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因为一次王者荣耀的直播演唱《千灯之约》的多人真唱现场,让单依纯、周深两位科班生极为难堪。最终导致单依纯陷入舆论风波。甚至于有博主,和大量的评论,说出了如下的极端乐理错误判断,我们一一点出错误点并告知理由:
粉丝提问:《千灯之约》单依纯被喷惨了,能从声乐角度解析下吗?
最近因为一次王者荣耀的直播演唱《千灯之约》的多人真唱现场,让单依纯、周深两位科班生极为难堪。最终导致单依纯陷入舆论风波。甚至于有博主,和大量的评论,说出了如下的极端乐理错误判断,我们一一点出错误点并告知理由:
错误一:我去这个单依纯怎么这么坏啊?故意升调,让周深难堪,如果周深接不上,就直接车祸。结果周深接上,神级救场。打脸了吧?
错误原因:调式的权力从来不在歌手手中,而是由作曲人、编曲人的作曲和伴奏来确定。争议点《千灯之约》的演唱之中,单依纯的唱段——伴奏从主歌E调转为降D调,二段副歌再转至D调,歌手也必须从E调升到降D调,从降D升到D调,不然就会跑调,就会难听。伴奏升调,单依纯升调,何来故意之说?或许应该去指责作曲人、编曲人,你怎么突然升调了?而不是指责单依纯。
大众缺乏的乐理知识是:
一:声乐歌手对于调式,只能顺从作曲,不会去创造调式,否则他就是作曲人。调式的更改是由作曲人决定。调式是音乐中非常严肃的乐理核心。二:浙音流行声乐科班生单依纯、利沃夫美声声乐科班生周深,需要满分三门课才能毕业——视唱练耳、和声学、即兴演唱。三门课程,都是都基于调式确定的声乐训练。声乐是基于作曲调式确定的艺术,不要怀疑“声乐科班生”这五个字的含金量。这种争论在周深和单依纯眼中只有一句话:中国音乐教育任重道远。三:和声学规定:高八度、低八度可属于即兴演唱,调式调性并未改变。八度关系样属于大和谐音程,你有能力甚至可以高两个八度都行。八度关系是声乐满足于四部和声的核心美感。错误二:伴奏升1个Key,单依纯故意高八度。错误原因:调式从E调转降D调,单依纯必须高八度,否则不符合四部和声逻辑,演出直接炸了。思维错误乐理引导-实际上单依纯必须高八度
第一个乐理错误点:伴奏升1个key,你人声升八度,那叫跑调,小二度跑调,最难听的跑调。单依纯是提高升高13个Key。从伴奏的降D调提升至D调后,选择了五组D5,而不是四组D5。
第二个乐理错误点:单依纯是否故意提高了一个八度?答案:单依纯必须提高一个八度,否则整个演出拉跨。单依纯是和编曲、作曲沟通过,已经提前编排好的高八度演唱。因为单依纯第一遍就是降D调的五组Db5高音演唱,男歌手接的也是降D调。
第二遍是升调之后降D调提升至D调的D5高音演唱。这意味着伴奏一起走,是已经沟通过的设计。并不是突然决定,彩排之中很清楚。而且更改了旋律:第二遍的D调五组高音,改变了“飘向”两个字的Gb5强混高音。
网络上争论最大的点:认为单依纯故意提高高八度。但实际上这里有两个原因:
1:因为大众忘记了《千约之灯》的原作曲的作曲调式是存在突变的。《千灯之约》的调式具体如下:
《千灯之约》主歌E大调;《千灯之约》副歌改变为降D调;不是高八度。大众把突然歌曲从E大调变为降D调的听感差异,算在了单依纯的头上。《千灯之约》二段副歌从降D调提升至D调。单依纯选择更改旋律线,调内D5强混。主歌E调,副歌降D调
第一个非常大的误解,就是大众错误的把《千灯之约》的主歌E大调转变为副歌降D调的调性突然改变,算在了单依纯的头上。认为突然听感的差异性,是单依纯的锅,单依纯的问题。是单依纯故意这样唱?但实际上本身这首《千灯之约》就是存在频繁转调的问题。E大调转降D调,本身就会造成听感的突变。作曲就是这么拉跨的,和歌手无关。
2:原版是男歌手演唱的副歌降D调,单依纯作为女歌手,如果她不升高八度演唱,会发生了?会发生车祸,更为严重、更为糟糕,更为难听的车祸。因为如果不升高八度,那么在歌曲的旋律作曲确定的情况下,单依纯的副歌唱段,就会变成如下音高:
看千灯飘向那无尽的夜空:F3-Ab3-B3-F4-E4-Db4-C4-Db4-C4-Ab3-F3;这是什么高音?这是声部?答案是:女歌手的中低音声部,F3已经很低很低,比女歌手平均最低音的G3还要低两个key。副歌反而音区更低了?你敢信?没错,这就是这首名为《千灯之约》本身作曲就让人一言难尽。不符合四部和声,高音区严重欠缺。主歌E调中低音,副歌还降调到降D,还是中低音?写的什么作曲?
