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全球存储圈彻底炸了:三星、美光集体涨价15%-30%,DDR4内存半年疯涨超200%,连英伟达都在抢货。咱国产的长江存储、长鑫存储趁机发力,一个靠294层3D NAND硬刚三星,一个凭DDR5成本优势硬刚韩企。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两大巨头背后藏着4家“双料供
最近全球存储圈彻底炸了:三星、美光集体涨价15%-30%,DDR4内存半年疯涨超200%,连英伟达都在抢货。咱国产的长江存储、长鑫存储趁机发力,一个靠294层3D NAND硬刚三星,一个凭DDR5成本优势硬刚韩企。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两大巨头背后藏着4家“双料供应商”——能同时通过它们的审核,难度堪比同时考上清华北大!
更狠的是,这4家公司订单全排到了2026年,还拿着国家给的研发补贴和免税政策,妥妥的“闷声赚大钱”。今天咱就把这些龙头公司的底细扒清楚(以下内容仅做梳理,不构成投资建议)。
1. 深科技:封测界“扛把子”,手握HBM王牌
作为国内最大的独立内存封测企业,深科技的地位有多稳?长鑫存储一半以上的DRAM芯片,都是它给封装测试的;长江存储的高端固态硬盘“致态”系列,封测活儿也归它管。
2025年上半年光存储封测收入就飙到42.3亿元,同比暴涨58%,其中60%都来自这两大巨头。现在订单已经排到2026年三季度,逼得它在合肥、深圳紧急加开两条产线。更值得盯的是,它的HBM 3D封装技术已经研发完,正在长鑫存储测样品——要知道HBM可是AI服务器的“心脏”,这步棋太关键了。
2. 安集科技:打破垄断的“抛光液一哥”
芯片制造离不开CMP抛光液,这东西以前被国外企业卡着脖子,直到安集科技站出来。在长江存储的232层3D NAND产线上,它的抛光液占了35%的份额,不仅让芯片良率涨了2个点,还把采购成本砍了18%。
2025年三季度更牛,直接拿下两大巨头3.2亿元的联合订单。上半年存储领域收入6.8亿元,同比涨72%,一半以上都来自这两家。关键是国家给的政策红利太实在:安集科技在 2023 年至 2025 年期间享受 15% 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现在它正憋着劲儿搞HBM专用抛光液,这可是下一个风口。
3. 拓荆科技:设备界“逆袭王者”,增速狂甩同行
薄膜沉积设备是存储芯片制造的核心,以前这市场被美国应用材料、日本东京电子包了。但拓荆科技直接打破垄断:在长江存储232层产线上,它的PECVD设备干了60%的介质薄膜沉积活儿,完全把进口设备挤走了。
为了长鑫存储的DDR5和HBM产品,它专门开发了LPCVD设备,2025年三季度已经开始小批量供货。这实力直接反映在业绩上:上半年薄膜设备收入同比暴涨600%,这增速在行业里找不出第二家。现在长鑫三期扩产要花60亿美元买设备,国产化率超50%,拓荆这波肯定吃大肉。
4. 兆易创新:“绑定巨头”的聪明玩家
兆易创新玩了个高招:直接持有长鑫存储1.88%的股权,用资本纽带把关系绑得死死的。2025年和长鑫的关联交易预计能到11.61亿元,还能优先拿到产能——这在芯片缺货的当下,相当于拿到了“免排队提货权”。
它给长江存储供NOR Flash芯片,用于存储控制器配套;还给长鑫的DDR5内存开发配套固件。上半年从两大巨头那赚了5.3亿元,占总营收的18%。这种“设计+投资”的模式,既稳又灵活,根本不愁订单。
这4家公司能爆发,根本是踩中了“三重风口”:
- 价格疯涨:三星、美光带头提价,DDR4内存一个月涨30%,半年翻两倍,厂商扩产意愿直接拉满;
- 巨头扩产:长江存储三期砸207亿,2028年产能要到30万片/月;长鑫二期四季度试产,每月新增8万片产能,全要设备材料兜底;
- 政策加持:工信部喊出2027年存储国产化率破20%,进供应链给研发补贴,还可以获得税收减免的政策,真金白银给支持。
更关键的是赛道空间够大:2024年国内NAND市场超300亿美元,国产化率才8%;DRAM市场250亿美元,国产化率也刚起步。每提升1个百分点,就是数十亿的市场机会——这4家双料供应商,等于同时占了两个赛道的坑。
最后说句实在的:这3点最该盯
看存储产业链的“卖水人”,别光看概念,得盯实锤:
- 订单落地:深科技的HBM封装啥时候量产,拓荆的LPCVD设备订单增多少;
- 技术突破:安集的HBM抛光液进度,能不能再抢国外份额;
- 业绩兑现:政策补贴和规模效应能不能让利润再上一个台阶。
现在长江存储要冲全球NAND前三,长鑫存储要当第四大DRAM厂商,这4家供应商就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毕竟造芯片的吃肉,给芯片“做配套”的,往往能喝到最稳的汤。
你觉得这4家公司里,谁能最先冲进全球第一梯队?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风险提示:本文仅梳理行业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来源:值得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