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厦门,2025年10月22日今日下午,以“滋养根脉,赋能未来"为主题的"2025首届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暨药食同源赋能万家·母亲文化研讨会"在厦门华侨大学华文教育培训中心华文厅圆满举办。
厦门,2025年10月22日今日下午,以“滋养根脉,赋能未来"为主题的"2025首届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暨药食同源赋能万家·母亲文化研讨会"在厦门华侨大学华文教育培训中心华文厅圆满举办。
本次大会由华侨大学孟子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福建省孟子文化发展促进会联合主办,燃飒女性精英荟承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世融信集团及祝融九天(厦门)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协办。大会吸引了来自非遗,中医药,大健康,文化,艺术,科技,相关产业等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与实践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一场关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想盛宴。
大会在一场华美绝伦的"非遗华服创新大秀"和"真如中道舞"中,拉开序幕。
随后,古琴《流水》与传统鼓乐《威风旗鼓》等精彩演出,为大会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权威声音领航,共绘文化发展新蓝图
大会的核心演讲环节汇聚了多位权威领导与资深专家,他们从不同维度阐述了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的路径与前景:
孟小红,作为孟子七十五代后裔,以《滋养根脉·赋能未来》为题,深刻阐释了大会的核心精神,并展望了未来十年在非遗传承与母亲文化领域的发展规划。
常旭旻,华侨大学哲社学院副院长,作为学术主持,为后续的深度研讨奠定了坚实的学理基础,引导了整场会议的思辨方向。
卓新平,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以《从非遗的药食同源中传承传统文化的“两创”之路》为题,系统论述了如何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指导下,让古老智慧焕发新生。
刘魁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在《做好“非遗+健康”大文章,创新传播赋能万家福祉》的演讲中,强调了跨界融合与创新传播对于普惠民生的重要性。
刘莉,中国药典博物馆副馆长,则从《“健康中国”的文化根基与母亲力量——谈非遗药食同源的时代价值》角度,剖析了母亲在健康文化传承中的核心作用及非遗的当代价值。
三大论坛并行,激荡思想碰撞
在主旨演讲之后,大会设立了三大平行论坛,构建了多元、深度的对话空间:
非遗传承论坛以“传承千年非遗,续写文明华章”为题,由燃飒女性精英荟创始人汪俪女士与五位嘉宾共同探讨了非遗的永恒生命力,正源于其深植文明"根脉"的滋养,并在与当代生活的美好对话中,为未来持续"赋能”。
药食同源论坛围绕“还原本草真髓,融合养生智慧”,亚圣孟子七十六代后裔孟婷女士与五位嘉宾深入交流了从标准、技艺、临床、源头到品牌,共同擘画出一条让"药食同源”古老智慧从文明根脉走向健康未来的黄金产业链。
母亲文化论坛以"遵循圣贤智慧,滋养教育根脉"为核心燃飒女性精英荟联合创始人徐榕婉女士与五位嘉宾探讨了文化弘扬、商业管理、健康生活、产品创新与代际传承五大维度,深刻阐释了"母亲文化"作为滋养根脉的源头活水与赋能未来的强大力量。
金石之盟·携手同行
大会合作单位授牌仪式隆重举行。在庄重而热烈的氛围中,"2025首届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大会"合作单位授牌仪式,现场为协办单位、支持单位授予特制牌匾,以彰谢忱。每一方牌匾不仅是对各方鼎力支持的诚挚感谢,更是携手推动非遗传承与产业创新的郑重盟约。
各方代表共同表示,将凝聚资源与智慧,构筑可持续发展的非遗生态,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真正实现"滋养根脉,赋能未来"的大会愿景。
非遗体验精彩纷呈,传统艺术焕发当代活力
大会还特别设置了沉浸式非遗体验环节,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传统技艺与艺术的视听盛宴。华美绝伦的非遗秀展、清雅悠远的古琴演奏、古韵绵长的千年南音,以及绚烂于发间的精巧簪花技艺,无不令人赞叹。与会嘉宾在亲身体验闽南非遗民俗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了传统艺术所焕发出的蓬勃当代活力,现场互动热烈,掌声阵阵。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的对话搭建了高规格平台,更是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深度梳理与未来赋能。它标志着在文化复兴的道路上,传统与现代、传承与产业、智慧与生活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深度融合,共同开启一个充满生机与创新的未来。
来源:今天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