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进入事业编,可能难以适应外部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你的地位全来源于你的单位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8 10:30 1

摘要:进了事业编就像端上了铁饭碗,表面看风平浪静,背后却藏着温水煮青蛙的风险。我见过不少在体制内待了十几年的老同事,出了单位大门连份像样的简历都写不出来——专业技能停留在十年前,沟通方式还带着"领导批示"的腔调,更别提适应互联网公司那种"白天开会夜里改方案"的节奏了

#热点观察家#进了事业编就像端上了铁饭碗,表面看风平浪静,背后却藏着温水煮青蛙的风险。我见过不少在体制内待了十几年的老同事,出了单位大门连份像样的简历都写不出来——专业技能停留在十年前,沟通方式还带着"领导批示"的腔调,更别提适应互联网公司那种"白天开会夜里改方案"的节奏了。

体制就像个巨大的保护罩。去年某事业单位搞竞聘,有个科长落选后闹到绝食,最后组织上不得不给他平级调动。这事儿要放在外企,上午通知裁员下午就得收拾纸箱。可偏偏这种"组织兜底"的思维,让很多人把平台当本事。我认识个管档案的同事,张口闭口"我们局里规定",直到有次帮亲戚办私事才发现,离了单位公章,连社区物业都不买他的账。

更可怕的是人际关系的异化。在事业单位待久了,容易把职级当成人生的刻度尺。副科争正科,正科盼副处,为了半个级别能折腾好几年。有位前辈退休时怅然若失:"现在去菜市场,再没人叫我X科长了。"反观我那些在私企的同学,早就练就了"上午被裁员下午直播带货"的生存能力。去年有家事业单位改制,三分之一的员工选择买断工龄,结果出去后发现,自己最拿手的本事竟然是写会议纪要。

当然不是说体制内不好,但人得清醒。认识个90后姑娘,在文化馆上班时自学短视频运营,现在副业收入是工资三倍。她说得好:"单位给的是岗位,自己挣的才是本事。"最近某地事业单位搞"员额制"改革,取消编制改为合同制,那些天天喝茶看报的突然开始报培训班了。你看,危机感这东西,就像汽车安全气囊——宁可一辈子用不上,但不能没有。

来源:杰玮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