平原区则紧邻黄海,拥有广袤的滩涂湿地,是众多珍稀鸟类的栖息地 。盐城地处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一般以苏北灌溉总渠为界,渠南属北亚热带气候,渠北属南暖温带气候,兼具两者的过渡性特征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为盐城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盐城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阜宁县施庄镇东园遗址、东台市溱东镇开庄遗址、阜宁县板湖镇陆庄遗址等古人类活动遗存表明,早在五六千年前,盐阜先民就已在这片狭长的土地上辛勤劳动、繁衍生息,孕育出盐城的远古文明 。战国时期,聪慧的先民们便利用近海的便利条件,开启了 “煮海为盐” 的历史篇章 。到了秦汉时代,境内 “煮海兴利,穿渠通运”,盐铁业蓬勃发展,人口逐渐增多,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 。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 119 年),朝廷将古射阳县东部靠黄海的一部分区域单独划出设县,由于此地遍地皆是煮盐亭场,且盐河纵横交错,故取名为盐渎县 。当时盐渎县有县无治,由射阳丞(今扬州市宝应县)代管 。东汉时期,富春人(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孙坚因成功讨平许昌、许韶父子农民起义军,立下战功,出任盐渎丞,他也是见之于史书的最早的盐渎县丞 。然而,东汉末年,曹操下令江淮民众西迁,盐渎县遂被废弃 。直到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 年),盐渎县因 “环城皆盐场” 而正式更名为盐城,至此,盐城成为名副其实的产盐之城 。盐城因盐而置县,因盐而兴城,在后续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其海盐生产无论是在技术、产量还是质量方面,都在海盐生产史上独树一帜 。盐城以海盐文化闻名于世,海盐文化无疑是这座城市文明的根基与灵魂 。

北齐时,盐城设射阳郡,陈时又改为盐城郡 。隋大业十四年(618 年),江淮农民起义军领袖韦彻占据盐城称王,建立射州,并将其分为射阳、新安、安乐 3 县 。唐初,射州被废除,盐城县得以复置 。唐朝时期,盐城成为长安与海外交往的重要通道之一,日本遣唐使粟田真人、阿倍仲麻吕(即晁衡),新罗国太子金士信等,都曾由射阳河口登陆,然后西行前往长安 。

宋代,盐城隶属于楚州,岳飞和韩世忠、梁红玉夫妇曾在盐城一带抗击金兵 。元末,盐民张士诚率领起义军揭竿而起,建立大周政权,最后在平江(今苏州市)称吴王,他们的起义坚持了长达 14 年之久,有力地撼动和瓦解了元末腐朽的统治 。明初,盐城归属应天府,朱元璋实施 “洪武赶散”(古称 “红巾赶散”),将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等地 4000 余名无田农户迁往江北,其中一部分便落户在盐城 。清初,盐城先隶属于江南省,后划归江苏省 。

清雍正九年(1731 年),阜宁县正式建立;乾隆三十三年(1768 年),东台县也宣告成立 。民国期间,境内先后设立江苏省行政第十督察区、盐城行政督察区、第六行政督察区,盐城区下辖盐城、东台、阜宁、兴化 4 县 。

1940 年 10 月,东进北上的新四军与南下的八路军在白驹狮子口胜利会师,并成立了华中总指挥部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陈毅出任代军长,刘少奇担任政治委员,盐城自此成为整个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政治领导中心和军事指挥中心 。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 。1941 年 9 月,盐阜区行政公署正式成立 。1948 年上半年,整个盐阜区成为解放战争的稳固大后方,为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乃至解放全中国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年 10 月,盐城全境获得解放 。

近年来,盐城的经济发展态势强劲,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局面 。2024 年,盐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7779.2 亿元,同比增长 5.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845.8 亿元,增长 3.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3012 亿元,增长 5.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3921.4 亿元,增长 5.6% 。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

盐城是农业大市,在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中,是唯一农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城市,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省第一 。盐城拥有广袤的耕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等,同时,特色农产品如东台西瓜、建湖大米、阜宁黑猪等也在市场上享有盛誉 。近年来,盐城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显著提升 。

在工业领域,新能源、钢铁、汽车、电子信息已成为盐城的四大主导产业 。盐城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依托丰富的风力、太阳能资源,大力发展风电、光伏产业 。截至目前,盐城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位居全国前列 。钢铁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沙钢集团等大型钢铁企业在盐城落地生根,推动了盐城钢铁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汽车产业方面,盐城拥有东风悦达起亚等知名汽车企业,涵盖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等多个环节,正朝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方向加速转型 。电子信息产业也在快速崛起,聚集了一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领域的企业,产业链不断完善,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

盐城的服务业同样发展迅速,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等产业蓬勃兴起 。盐城港 “一港四区” 全部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跻身亿吨大港行列,为盐城的对外贸易和物流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盐靖、沈海、阜建、盐洛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形成了 “三纵一横” 的高速公路网,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促进了物流效率的提升 。金融服务方面,各类金融机构纷纷入驻盐城,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文化旅游产业更是成为盐城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盐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 。

盐城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唯一以盐命名的地级市,海盐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 。北宋三名相晏殊、吕夷简、范仲淹都曾在盐城担任过盐官,为盐城的海盐文化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印记 。盐城拥有全国唯一展示海盐文明的中国海盐博物馆,馆内通过丰富的文物展品、多媒体展示等手段,生动地展现了盐城海盐生产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 。国家 AAAA 级海盐历史文化景区则将古老的盐运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海盐文化的独特魅力 。

