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16日,在“世界脊柱日”之际,全球首个AI智能追腰技术发布会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总部举办。在本次会议上,知名人体工学品牌黑白调与京东,就黑白调P3人体工学椅的独家战略合作完成签约,开启双方在产品创新与用户价值共创上的全新篇章。
2025年10月16日,在“世界脊柱日”之际,全球首个AI智能追腰技术发布会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总部举办。在本次会议上,知名人体工学品牌黑白调与京东,就黑白调P3人体工学椅的独家战略合作完成签约,开启双方在产品创新与用户价值共创上的全新篇章。
第二天,这把椅子在京东卖出5万把,刷新行业纪录。很多人以为只是数字好看,真正刺痛打工人的,是后台一条留言:连续加班到凌晨,腰像被锯,坐下去那一下,骨头咔一声,像有人托住。这条留言被点赞3.7万次,评论区清一色回复:链接在哪。
腰椎问题早已不是中老年专属。25到40岁职场人,65%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每天平均久坐9.6小时,比睡觉时间还长。医院康复科门诊量三年翻一倍,拍片结果惊人相似: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翻译成人话,就是腰后面那根弓被拉直了,失去缓冲,椎间盘被压得往外鼓。疼只是信号,真正的噩梦是手术费:一节融合术,耗材清单8万起,医保报销后自付3万左右,术后三个月不能坐。很多人咬牙硬挺,直到腿麻到走不了路。
黑白调把研发部搬进京东办公楼,双方工程师每天盯着后台退货理由。排第一的不是质量,而是腰托顶不到点。不同身高体重的人,腰窝位置差异最大可达6厘米。传统椅子固定腰垫,等于让所有人穿同一码鞋。P3的AI追腰模块,说穿了就是一颗压力传感器+微型电机,每秒扫描坐姿120次,托板前后移动范围6厘米,上下移动4厘米,平均响应0.3秒。你前倾打字,它往前顶;你后仰刷手机,它跟着下滑。听起来像自动座椅,实际成本只增加不到80元,却把退货率从12%拉到2%以内。
有人质疑,一把椅子而已,真能救命。数据比口号狠。京东把2024年买过人体工学椅的5万名用户拉出来做回访,其中1.2万人同意提交年度体检报告。对比发现,使用追腰款满一年后,腰椎间盘轻度突出人群报告疼痛下降比例42%,重度突出人群下降17%。医学团队解释:托板持续分担15%体重,椎间盘内压下降约30%,等于给腰椎卸下一袋大米。别小看这15%,一天600次坐下起身,累计减负1.5吨。骨头不是铁,长期卸货,炎症自然退。
更扎心的是价格。P3首发价699,比一张迪士尼门票便宜。很多人第一反应:便宜没好货。成本拆解表流出后,沉默。椅背尼龙玻纤混合料,每公斤18元,同行用ABS,每公斤12元;气压棒韩国进口三弘四级,成本55元,国产三级28元;最费钱的追腰模块,芯片来自深圳华强北,量产价22元。黑白调把利润压到8%,靠京东流量换规模。传统渠道一把卖1500的椅子,出厂价大约600,层层加价,最后消费者埋单。P3直接砍断中间商,利润透明,同行骂声一片,消费者用手里的订单投票。
发布会现场,一位95后产品经理说,自己三年前做程序员,腰椎两节突出,术后辞职转行。他指着P3的旋钮说,这个阻尼感调了47版,就是不想让别人再走他的老路。台下有人笑他戏多,他掀开外套,露出10厘米手术疤,现场瞬间安静。健康不是故事,是账单。省下的3万手术费,足够买43把P3,给全公司换一遍。
有人担心,AI模块坏了怎么办。京东直接给5年质保,只换不修。模块拆下来就是一块Type-C充电的小板子,官方29块包邮。算下来,一天4毛钱,买不了咖啡,也买不了止痛药,却可能让腰椎晚坏五年。这笔账,打工人都算得清。
更深层的信号,是电商开始反向定义工厂。过去品牌先造椅子,再教育市场;现在平台先收集疼痛,再指挥生产线。京东把搜索关键词、退货理由、问诊记录全部脱敏后丢给黑白调,研发周期从18个月压到9个月,库存周转缩短一半。传统家居老板看得后背发凉:再不动,就被数据甩下车。消费者也在变,从看广告到看体检报告,从信明星到信自己腰椎的反馈。健康消费进入硬核实测阶段,谁有医院背书、谁有数据报告,谁就能抢走用户。
椅子卖爆那天,微博热搜第一是腰,第二是996。有人吐槽,老板不会因为一把椅子取消加班。没错,P3不治病,只是把压垮腰椎的最后一根稻草,换成软垫。真正想不挨刀,还得站起来。京东在商品页最底下加了一行小字:每坐45分钟,请起身3分钟。有人嫌烦,关掉;有人照做,腰椎曲度慢慢回来。科技再智能,也救不了永远不动的人。
接下来,追腰技术会下放百元档,也会卷到沙发、汽车、飞机。价格战越凶,消费者越受益。唯一需要警惕的是噱头重演:装个弹簧就敢叫AI,贴个芯片就敢卖溢价。看紧质检报告,让腰椎投票,让订单说话。毕竟,腰只有一根,它不会撒谎。
来源:小帆科技每日一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