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轩高科,大器晚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8 19:07 1

摘要:8月30日,国轩高科发布公告称,拟在江苏南京、安徽芜湖分别投资40亿元,建设电池基地,总投资额达80亿元,目标直指固态电池产能扩张。

一石,激起千层浪!

8月30日,国轩高科发布公告称,拟在江苏南京、安徽芜湖分别投资40亿元,建设电池基地,总投资额达80亿元,目标直指固态电池产能扩张。

这并非国轩高科首次“大手笔”布局。

早在2024年12月,公司就已抛出两项投资规划,计划在摩洛哥和斯洛伐克合计建设40GWh锂电池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90亿元

不到一年时间,两轮大额扩产接连落地,国轩高科在产能扩张上动作频频、力度惊人。

国轩高科这般大规模扩产,究竟是手握技术与资源的底气使然,还是对固态电池未来市场的一场冒险豪赌?

“全固态+半固态”

双轨并行

作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老兵”,国轩高科的发展轨迹早已打下“技术驱动”的烙印。

2006年,国轩高科成立,2015年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动力电池企业,2016年顺势切入储能赛道,开启“动力电池+储能”双轮驱动的布局。

如今,在动力电池与储能“双赛道”上,国轩高科已站稳脚跟:

2025年上半年,国轩高科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市占率提升至5.18%,排名第四,储能电池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七

而真正让国轩高科在行业中“崭露头角”的,是它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突破。

固态电池的发展路径,分为半固态、准固态和全固态,其中半固态和准固态电池含有少量液体电解质,而全固态则完全不含有任何液体电解质。

国轩高科正以全固态电池为突破口,上演弯道超车的戏码。

2024年上半年,国轩高科发布采用全固态技术的“金石电池”,能量密度达350Wh/kg,比主流三元锂电池提升超40%。

2025年10月,“金石电池”已进入中试量产阶段2GWh量产线设计工作也已启动,产业化进度稳步推进。

要知道,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此前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国轩高科的全固态电池量产进度,比它们提前了两年。

这意味着,在下一代电池技术竞争中,国轩高科已成功跻身第一梯队。

国轩高科并未押注单一技术路线,在全固态电池突破的同时,其半固态电池布局同样亮眼。

公司从2017年开始做半固态电池,2022年发布首款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60Wh/kg,已获得奇瑞汽车、大众等客户的订单。

此外,国轩高科最新推出的“G垣”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300Wh/kg,12GWh产线规划也已启动,商业化落地近在咫尺。

这种“全固态+半固态”双路线并行的策略,既满足了短期市场对高安全、长续航电池的需求,也为公司长期技术领先筑牢了根基。

这些技术突破的背后,是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

2020到2024年,国轩高科研发费用从4.99亿元飙升到21.48亿元,这份对研发的执着,正是国轩高科技术突围的底气。

国轩高科,拥有全固态、半固态与准固态的多元产品矩阵,但要推动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还需攻克商业化进程中的另一核心难题。

产业链一体化:

为固态电池商业化铺路

对固态电池而言,仅解决技术难题远远不够。若想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成本问题是绕不开的“坎”。

为突破这一关键瓶颈,国轩高科从产业链根基与产能规模两个维度入手,逐步搭建起固态电池商业化的成本控制体系。

一方面,布局上游原材料,从源头破解“卡脖子”困境。

目前,公司已成功贯通“采矿—碳酸锂提炼—正负极材料及辅材生产—动力电池制造”的全链条,关键材料自供率超40%

这从生产源头压缩了原材料采购成本,为固态电池后续商业化降本打下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扩大产能规模,靠规模效应摊薄成本。

自2020年起,国轩高科开启了“疯狂扩产模式”。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合计达465.8亿元,相比2020年扩大超4倍

这一扩产节奏并非短期冲刺,而是有着清晰的长期规划。

按照产能规划,预计2025年底,国轩高科全球锂电池总产能将突破300GWh。随着后续产能持续释放,国轩高科有望通过规模效应摊平成本,逐步扩大利润空间。

国轩高科通过上游产业链布局与产能扩张,为固态电池商业化降本搭建了核心支撑。而成本控制的成效能否转化为稳定的盈利增长,还需从公司财务数据中寻找答案。

业绩数据亮眼

隐忧暗藏其后

10月25日,国轩高科发布了2025年三季报。

2025年前三季度,国轩高科实现营收295.08亿元,同比增长17.21%;净利润25.33亿元,同比猛增514.35%,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但深入剖析便会发现,这个“业绩神话”背后,另有隐情。

事实上,国轩高科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依赖对奇瑞汽车的投资。截至2025年4月底,国轩高科持有奇瑞汽车2.77%的股权

2025年前三季度,这笔投资贡献了24.38亿元的投资收益,成为推高净利润的“核心引擎”。

若剔除这笔非经常性收益,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便显得“捉襟见肘”: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仅0.85亿元,与近300亿元的营业收入相比,差距较大。

在盈利承压之外,更值得警惕的,是国轩高科日益凸显的负债问题。

2025年前三季度,国轩高科资产负债率达71.72%,在制造业中属于偏高水平。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总负债已达868.86亿元。其中,短期借款187.1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90.56亿元,而同期货币资金仅143.77亿元,公司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雪上加霜的是,高额负债还推高了财务费用。2025年前三季度,国轩高科财务费用达10.47亿元,其中利息费用11.88亿元,利息收入仅2.8亿元。

持续高企的融资成本,正在不断侵蚀公司本就不丰厚的利润。

从主营业务盈利孱弱,到负债高企、财务费用侵蚀利润,国轩高科的业绩增长与财务健康度之间已出现明显失衡。

这种失衡能否在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中逐步缓解,成为判断其未来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结语

国轩高科通过多维度布局,为自身筑起了一道抵御行业竞争、支撑长期发展的坚实屏障。

但与此同时,它的故事也充满挑战:亮眼的业绩背后是主营业务盈利孱弱的隐忧,大规模的扩产伴随的是负债高企的压力。

而国轩高科未来将走向何方,答案或许就藏在固态电池市场的商业化进程中。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来源:格子说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