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临翔区平村乡永平村,有这样一位坚韧的女性——钟发仙,她虽然是视力一级残疾,却不向命运低头,用勤劳的双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1986年,钟发仙在景谷县民乐镇董家园村出生了,可爱活泼的她给家里增添了欢乐,但她和家人却没有想到,她的人生,从此只见过两年的光明。
两岁那年,一场重病导致她双眼失明。虽然家境贫困,但家人还是卖牛筹钱带着她就医,却还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让她永远陷入了黑暗的世界。
虽然看不见,但黑暗并未吞噬钟发仙对生活的热爱与渴望。自小开始,她便凭借着超强的记忆力和动手能力,努力练习生活技巧,熟悉周围环境。在常人看来简单的家务农活,对她而言却充满了挑战。但她从未退缩,摸黑摸索着学习煮饭、做菜、喂鸡喂猪、浇水种菜。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尝试,都会有受伤的风险,但她执着不放弃,她笑着说:“我手脚还能动,家里的家务、农活,我都摸着做,人家叫我,我也会去帮忙。”
这份乐观与坚韧,打动了身边人,也打动了命运。曾经以为自己会孤独终老的钟发仙,迎来了自己的爱情——罗万学,一个来自临翔区平村乡永平村老实憨厚的小伙子,被钟发仙的坚韧打动,主动结识钟发仙,并相识相知。终于在21岁那年,两人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婚后,考虑到钟发仙对老家的生活环境更熟悉,罗万学搬到妻子的老家生活。直到儿子满两岁,孩子需要上学,他们才回到永平村生活。
离开了熟悉的环境,钟发仙的行动又充满了磕绊,探索适应环境的过程十分漫长,让她生产生活受限,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孩子的教育费用也成了沉重的负担,一家人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永平村委会知道了钟发仙情况,及时为他们办理低保,1人被招聘为公益性岗位人员。面对这份关怀,钟发仙心怀感激,但她始终坚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我们过日子要幸福,不能仅仅依靠国家的补助,绝不是等、靠、要来的。”家里再穷,钟发仙都全力支持孩子上学,她深知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我们苦不怕,不能苦孩子,要好好赚钱供孩子读书。”
为了自己,也为了孩子,坚韧的钟发仙,再次开启了“闯关模式”。,从日常家务,到田间生产,她都开始快速适应,与丈夫一起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和丈夫共同发展甘蔗、茶业、咖啡、养殖等产业。在甘蔗收获季,视力受限的她,也与丈夫一起,在甘蔗地里摸索着干活,每一刀都凝聚着她的汗水和努力,她用勤劳的双手,砍出了家庭的希望。
钟发仙与丈夫的勤劳,得到了回报——2017年,钟发仙与全村1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起成功实现脱贫,2024年,钟发仙仅甘蔗收入就达10多万元。如今,她家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在全村达到了中上等水平。大儿子已经在临沧卫校就读,小儿子也在村幼儿园上学。
钟发仙的故事,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身边人的心灵。她的邻居陈会由衷地赞叹:“宝娣(钟发仙小名)虽然眼睛看不见,但相当勤劳,两口子相当能干。”永平村党总支书记陈子梅也对她赞不绝口:“她眼睛看不见,但志气不弱,总是想着别人做什么,她也要跟着做,不是等着政府救助。”
作为母亲,她用行动告诉孩子,只要努力奋斗,就能改变命运。
作为妻子,她用坚韧告诉丈夫,无论什么困难,都能努力克服。
作为自己,她用自强不息,为自己创造了无限可能的人生。
假如“我”看不见光明,该怎么办?钟发仙用自己的人生给了一个答案:无论命运给予怎样的磨难,只要心怀希望,勇往直前,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她平凡,而不凡。
虽看不见光,但她已成为光。
作者:杨学勇 康传文 何廷耀 鲁倩 陈登竹 李本高
编辑:付天美
编审:杨 斌
责编:赵菁菁
总编:王泽思
投稿邮箱:lxqwxb@vip.163.com
温馨提示:如转载请注明“微播临翔”
来源:临翔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