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阵子听河北工程大学龙岩副教授的演讲,才知道咱们每天拧开水龙头流出来的水,背后藏着这么多门道,它可能从几百公里外的水库来,穿过地下密密麻麻的管网,经过好几次净化加压才到厨房。
前阵子听河北工程大学龙岩副教授的演讲,才知道咱们每天拧开水龙头流出来的水,背后藏着这么多门道,它可能从几百公里外的水库来,穿过地下密密麻麻的管网,经过好几次净化加压才到厨房。
可过去这些年,水管漏了、爆了,往往要等出事了才有人修,咱们普通人对用水的印象,也只剩每月那张水费单。
现在不一样了,大数据和AI搞出了“数智水网”,给城市水系统装了“眼睛”和“大脑”。
我问过小区水务师傅,他说以前修水管像“盲人摸象”,现在靠技术能提前预判问题,省了不少事。
今天就聊聊这数智水网到底怎么改变咱们的用水生活。
传统水表就像个沉默的记账员,只记总数,啥时候漏水、哪项用水多,根本不知道。
我邻居家去年就遇到过,月底水费突然涨了一倍,找人来查才发现,马桶悄悄漏了快一个月的水,浪费的水够洗十几次澡。
传统水表解决不了的问题,智能水表倒是给出了新办法,它能按分钟记用水数据,还能连无线网把数据传回去。要是凌晨2点到4点大家都睡觉,你家水表还在走,系统立马亮红灯报警,水务人员会直接联系你,十有八九是马桶或者水管漏了。
杭州有个小区装了智能水表后,这种隐性漏水发现时间从平均28天缩到2小时,漏的水少了,水费自然也降了。
智能水表最让我觉得贴心的,是它还能管“闲事”。
我老家小区有位独居的张大爷,上个月智能水表监测到他24小时没用水,系统直接提醒了社区和他儿子,上门一看才知道大爷感冒发烧没力气烧水,及时送了药。
原来这小小的水表,不只是记水量,还能当“守护者”。
现在打开手机APP,就能看到家里的“用水日记”:早上8点用水高峰是刷牙洗脸,晚上7点是做饭洗碗,周末下午是洗衣服。
我家孩子还跟着APP玩“节水挑战”,比着谁洗澡时间短,以前催他关水龙头费劲,现在不用多说,他自己就会注意。
智能水表解决了家里的小问题,城市大管网的麻烦,就得靠AI智能诊断系统来管。
龙岩副教授说,城市供水管网像人体血液循环,水库是心脏,主管道是动脉,支管是毛细血管,时间长了也会“生病”,漏水管、爆水管、数据不清,这些“老年病”以前特别难治。
去年上海有个主干道,主水管突然爆裂,水喷得老高,冲垮了路面,周边三个社区停了12小时水,维修的人挖路修了大半天,早高峰堵得一塌糊涂,要是当时有AI系统,可能就不会这么狼狈。
武汉就有过一次,AI分析了管道材质、用了多少年、之前修过几次,还有地质和气温数据,算出一段管道“爆裂风险高”,提前让人把管道换了,没停水也没堵车,还省了50万维修费。
AI不光能预判爆管,调水压也很厉害。每天早上7点到9点、晚上6点到8点是用水高峰,高层住户总担心没水,AI会自动把水压调高,保证家家户户有水用;到了半夜大家都不用水,它又把水压调低,既省电又减少水管磨损。
去年西安有个商业区着火,AI三秒钟就把周边供水节点的水压提上去了,给灭火争取了时间,火灭得比预期快了20分钟。
我跟水务部门的朋友聊过,他说以前管水管全靠经验,哪里漏了、哪里要修,全凭老师傅的感觉,现在有了AI,不用再“瞎猜”,数据说话更靠谱,而且少漏一点水,自来水厂就不用多生产一点水,既省电又减少废水排放,对环境也有好处。
其实数智水网带来的改变,不只是修水管方便了、水费少了。
对咱们来说,是用水更安心,不用再担心突然停水;对城市来说,是水管更耐用,不用总挖路修pipe;对地球来说,是每滴水都能用在实处,不浪费宝贵的水资源。
下次再拧开水龙头,看着清水流出来,不妨想想背后那一张张智能水表、一个个AI数据节点。
它们虽然看不见,却在默默守着咱们的用水生活,把“每滴水物尽其用”这件事,从口号变成了日常。
来源:三餐食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