你让一个全国第一科班生的女歌手唱最激动人心的副歌,唱成了中低音声部?这会造成整首歌的拉跨。为什么请单依纯呢?就是想让她唱的更好?不然请别人不好吗?这样的音乐副歌有意义吗?如果单依纯低八度演唱了,她就不是单依纯了。所以,不管是四部和声的乐理属性还是商业目的,这里单依纯必须要高八度。
是设计好的高八度,真正改变的人不是单依纯,为什么全部都在说单依纯呢?从音乐角度出发,周深才是那个突然即兴高八度的人。
所以单依纯的第一遍副歌演唱改编,直接在E大调转调后的降D调之后,再提高整个12Key,一个八度,变为了如下:
看千灯飘向那无尽的夜空:F4-Ab4-B4-F5-E5-Db5-C5-Db5-C5-Ab4-F4;升八度后,全部是四组卡在A4-D5的黄金音区,听感观赏性拉。说过很多次,流行音乐是存在黄金音区的,大众对于音乐高音美感的接受度就是A4-D5的高音区,再高就刺耳了。第二遍:降D调转变为D调,单依纯依旧是升八度演唱,但是降过高的五组高音“飘向”更改旋律,讲原本的Gb5-E5,下降到了D5和C5,保护嗓子,同时集中于A4-D5:
单依纯的演唱:Gb4(看)-A4(千)-B4(灯)-D5(飘)-Db5(向)-那(D5)无(Db5)尽(D5)的(Db5)夜(A4)空(Gb4)。从音乐属性来说,单依纯的改编弥补了《千灯之约》作曲高音区的不足。我们换一个问题:如何是韩红来唱,韩红会不升高八度,唱三度低音吗?可能的。你是不是能接受韩红高八度?为什么不能接受单依纯高八度?
如果是单依纯不升高八度演唱,那么答案就是——整首歌四部和声的逻辑直接炸裂,全程中低音区。那么演出的质量基本上是令人昏昏入睡。
这里缺乏的乐理知识是:
1:当你感觉歌手突然升调,不要怀疑,因为是作曲就是这么写的,歌手没有权利改变调式,必须和作曲编曲沟通。2:缺乏对于四部和声的基本认知。低音、中音、中高音、高音区应该尽可能均衡。这么多人都没有高音,单依纯独苗唱高音,你们怎么就能让她在陷害呢?3:一个歌手愿意高八度,永远比他低八度要值得鼓励。因为高八度本身就是声乐稀缺的核心,四部和声的美感,主要就是高音区的旋律,同时风险和勇气的代名词。错误三:周深因为单依纯而吃力?错误原因:周深大概率是即兴或者起高了,小概率原本就是这么设计的大部分的认为单依纯故意抬高了调式让周深吃力,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我个人认为:周深即兴的可能性更大。这很常见,合唱团一大堆这种情况,有一个高八度,我有能力高八度,为什么不跟随?反正八度是和谐音程,想怎么唱怎么唱。
具体原因有四:
1:周深的唱段简谱上第二句旋律的上行音区来到了高音5,如果是高八度的D调已经来到了A5,这个音远远超出了流行音乐黄金音区的A4-D5,太高了。
太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无法通过流行声乐演唱,必须需要民族咽音或者美声花腔来唱。其实是不符合音乐属性和曲风的。而低八度的A4刚好是A4-D5的下行高音,也是男歌手的黄金音区非常好听。质量很好。作为流行音乐审美来说,男歌手的A4优先级,肯定是比A5要高的。
所以,这里最适合的编曲逻辑,和四部和声逻辑,应该是下降八度+上行旋律的完成配合,卡在A4来弥补高音。结果周深直接翻了一个八度,唱单依纯的高八度D调。音色从流行转变为了美声花腔。
这里有问题吗?有点问题,但没有大问题,单依纯可以高八度,周深自然也可以高八度,感叹周深的强大。
2:众人的反应过于诧异。这种情况下是一定要彩排的。周深的高八度,和彩排是大概率不符合的。因为A4这个音高对于周深而言质量会更高,但是他的A5反而因为有点过高,而不好听。流行音乐的黄金音区是A4-D5。单依纯的逻辑也是卡在D5高音,周深的高八度是没有太多必要的。但是决定值票价的。
3:第一遍单依纯的高八度降D调,男歌手接的时候是低八度降D调。这才是原版。没有任何的突兀,因为调性没变。不要再说单依纯升调了,升八度是没有问题的。不会改变调性。第二遍突然周深升八度,反而有点接不住,
4:存在原本就是这么设计的一点点可能。因为周深用来美声花腔。从专业角度出发,A5个这个音对于周深而言,其实不高,周深可以轻松来到C6,但是咬字要像完成A5,那么必须就无法用流行演唱,需要走一点美声腔体。这就造成了一点点的音色和流行不符合。那么对于周深而言,他完全可以和单依纯的交流是这样:
周深:单姐,你是想高八度吗?单依纯:对,因为这首歌低音太多了。但我怕可能大家觉得我有点装。周深:没事,我跟着你唱。我用美声帮你接一句。单依纯:真的吗?那太好了。爱你~两个声乐科班生不可能存在这种低级的调式问题。
纵观整个事件,就一句话:这有什么好吵的?从乐理角度出发,单依纯有问题吗?没有任何问题。周深有问题吗?也没有问题,他们都是在为了音乐而服务。只是周深选择努力去跟上单依纯,用男歌手唱高八度有点吃力而已,仅此而已。
中国的音乐教育任重道远、希望周深和单依纯都有更好的未来。
来源:小辫子的小辫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