盐城还是一方红色圣地,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新四军纪念馆被列入全国 100 个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和 30 条 “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生动地再现了新四军在盐城的战斗历程和光辉业绩 。此外,还有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纪念碑等众多红色遗迹,成为人们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 。

盐城也是全国著名的杂技之乡、淮剧之乡 。杂技和淮剧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盐城杂技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演员们凭借着高超的技巧和精彩的表演,在国内外舞台上屡获殊荣 。淮剧作为盐城的地方戏曲剧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唱腔优美,表演质朴,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无论是在城市的剧院舞台,还是乡村的文化广场,都能经常看到淮剧表演的精彩场面,淮剧已成为盐城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盐城方言属于江淮官话区,具有江淮官话的典型特征,如有入声等,同时还具备一些自身混合性的语言特征 。盐城方言大致可分为东南片、中片、西北片 3 片,不同片区的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例如,西北片基本保留江淮官话洪巢片的特点,中片开始对混合性的语言特征有所反映,而东南片表现尤为明显 。这种独特的方言文化,不仅是盐城人民交流的工具,更是盐城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

盐城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

盐城黄海湿地是中国第一块滨海湿地类型自然遗产,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这里拥有广袤的滩涂湿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每年春秋两季,数以百万计的候鸟在此停歇、觅食、繁殖,形成了壮观的鸟类迁徙景象 。大丰中华麋鹿园景区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面积最大、种群数量最多的野生麋鹿园 。园内生活着大量的麋鹿,它们在这片广袤的湿地中自由自在地奔跑、嬉戏,成为盐城独特的生态景观 。游客在这里可以近距离观赏麋鹿的生活习性,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

新四军纪念馆是盐城红色旅游的重要代表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它以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详实的史料,全面展示了新四军在华中地区的抗日斗争历程 。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如新四军战士使用过的武器、生活用品、文件资料等,通过实物展示、场景复原、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来到这里,游客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爱国情怀 。

中国海盐博物馆则是了解盐城海盐文化的最佳去处 。博物馆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海盐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艺术 。馆内设有多个展厅,分别从海盐生产、盐运文化、盐政管理等方面,系统地展示了盐城海盐文化的发展历程 。游客可以在这里看到古代海盐生产的工具和工艺流程,了解盐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感受海盐文化对盐城城市发展的深远影响 。

大纵湖旅游度假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 。大纵湖湖面广阔,湖水清澈,周边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游客可以在这里乘船游览,欣赏湖光山色;也可以在湖边垂钓,享受悠闲时光 。度假区内还有东晋水城等景点,仿古建筑错落有致,再现了古代水乡的繁华景象 。在这里,游客既能领略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又能感受历史文化的韵味 。

盐城美食独具特色,融合了江淮地区的饮食文化和沿海地区的海鲜风味,让人回味无穷 。

东台鱼汤面是盐城的传统名点,以其鲜美的鱼汤和劲道的面条而闻名 。鱼汤选用新鲜的鲫鱼、鳝鱼骨等食材,经过长时间的精心熬制,汤色如奶,香气扑鼻 。面条则是手工擀制,口感爽滑有嚼劲 。吃的时候,将面条放入鱼汤中,再撒上些许葱花、胡椒粉等调料,入口鲜、香、浓、醇,令人赞不绝口 。

建湖藕粉圆子也是盐城的特色美食之一 。藕粉圆子以藕粉为外皮,内馅选用芝麻、糖、桂花等食材,经过精心制作而成 。圆子外观晶莹剔透,色泽诱人 。煮好后的藕粉圆子口感软糯,甜而不腻,藕粉的清香与内馅的香甜相互交融,给人带来独特的味觉享受 。

滨海香肠是盐城的传统腌制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当地人喜爱 。香肠选用新鲜的猪肉,加入适量的盐、糖、花椒、八角等调料腌制而成 。腌制好的香肠色泽红润,肉质紧实,口感鲜美,带有浓郁的香料味 。无论是直接切片食用,还是用来炒菜、炖汤,都别有一番风味 。

盐城的海鲜美食同样不容错过 。由于盐城濒临黄海,海鲜资源丰富,各类海鲜产品新鲜又美味 。清蒸梭子蟹,选用肥美的梭子蟹,简单清蒸后,蟹肉鲜嫩,蟹黄饱满,原汁原味的鲜美让人陶醉 。红烧海杂鱼则将多种海鱼搭配在一起,经过红烧烹饪,鱼肉入味,汤汁浓郁,是一道极具盐城沿海特色的美食 。

在盐城,居民们享受着悠闲惬意的生活 。城市环境优美,公园绿地随处可见,人们在茶余饭后可以漫步其中,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盐城的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各类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优质的教育环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 。医疗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各级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

盐城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经常举办各类演出、展览和活动,满足了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每年举办的海盐文化节、杂技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成为城市文化的亮丽名片 。周末,一家人可以一起去郊外踏青、采摘,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也可以到商场购物、看电影,享受休闲时光 。在盐城,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充满了幸福与温馨 。

盐城,这座江淮大地的璀璨明珠,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无论是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是蓬勃的经济发展;无论是秀美的自然风光,还是诱人的美食风味,都让人对这座城市心生向往 。相信在未来,盐城将继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成为人们心中理想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城 。

来源:故國神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