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笔烂账,一个旧人,一句伤人的话,跟个鬼打墙似的,在你脑仁里来回地转。你想让它滚蛋,它偏不,还变本加厉,把当初的画面、声音、甚至你心头一紧的感觉,都给你高清重播一遍。
你有没有过这种时候?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你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子里却像开了个24小时营业的菜市场。
一笔烂账,一个旧人,一句伤人的话,跟个鬼打墙似的,在你脑仁里来回地转。你想让它滚蛋,它偏不,还变本加厉,把当初的画面、声音、甚至你心头一紧的感觉,都给你高清重播一遍。
这时候,总有些“人生导师”会跑出来,拍拍你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兄弟,放下吧。原谅别人,就是放过自己。”
每次听到这话,我老姜都想笑。
说得真轻巧。
这简直是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心灵鸡汤骗局之一。
说白了,这话本身没错,逻辑上严丝合缝。可它最大的问题在于,把一个复杂到需要动刀子做手术的情感问题,简化成了一句可以随便粘贴复制的安慰剂。就像你腿断了,医生不给你接骨打石膏,反而递给你一颗薄荷糖,说:“甜一下,就不疼了。”
你信吗?
关键在哪儿呢?这帮“导师”从来不告诉你,那个让你耿耿于怀的人,八成早就把你忘到爪哇国去了。他可能正在吃着火锅唱着歌,发着朋友圈炫耀他新提的车,压根儿不记得曾经在你心上捅过一刀。
而你呢?
你在这边辗转反侧,自我拉扯,像个被遗忘在角落里的旧算盘,一遍遍拨拉着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破事。你以为你在进行一场神圣的“原谅”仪式,其实呢?你不过是在用对方的错误,给自己建了一座情绪的监狱,然后把自己锁了进去,日复一日地当着典狱长兼唯一的囚犯。
这不叫放过自己,这叫自我折磨。
有意思的是,我们这个社会,特别推崇一种“受害者有罪论”的变种,叫“受害者必须圣人论”。
你被伤害了,如果你久久不能释怀,那不是加害者的错,是你“格局小了”,是你“心胸不够开阔”。你看,最后连疗伤的姿态都得符合他们的标准。你不仅要挨打,还得挨得漂亮,原谅得潇洒。
凭什么?
我有个小兄弟,在公司里勤勤恳恳干了三年,脏活累活全包。他带的一个实习生,嘴甜会来事,天天围着领导转。结果年底评优,一个关键项目,领导直接把小兄弟的核心方案给了那个实习生,让他去汇报。最后,实习生破格转正,还拿了优秀新人奖。
我那小兄弟,当场就懵了。
他来找我喝酒,一个一米八几的大男人,眼圈通红,反反复-复就问一句话:“姜哥,我到底错哪儿了?”
我能怎么说?我说你错在太老实,错在以为耕耘必有收获?
后来他辞职了。过了大半年,我问他,那事儿还想吗?
他喝了口茶,淡淡地说:“不想了。不是原谅他们了,是我懒得想了。”
他顿了顿,又补了一句,我觉得特别到位。
他说:“原-谅-他-们?他们配吗?我只是觉得,再把时间浪费在这帮烂人身上,我自己都瞧不起自己。我现在过得比他们好,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报复。”
你听听。
这才是真实的人话。
真正的“放下”,从来不是站在道德高地上,悲天悯人地宣布“我宽恕你的罪”。那太虚伪了,装给谁看呢?
