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拓者击败湖人,小杨只拿1分1板,主帅赛后直说暂不增加出场,他眼下确实跟不上NBA的节奏和强度
开拓者击败湖人,小杨只拿1分1板,主帅赛后直说暂不增加出场,他眼下确实跟不上NBA的节奏和强度
这场球比分不难看,122比108,客场赢得干脆,但镜头扫到替补席时,小杨披着毛巾坐在边上,表情有点空
全场他打了8分36秒,3投0中,三分2投0中,靠罚球拿了1分外加1个篮板
数据冷冰冰,但态度更直接——教练没有打算立刻给他更多时间
说白了,他现在还没拿到足够的信任
常规赛到今天他只打了4场,场均6.4分钟,总共7分、4个篮板、2个盖帽
基本剧情是首节替补上来试一试,打两三回合,如果不对劲就先下去,后面看情况再说,更多时候得等到比赛没悬念了才会再上
这不是苛刻,是NBA的日常秩序
回到时间线
10月中旬首秀对勇士,21分钟仅4分,还背了6次犯规提前毕业;
转头打国王,他又单节5投全中砍了14分,手感烫到不行;
到了28日背靠背对湖人,状态再次回落,只靠罚球得了1分
起伏大不是大罪,问题在于对抗和速度一上来,他的短板就被放大到看不见天花板
短板具体在哪?
站位不熟,横移偏慢,体能撑不满强度,持球自造机会少
季前赛投得还行的三分,到常规赛就失了准,传球组织更没展开
比赛里你会看到他接球的一瞬间犹豫半拍,防守端绕掩护晚了半步,篮板卡位少了半步
NBA把每一次“半拍”“半步”都变成了真实的失分,你在电视前能清楚地听见节奏掉队的声音
湖人这场,首节他低位强打造了犯规,2罚1中,算是找到了感觉;
可两次外线大空位没进,很快被换下
第二节再上,连续两次进攻被对手抠走球,回身追防时吸了犯规
“打不进、守不住、篮板不抢”的吐槽不是情绪,更多是节奏被打乱后的小连锁反应
我能理解他想把空间拉开,想用传球带队,但在这个强度之下,先把脚跟站稳更要紧
赛后,斯普利特没有兜圈子
他的意思是:新秀需要适应,不会让他长时间留在场上,先把节奏和对抗扛住再谈别的
“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会持续观察他怎么融入”
这句话不动情,却很真实
换句话说,现在的每一分钟都是考试题,做对了才会有下一页
更扎心的是队内竞争
首发中锋克林根的位置很稳,防守端覆盖大,体系感强
罗威伤愈将复出,一上来就是最佳防守阵容级别的补位
内线这条线一旦人齐,小杨的出场时间只会更挤
这不是吓唬他,是NBA的现实
外界也在给建议
媒体人王珅葳提到,小杨的处境和当年孙悦不一样,开拓者的打法节奏快、转换多,并不贴合他的习惯
“去发展联盟打稳定时间,补课自信和对抗,不丢人,反而更省时间”
这话听着扎心,但不少业内人士也认可这个路径——先把功能点做硬,再回来竞争轮换,顺序别倒
把镜头拉远一点,今年中国球员的起步都不轻松
曾凡博的NBA首秀对太阳,10分06秒,0出手0得分,3次犯规,在场净输15分,双向合同的压力肉眼可见
反过来,在NCAA的王俊杰这边,近五场场均18.4分、5.6篮板、三分39.2%,防守效率进西部赛区小前锋前三,已经引来勇士、独行侠球探关注
勇士球探总监评价他“更适配现代篮球”,靠理解、节奏、投射和无球跑动吃饭,多位置防守,也是当下的稀缺货
同样是门槛,路径不同,但方向是一致的:对抗、投射、决策,缺哪样都很难往上走
小杨并不是没有进步的底子
上季他在CBA把三分命中率从22.6%拉到34.5%,还减重10公斤,敏捷性和续航都涨了一个台阶
问题在于把这些提升搬到NBA赛场,需要更耐心的“二次翻译”,节奏更快、空间更窄、阅读更难,容错也更低
你得把同一件事做得更快、更准、更多次,才有人信任你
有人会拿姚明和易建联做参照
姚明的首秀也被贴过“水货”标签,没几场就边学语言边调整站位,第二年场均17.5分9篮板,后来八次全明星、五次最佳阵容,把节奏和对抗一道吃下了
易建联首秀惊艳,但伤病和体系适配没拿捏住,几队辗转后回到CBA,提醒我们:时机与环境,有时候比天赋更挑人
这两条路,一个告诉你熬得住会长大,另一个提醒你方向不对会越走越窄
那小杨现在该怎么走?
我的看法很朴素
第一,把目标拆小
每次上场先把三件事做到位:卡住第一个篮板点、把第一道掩护立稳、第一回合攻防都全速回位
这三件事做满,教练就会留下你
第二,减少犹豫
接球后三分投与传的两套预案在脑子里提前排好,出手就坚决,传球就果断,别在“半拍”里淹着
第三,防守站位用简单替代复杂,优先守禁区,别被假动作勾走
信任是刷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至于发展联盟,我倾向于把它当成“紧凑型实验室”
你可以在那儿打25分钟以上的高对抗,专门练两件事:一是肘区拿球的二传,二是顺下后的终结与补篮
把这两项练到教练每次看录像都能点名的程度,回来就是轮换级别的功能内线了
同时别丢三分,底角每场稳定两次射门,命中率过线就行,数量不用堆
你只要在一场球里持续贡献三四个确定性的“答题点”,角色自然会往上长
我知道此刻大家都急,球迷着急、媒体着急,球员自己更急
可NBA是一个奖惩分明的地方,越是心跳加速,越要回到基本功和稳定产出上
下一场他能不能多打几分钟,罗威回归后位置会不会更紧,这些问题没法靠“喊口号”解决
最实在的办法,就是把每一次短暂的上场时间打成“可复用的片段”,让教练每次都看见相同的价值
如果你也还在等他的下一次出手,就一起等等看:当节奏适应、对抗咬住、心不飘的时候,他交出的那张卷子,也许就不是今天这个分数了
来源:小渔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