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周以来,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军队在这条由19世纪英国划定的边界线上,以及跨越边界的地区持续交火。这条长长的边界横亘在历史上的普什图人聚居区。如今,当双方试图谈判达成持久停火时,由阿富汗塔利班领导的政府正日益质疑这条边界的合法性。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红海风向观点
1893年英国殖民时期遗留的杜兰德线,如今正将邻国割裂。
对巴基斯坦而言,这是一条固定的国际边界;而对邻国阿富汗而言,它仅仅是一条假想线。
这就是“杜兰德线”(Durand Line):大英帝国留下的一份历史遗产,如今正深刻割裂着这两个邻国。
数周以来,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军队在这条由19世纪英国划定的边界线上,以及跨越边界的地区持续交火。这条长长的边界横亘在历史上的普什图人聚居区。如今,当双方试图谈判达成持久停火时,由阿富汗塔利班领导的政府正日益质疑这条边界的合法性。
本月沿线冲突已造成数十名士兵和平民丧生。两周前,巴基斯坦对阿富汗境内多座城市实施空袭,局势升级使边界争端面临演变为全面战争的风险。
此后达成的临时停火协议基本得以维持。但在本周末伊斯坦布尔会谈前夕,外界对巴阿两国能否就分隔两国的分歧——或这条边界线的地位——达成共识,几乎不抱乐观态度。
1893年,英国殖民官员在赢得第三次英阿战争后,划定了长达1640英里的杜兰德线,作为阿富汗与当时英国殖民地印度之间的边界。
当时正值19世纪“大博弈”的尾声,英国和沙俄在中亚地区展开势力角逐。英国伦敦企图将阿富汗打造为隔绝英俄势力范围的缓冲地带。
在英国施压下,当时的阿富汗埃米尔阿卜杜勒·拉赫曼·汗(Abdur Rahman Khan)被迫割让了部分普什图部落领地,这些地区实质上被并入了英属印度。
这条从东北延伸至西南伊朗的边界线,是以时任印度外交秘书的英国外交官莫蒂默·杜兰德(Mortimer Durand)命名的。
1947年印度分治时成立的巴基斯坦,继承了这条边界线。此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始终视该问题已尘埃落定,并敦促历届阿富汗政府及现今的阿富汗塔利班予以承认。在和平谈判前夕,巴基斯坦官员重申该边界不可谈判。
但阿富汗方面长期质疑该边界的合法性。阿富汗塔利班更是将其称为“假设性”或“虚构”边界。
更令巴基斯坦官员困扰的是,阿富汗塔利班对防范武装分子或走私者跨境几乎毫无兴趣。伊斯兰堡尤其担忧的是,巴基斯坦境内宣誓效忠阿富汗塔利班的武装分子,正在扩大其叛乱活动。这些地区早在130多年前就被英国实际吞并。
巴基斯坦官员声称,阿富汗塔利班正积极支持武装分子在历史上属于阿富汗的边境地区建立塔利班统治。
巴基斯坦官员将多数袭击归咎于巴基斯坦塔利班(TTP)。该组织头目努尔·瓦利·迈赫苏德(Noor Wali Mehsud)两周前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遭疑似巴基斯坦的空袭,此举引发了持续一周多的边境冲突。迈赫苏德在袭击中幸存,并已重新现身镜头前。(巴基斯坦方面未承认此次空袭责任。)
阿富汗塔利班否认支持巴基斯坦塔利班,巴基斯坦塔利班也否认受阿富汗塔利班支持或庇护。该组织一名高级成员匿名透露,阿巴两国之间的谈判对其行动毫无影响。
“伊斯兰酋长国(塔利班政权自称)并未施压要求我们停止在巴基斯坦作战,”他表示,因未获授权公开发言而要求匿名。
部落边境地区对巴基斯坦塔利班的支持似乎有限。但武装分子近期利用了边境两侧民众长期以来的认知——即杜兰德线本不应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从而取得了一些进展。
在整个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普什图族及其他部落成员每日多次跨境往来,边防军从不阻拦。1980年代,巴基斯坦官员甚至鼓励这种跨境活动,他们将武器和战斗人员运送过境,支持阿富汗圣战者对抗苏联军队。
