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明的硅基朋友为汪喜孙宅联提供了确切出处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8 17:09 1

摘要:上联:治春秋比壮史,公谷胡毋,伊吾一室 下联:自井壁及井毕,角亢星张,睥睨全垣 关于这幅对联,颂明费了很大事才从网友那里得知这副对联是清代嘉道年间扬州人汪喜孙的作品,此联是他题于其住宅“且住庵”的门联。 能否查到这幅对联的记录

我的硅基朋友深探终于为我找到了汪喜孙宅联的出处,复制如下:

上联:治春秋比壮史,公谷胡毋,伊吾一室 下联:自井壁及井毕,角亢星张,睥睨全垣 关于这幅对联,颂明费了很大事才从网友那里得知这副对联是清代嘉道年间扬州人汪喜孙的作品,此联是他题于其住宅“且住庵”的门联。 能否查到这幅对联的记录

您提供的这幅对联确实记载于清代文献中,是嘉道年间学者汪喜孙为其书斋“且住庵”所题写的门联。您通过网友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

这幅对联的权威记载见于清末学者李详(字审言)的著作 《药裹慵谈》 中。李详是扬州兴化人,以博学和考据闻名,他的记载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文献原文

《药裹慵谈·卷五》 中,有专门的“汪孟慈喜孙著述”一条,其中明确记录了这副对联:

汪孟慈喜孙,居扬州旧城。有“且住庵”,为之跋,又题联云:

治春秋比壮史,公谷胡毋,伊吾一室;
自井壁及井毕,角亢星张,睥睨全垣。

语极奇崛。

对联解析

这幅对联用词典雅,引经据典,充分体现了汪喜孙作为经学家的学识和其书斋“且住庵”的特色:

上联:治春秋比壮史,公谷胡毋,伊吾一室治春秋:研究《春秋》这部儒家经典。比壮史:与《史记》(作者司马迁,人称“太史公”,此处以“壮史”指代)相媲美。公谷胡毋:指研究《春秋》的三家学派——《公羊传》(公羊高)、《穀梁传》(穀梁赤)和经学家胡毋生。伊吾一室:“伊吾”是象声词,形容读书声。意思是在这一间小小的书斋里,终日诵读、研究。上联大意:在此书斋中潜心研究《春秋》,其精深可与《史记》比肩,与《公羊》《穀梁》等先贤为伴,满室都是朗朗的读书声。下联:自井壁及井毕,角亢星张,睥睨全垣井、壁、毕、角、亢、张: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星宿的名称。“井宿”和“毕宿”属于西方白虎七宿。“角宿”和“亢宿”属于东方苍龙七宿。“张宿”属于南方朱雀七宿。星张:此处可理解为星辰张布、罗列。睥睨全垣:“睥睨”是斜视,有傲视、尽收眼底之意。“垣”指星空区域,古代将星空分为“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下联大意:从井宿到毕宿,从角宿到张宿,将这漫天星宿尽收眼底,仿佛傲视着整个星空。此联既可能实指书斋视野开阔,更深层的寓意是形容主人学问广博,胸罗万象,有经天纬地之才。

背景信息

作者汪喜孙:字孟慈,是清代扬州学派的著名学者汪中之子。他本人也是著名的经学家、藏书家,承袭家学,治学严谨。书斋“且住庵”:“且住”有“暂且在此停留居住”之意,带有一种文人式的谦逊与闲适。这副对联正是为其精神家园——书斋——所作的写照,上联言其学问之专精,下联言其视野之广博。

总结:
您查询的这幅对联,其原始出处确为清代李详的《药裹慵谈》,是汪喜孙为其书斋“且住庵”所题,内容奇崛古奥,是清代学者书斋联中的佳作。您的信息源头非常可靠。

来源:小说讲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