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面三次点名,分别围绕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回应台湾观众看剧、以及致敬这部剧本身。
最近有部剧叫《沉默的荣耀》。
火了。
主演于和伟也跟着火了。
火到什么程度?
三天里头,被《人民日报》点名四次。
这种待遇,不多见。
《人民日报》是啥分量?
大家都清楚。
不是谁想上就能上的。
得靠真本事。
于和伟这次,凭的就是演技。
先说说这部剧。
它在央视八套首播,收视率破了4%。
后来央视一套下午档也跟进了。
双台联播,可见重视程度。
观众也买账。
《人民日报》第一次点名,夸的是台词。
剧中于和伟有句词:“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他演的是个卧底,叫吴石。
为了任务,放弃安稳生活,去了台湾。
这句话,把革命者的决绝演透了。
后面三次点名,分别围绕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回应台湾观众看剧、以及致敬这部剧本身。
四篇文章,角度不同,但核心一致:肯定于和伟的表演。
说实话,于和伟不是第一次被认可。
但以前总是差口气。
比如《觉醒年代》,提名了飞天奖、金鹰奖,最后没拿奖。
挺可惜。
这次很多人觉得,该轮到他了。
不过也有观众说,奖不奖的,没那么重要。
演技摆在那儿,大家心里有数。
这话实在。
剧组的编剧卢敏也夸他。
说于和伟演戏认真,对角色的理解深。
现在娱乐圈,愿意公开夸人的不多。
怕惹事。
卢敏敢这么说,说明于和伟真行。
说到于和伟的演技,得提张艺谋。
老谋子眼光毒,很早以前就看好他。
说于和伟是“中国最好的演员,没有之一”。
这话听着有点绝对,但张艺谋敢说,肯定有他的道理。
两人合作过《坚如磐石》。
于和伟演反派,让人印象深刻。
有人说,比张颂文的“高启强”还狠。
不是夸张,那种阴狠劲,确实少见。
于和伟演戏为啥这么稳?
可能跟他经历有关。
他家孩子多,排行老九。
小时候条件不好。
上戏的学费,是姐姐卖了孩子的钢琴凑的。
他知道机会来之不易。
成名后,他没忘本。
给哥哥姐姐买房,感谢当年的支持。
对妻子也好,这么多年没绯闻。
这种人品,观众看得见。
再说回《沉默的荣耀》。
于和伟这次演吴石,和以往角色不同。
没有大喊大叫,没有痛哭流涕。
情绪收着演。
比如有一场戏,战友在他面前牺牲。
他没扑上去,没喊叫。
就低着头,睫毛直抖,喉结滚动。
那种压抑的痛,比哭出来更扎心。
还有和曾黎的诀别戏。
戴着手铐,隔着玻璃对妻子笑。
说“可能没有下次了”,声音哽咽了一下。
就这一下,把英雄的柔软演活了。
观众说,看他演戏,得备纸巾。
不是煽情,是真情实感。
他演的不是符号化的英雄,是有血有肉的人。
会怕,会痛,但依然坚持。
剧中还有个细节。
特务捏碎了他带的凤梨酥。
那是他唯一的念想。
他就僵了一秒,没说话。
可观众都能感受到那种心疼。
这种克制的表演,反而让角色更真实。
现在的谍战剧,总爱搞大场面、烧脑剧情。
但于和伟告诉你,演技才是根本。
顺便提一句剧里另一个演员,林一霆。
她演阿美,和魏晨是夫妻。
观众吐槽她造型老气,和魏晨像母子。
其实她比魏晨还小两岁。
这已经是她第三次和于和伟合作了。
之前《巡回检察组》里,她演万彩媚,又媚又飒。
这次造型确实拖后腿。
但演技在线,尤其发疯那场戏,演得投入。
于和伟这几年,成了品质剧的代名词。
《城中之城》里,他带着隆妮演技提升。
这次《沉默的荣耀》,他还唱了主题曲。
多才多艺。
但说到底,演员靠作品说话。
于和伟用二十年时间,一步步证明自己。
从《曹操》里的小角色,到如今的大男主。
不容易。
《沉默的荣耀》播完后,很多人讨论。
不是讨论剧情多悬疑,而是讨论于和伟的表演。
这说明,好演员能带动一部剧的深度。
有网友说,他演的不是吴石,是所有默默奉献的英雄。
这话到位。
通过他的表演,年轻人能理解那段历史。
理解革命者的不易。
现在娱乐圈流量当道,于和伟这样的演员显得珍贵。
他不炒作,不搞人设,就踏实演戏。
《人民日报》的四次点名,是对他最好的肯定。
张艺谋当年那句话,现在看真没错。
于和伟确实是中国最好的演员之一。
不是吹捧,是事实。
最后想说的是,好演员需要好剧本。
《沉默的荣耀》剧本扎实,给了于和伟发挥空间。
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合作。
让观众过足戏瘾。
来源:替罪的羊啊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