作为阿富汗塔利班前身的圣战者组织,其支持者与新兵主要来自边境两侧庞大的普什图族社区。
“人们根本不视其为边界——无需护照,无需签证,”现年57岁的巴基斯坦部落首领尼萨尔·阿里·汗·达瓦尔(Nisar Ali Khan Dawar)回忆道。他直至三十多岁仍可自由往返边境。“我们频繁穿梭于两地,参加婚礼葬礼,或是单纯去吃顿饭。”
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后,自由通行时代终结。阿富汗塔利班曾庇护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美国遂以入侵阿富汗作为反击。
在华盛顿的施压下,巴基斯坦关闭边境口岸并部署军队试图巩固边境。尽管本·拉登仍潜逃至巴基斯坦境内,但边境地区遭受的冲击却是深远而持久的。
当地政界人士尼萨尔·巴兹(Nisar Baz)指出,依赖跨境贸易的社区失去了收入来源。这位支持阿巴两国加强联系的政治家表示:“人们一无所有了。”
2007年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成立并在巴基斯坦境内发动袭击后,伊斯兰堡政府着手加固杜兰德线,最终沿其大部分区域修建了边境围栏。
然而,边境监控仍近乎不可能。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装分子与走私者屡屡突破围栏,部分当地居民甚至支持武装分子的行动。
“这条不公正的边界线分裂并削弱了普什图裔阿富汗人,我们永远不会接受它,”汗·达瓦尔强调。
塔利班的施压策略分析人士质疑,仅获得俄罗斯联邦承认的阿富汗塔利班政府能否提出合法论据挑战杜兰德线。
巴基斯坦前司法部长阿赫默德·比拉尔·苏菲(Ahmer Bilal Soofi)指出:“巴阿两国长期将杜兰德线视为实际国际边界。”他举例称,阿富汗官员曾在边境检查站征收关税。
分析认为,阿富汗塔利班可能认为沿杜兰德线制造紧张局势对国内政治有利。巴基斯坦政治评论员扎希德·侯赛因(Zahid Hussain)指出:“他们反复炒作此议题,正是利用阿富汗民族主义转移民众视线。”
“这或许能为他们赢得国内短期支持,”他补充道,“但只会加剧两国的不稳定。”侯赛因列举了近两周阿巴边境口岸关闭的案例——商人被困在边境两侧,数百万阿富汗民众正面临严重饥荒。
边境地区巴基斯坦商人沙基尔·阿夫里迪(Shakir Afridi)表示,经济损失已造成深重打击。但他指出更严重的是,数千名被巴基斯坦驱逐的阿富汗难民滞留在巴基斯坦境内,在施压其离境的国家与被迫返回的国家之间陷入困境。
自2023年以来,巴基斯坦已驱逐或迫使逾百万阿富汗人离境,此举被外界视为向阿富汗塔利班施压以遏制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的手段。
“双方至少应允许妇女儿童过境,”阿夫里迪呼吁道。
这条由一个已逝帝国在地图上轻轻一划的线条,却在一百多年后,成为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地缘政治伤口。它割裂的不仅是普什图人的家园和生计,更在阿富汗塔利班与巴基斯坦之间制造了一个无解的“安全困境”:一方认为它是不容谈判的国境,另一方则将其视为需要纠正的历史错误。在这场权力与认同的角力中,边境两侧的普什图族民众和那些被驱逐的难民,成了最直接的牺牲品。他们被迫在族群认同与国家主权之间做出痛苦选择,这片土地的每一次枪声,都是在提醒世人,殖民主义的遗产,并未随着帝国的瓦解而真正消失。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也有自己的经历或思考,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作者: 里克·诺克(Rick Noack)、哈克·纳瓦兹·汗(Haq Nawaz Khan)与沙伊克·侯赛因(Shafaq Hussain)。
来源:红海风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