真正的放下,是一种近乎于“断舍离”的心理洁癖。
是有一天你突然觉得,心里这块地方,还留着这么个玩意儿,占着内存,耗着电,散发着馊味,真他妈不值当。于是你打开心里的垃圾回收站,选中它,右键,“永久删除”。你甚至都懒得再看它一眼。
这个过程,无关对方,只关乎你自己。是你决定,要把心灵的豪宅打扫干净,腾出地方来,种点花,养条狗,或者干脆就那么敞亮地空着,晒晒太阳。而不是留着一坨屎,还天天骗自己说,这是来年开春的肥料。
你别恶心自己了。
所以,别再纠结于“原谅”这个词了。咱们换个词儿,叫“释怀”。
原谅,主语是“你”,宾语是“他”。是我对我,要不要给你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而释怀,主语和宾语,都是“我”。是我对我,还要不要继续背着这个包袱走下去。
你看,性质完全不一样。
前者是被动的,是把遥控器交给了别人。他道不道歉,做不做补偿,直接决定了你能不能按下“原谅”键。
后者是主动的,遥控器牢牢攥在你自己手里。无论对方是死是活,是贫是富,是忏悔还是嚣张,你随时可以决定,“这篇儿,翻过去了”。
不为别的,就为老子要过自己的日子。
说完不原谅别人这茬,咱们再聊聊更要命的——不放过自己。
这事儿,年纪越大,症状越明显。
三十岁前,犯了错,摔了跤,哭一场,睡一觉,第二天又是好汉一条。三十岁后,你发现不行了。每一次失误,每一次搞砸,都像一根针,扎在你心里,时不时就疼一下。
工作没晋升,你会想,是不是我当初那个PPT没做好?
孩子成绩不好,你会想,是不是我没花足够的时间陪他?
跟老婆吵架,你会想,是不是我当时那句话说得太重了?
你脑子里住进了一个24小时全年无休的纪检委,拿着个小本本,把你所有的“本可以”、“早知道”、“如果我”全都记了下来,天天在你耳边念叨。
这个“内在的批评家”,比你最刻薄的老板还要狠毒。老板顶多扣你点奖金,它呢?它直接偷走你的快乐,让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活得像个笑话。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
说白了,是我们从小被植入了一套“完美主义”的病毒程序。考试要考一百分,做事要滴水不漏,做人要八面玲珑。我们被教育要“追求卓越”,却没人教我们,该如何与自己的“不完美”和平共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这话谁都会说。可轮到自己,就变成了“我怎么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这种对自己的苛责,就像一种慢性的精神内耗。它不会让你立刻倒下,但会一点点地,把你的精力、热情和自信,全都磨得干干净净。直到有一天,你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眼神空洞,一脸疲惫,连扯出一个笑都觉得费劲。
要我说,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不是管住嘴迈开腿,也不是天天打鸡血搞事业。
是学会“放过自己”。
是承认自己就是个普通人,会犯错,会后悔,会脆弱,会力不从心。
是搞砸了一件事之后,不去反复鞭尸,而是拍拍身上的土,对自己说:“行吧,这次栽了。下次注意点。天塌不下来,先去吃顿好的。”
是当你发现自己能力有限,做不到让所有人都满意时,能坦然地对自己说:“去他妈的,我尽力了。对得起自己就行。”
这不是躺平,也不是摆烂。
这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和解,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豁免权。是你终于肯把那个在你脑子里骂了你几十年的“纪检委”给开除了。
你告诉它:老子不陪你玩了。
你看,无论是“不原る别人”,还是“不放过自己”,归根结底,都是一场跟自己的战争。你以为你的敌人在外面,其实他一直藏在你心里。
那个让你恨得牙痒痒的人,那件让你悔得捶胸顿足的事,它们本身,可能早就没有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你赋予了它们持续伤害你的权力。
就像手里攥着一把沙子,你攥得越紧,它流失得越快,还把你的手硌得生疼。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手摊开。
沙子就落了,你的手也自由了。
所以,下次再有人跟你说“原谅别人就是放过自己”的时候,你可以在心里笑笑。
然后告诉自己:
去他的原谅。老子选择的是“释怀”。
我不是要原谅那个傻逼,我只是不想再让那个傻逼,占用我宝贵的人生内存了。
我不是要原谅那个搞砸了事情的自己,我只是要接受,那个笨拙但努力的自己,也值得被拥抱。
余生不长,别再跟自己较劲了。把心里的那些钉子户都请出去吧,别让他们再收你的情绪租金了。
这事儿你怎么看?你心里是不是也住着这么个赖着不走的“钉子户”?评论区里,咱们唠唠。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来源:元宇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