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街到全世界!北京金融交答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8 17:39 1

摘要:当清晨的阳光洒满金融街,鳞次栉比的写字楼里已涌动着服务实体经济的活力;当夜幕降临,金融机构后台运营管理中心的屏幕上,仍闪烁着支撑城市高效运转的数据流。2025年,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首都金融系统紧扣“抓党建、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主线,用一

当清晨的阳光洒满金融街,鳞次栉比的写字楼里已涌动着服务实体经济的活力;当夜幕降临,金融机构后台运营管理中心的屏幕上,仍闪烁着支撑城市高效运转的数据流。2025年,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首都金融系统紧扣“抓党建、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主线,用一串串扎实的数字、一项项创新的举措,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量质齐升强支撑

这一年,金融业量质齐升。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北京金融业增加值6700亿元,同比增长9%,高于全国4.1个百分点,占GDP比重17.4%,拉动首都经济1.5个百分点。数字背后,是逆周期调节的精准滴灌,更是千百万金融人夜以继日地奔跑。

如果说增长曲线是“面子”,那么防风险、惠民生就是“里子”。2025年,“蜜蜂计划”飞进社区、校园、工地,202期电视专题、1200条短视频、15亿次播放量,把晦涩的专业术语翻译成普通人也能听懂的“大白话”。一位通州居民看完节目后立马退出“高息理财”群,笑称“蜜蜂一蜇,脑子就清醒”。防非宣传不再“板着脸”,而是用脱口秀、Rap、短剧的形式直抵人心,让“钱袋子”在欢笑中扎紧。

监管之网也在悄然织密。管行业必须管风险,北京正依托“冒烟指数”平台加强风险监测:在这个平台,一家“无证驾驶”的公司刚露出异常苗头,系统就亮起红灯——这是北京金融监管的“新外挂”:用数据“跑腿”,让企业“无感”迎检,也让风险“现形”于毫秒之间。

金融“五篇大文章”走深走实

金融不是孤岛,而是与产业唇齿相依。在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里,银行客户经理像“星探”一样蹲实验室、闯车库咖啡,只为抢先发现下一个“独角兽”。4万亿元科技贷款余额、14只股权投资基金、4500亿元科创债……资本与知本“双向奔赴”,让“从0到1”的故事不再停留在PPT,而是写进生产线、写进市场。资本市场更是热浪翻滚。1至9月北京市新增11家上市公司,截至9月末上市公司达795家,稳居城市榜首;北交所上市公司超270家,市值突破8000亿元,“北证50”年内涨幅超50%,让专精特新“小巨人”有了“专属秀场”。

绿色金融则让北京蓝成为“常态蓝”。北京绿交所敲响全国CCER市场启动首锣。金融的“无形之手”把污染成本折算成价格信号,倒逼企业“用钱包投票”。有水泥厂老板算完账后一拍大腿:“与其交‘碳费’,不如早转型!”

普惠金融的触角则伸向更细微的角落。54场“畅融工程”像54把钥匙,打开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的那道门。775家企业、597家金融机构面对面,不再“鸡同鸭讲”。平谷区的草莓采摘园里,农民老赵获得了宝贵的金融“活水”,引进无土栽培技术,一季多挣了6万元。他说:“以前银行嫌我们‘土’,现在咱也有‘信用身份证’!”

养老金融则让“银发族”尝到“岁月甜”。个人养老金账户数、缴存额稳居全国试点城市前列;11.6万户商业养老金、257.4亿元资产规模,把“养老”变“享老”。朝阳区一位62岁的刘阿姨用手机App一键缴存个人养老金后说:“以前谈‘老’色变,现在谈‘老’坦然,心里有底了。”

数字金融更像一条隐形的高速公路。北京地铁全网“拍卡过闸”支持五大国际卡组织,外国游客直呼“丝滑”。“出箱”——这是北京金融科技圈最带感的暗号。2025年,金融监管沙盒像“创新孵化器”:31个监管工具项目排队入场,19家顺利“毕业”。资本市场赛道更火热,28个试点鱼贯而入,13个已实现常态化运营。它们从纸面“创意”跃入生活,方便着你我生活里的无数细节。

从北京辐射全球

首都金融的想象力不止于北京城。

京津冀协同发展融资规模突破万亿元,“新两翼”建设、交通、生态、产业共享一张“授信地图”;“平急两用”项目获贷56亿元,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1100亿元,城市更新REITs上市募资……金融像一条条毛细血管,把北京的“血氧”输送到区域肌体。天津的港口建设、雄安的发展,背后都有北京金融的“隐形翅膀”。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瑞穗证券、保德信资管、高盛中国证券……一批外资金融机构选择“落子”北京;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齐聚金融街论坛,多个重要会议、论坛吸引全球大咖共议。北京,正从“金融街”走向世界,让全球听见中国开放的铿锵足音。

2025年已过大半,北京金融像一位沉稳又灵动的乐手,在“防风险”的低音里筑牢底线,在“促发展”的高音中昂扬旋律,在“强监管”的节拍里保持节奏,在“开放共赢”的和声里与世界共鸣。金融不再是抽象的名词,是草莓大棚里农民脸上的笑容,是地铁闸机一次次“嘀”声,也是“银发族”手机里跳动的养老金数字。

金融向善,资本向新,城市向前。2025年,北京用资本的温度、数字的速度、绿色的刻度、普惠的厚度,为“金融强国”写下生动注脚。未来的北京金融,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动能,在全球金融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记者: 马梅若

编辑:云阳

邮箱:fnweb@126.com

来源:金融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