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穿着俱乐部球衣,身上还沾着汗,却一脚走进长春最热闹的夜店——你见过这样的中超球员吗?
穿着俱乐部球衣,身上还沾着汗,却一脚走进长春最热闹的夜店——你见过这样的中超球员吗?
亚泰还在为保级挣扎,有人却在灯红酒绿里拼命刷存在感!
“玩到两腿发软,还能谈什么职业?”
那些工地上早出晚归的老百姓,总说球员一身名牌,拿着高薪合同,但夜夜笙歌的背后,却是球场上一败再败……
范晓冬,一位曾在亚泰浴血奋战的老队员,他发声了。他说得直白:“有些刚踢上中超的小伙子,不知天高地厚,穿着球衣去夜场,你们配吗?”
你说服气不?穿着球队的标志,出现在全市最扎眼的地方,仿佛在昭告——“我是运动员,也最会玩!”
可是,第二天,全队该救命的时候呢?
他们掉链子,一次次丢球,观众席上憋了一肚子火!
范晓冬挤兑这些年轻人:“你给自己玩得两腿发软,这叫放纵,这叫没职业素养。”
其实足球迷们早就不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事。杜震宇,亚泰的传奇,也在直播中说:“有球员为了女朋友通宵没睡,比赛上场跟梦游一样。”
谁信可是亚泰的积分榜排名,却是铁打的证据。
曾经的强队,如今是保级队;曾经的希望,现在成了包袱。这账怎么算?一边高薪一边夜店,球场变成顺带的了?
有人嘴硬:“年轻人放松一下怎么了?”但往年也就算了,关键现在球队命悬一线,每一场都是生死战。
只要稳定住几场球,亚泰就不用躺在降级区,球员们难道心里没点数?
一个月薪比多数打工人高几十倍的现役职业球员,真能肆无忌惮地“换夜店如同换训练服”?
范晓冬不只是说球员“没底线”,他说得更狠——“你们玩得来有那个本钱吗?有能力能支撑这样的放纵吗?”
打工人拼死熬夜还不是为了养家糊口,球员熬夜,是为自己找乐子。第二天站上顶级赛场,却是拖着疲惫身子,能踢出什么比赛?
球迷恨,谁愿意出钱出力支持一群不自律的球员?家里有孩子的家长,更觉得丢脸。
可是这事真的只是某些球员的私事吗?
更诡异的是,网上甚至流传着:有亚泰球员比赛输了还大摇大摆进夜店,笑着和朋友碰杯。
“一点羞耻心都没有!”一些球迷怒了
以前丢球、输球,第二天看新闻还能看到球员检讨认错。现在呢?检讨都懒得说,直接去放松了。
到底是谁惯出来的?
有球迷说:“俱乐部放纵!”也有人说“合同签了,谁敢管他私生活?”
但现实就是,赢不了球,最后倒霉的是谁?是粉丝的心血、老板的投入、教练的压力,还有那些为亚泰喊破喉咙的球迷。
有人斩钉截铁:职业球员就该有职业底线。不自律,别上场!
另外一些人却说:他们年轻,谁没有玩乐的权利?生活就得自己掌握。
这就像两个世界:一个看的是球场分数、保级压力、球迷希望,一个盯得就是夜里的放纵、身边的“哥们义气”。
但真到了比赛日,这种割裂全暴露——场上充满失误、关键时刻腿软,输了球就归咎“压力太大”,这种队伍你愿意支持吗?
范晓冬和杜震宇这些老队员看着都心凉,“你不为自己,也想想球队吧。”
有些人开始同情球员,觉得外界管得太多,年轻人总归要释放自己。
可看着积分榜子一天天往下滑,俱乐部资金链也吃紧,最后砸锅卖铁的是谁?
“给你高薪爆红,你却不当回事,过的是哪门子的职业生活?”
偶尔浪一浪大家都懂,但浪到连比赛都顾不上,是不是太没有底线?
门票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球迷的支持,也是信任!
你说今天不自律踢不好,小问题;明天全队都跟着放飞自我,那亚泰还剩下几个能打硬仗的?
也许现在的有些年轻球员,真的不在乎——或者说,还没体会输球后被冷落、被裁掉时的无奈。
可亚泰不是谁的私人夜宴厅!
有人说责任全在俱乐部,管理松散。
有人说职业联赛就是要靠自觉,不能一天到晚管着。
但,不站队行吗?每个人想法不同——有人说“社会本来就这样”,有人说“职业球员就应该是榜样”。
一场场比赛输掉后,教练“背锅”,队友分化,球迷也开始分裂。
真正危险的不是一晚两晚的放纵,是习惯成自然!
老百姓看着电视吼:“拿自己当事儿没?”其实这种失控,是谁的锅?管理、球员、俱乐部,还是整个环境?
情绪爆炸的时候,站哪一队?
你觉得球员应该自律到什么程度?俱乐部该不该管得更严?
夜店和球场,一个都得选,你觉得谁说的更有理?
现在到你了,你怎么看——管还是不管?谁是对的?谁才是最大受害者?
你赞成范晓冬对球员的批评吗?你会继续支持这样的亚泰吗?还是觉得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
留言说说你的看法——你能接受吗?
来源:欣欣在说体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