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时节,长丰县红桥村迎来了三位特殊的“老朋友”——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州沃兹涅先斯克行政区区长马尔德诺夫·伊万·亚历山大洛维奇一行三人。他们跨越8000公里,奔赴一场早在今年8月就许下的秋日之约。
金秋时节,长丰县红桥村迎来了三位特殊的“老朋友”——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州沃兹涅先斯克行政区区长马尔德诺夫·伊万·亚历山大洛维奇一行三人。他们跨越8000公里,奔赴一场早在今年8月就许下的秋日之约。
这份跨国情谊,因地结缘。
作为我省首个跨国种地的村集体,2024年,红桥村远赴俄罗斯试种了2000亩小麦,在广袤田野上播下种子,也埋下友谊的“良种”。
随着今年我省参与“跨国种地”的村集体增多,双方的合作交流不断拓展。此次三位俄罗斯“老朋友”前来,旨在筹划寻求更多领域的合作。
10月23日下午,伊万一行考察结束,踏上返程。而这段由跨国种地而衍生而来的友谊佳话,在丰收的季节里,未完待续……
秋日红桥村,因一场远道而来的重逢更显动人。
10月21日,长丰县红桥村党支部书记孟凡余特意换上了一身笔挺的西装,为的是迎接远道而来的三位老朋友。
这三位客人,来自遥远的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州沃兹涅先斯克行政区:区长马尔德诺夫·伊万·亚历山大洛维奇偕夫人马尔特诺娃·斯韦特兰娜·尤里耶夫娜,以及经济处处长拉耶维奇涅米金·弗拉基米尔·尼古。
下午3时,一辆车缓缓驶向村委会,车门打开,孟凡余熟络地迎了上去,与面带微笑的伊万区长热情相拥,老友重逢的喜悦洋溢在两人脸上。在翻译的陪同下,孟凡余化身村里的“导游”,带领三人陆续参观了红桥村党群服务中心、油料加工厂和乡村干部实训基地。行至油料加工厂内,孟凡余指着厂房朗声笑道:“就是这间加工厂,催生了我们的跨国种地梦。”
2017年,红桥村油料加工厂成立,经过多年的发展,成功打响了品牌。2022年,订单纷至沓来,可原料供应却成了棘手的难题。在他人提议下,村里几经周折从俄罗斯采购了26000斤油菜籽,这才解了燃眉之急。“当时看着一车车从俄罗斯运来的油菜籽,我心里灵光一闪,”孟凡余回忆道,“既然要从俄罗斯进口,我们为什么不自己过去种呢?”
这个大胆的想法,最终指引他踏上了前往俄罗斯的旅程。2023年12月20日,这个被孟凡余印在脑海里的日子,成为双方合作的“纪念日”。他首次率队考察沃兹涅先斯克行政区的土地,并在当天与伊万区长初次会面。双方就“跨国种地”的构想深入交流,一拍即合,奠定了友好的合作基础。
“还记着这张合影么,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拍的。”孟凡余指着办公桌前的照片笑着对伊万说。看到熟悉的面孔,伊万的脸上露出笑容,目光落在照片旁的俄罗斯套娃上,这套赠送给孟凡余的纪念品,如今被好好地保存在办公室,成为两地友谊的见证。
陪同在侧的夫人斯韦特兰娜则用手机记录下了二人相谈甚欢的一幕。
2024年5月,红桥村在当地播种了2000亩小麦,最终以平均亩产400斤的成绩,收获了400吨小麦,成为全省村集体跨国种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今年2月,红桥村牵头出资100万元,长丰县曹岗村、安庆市岳西县水畈村、独山村和长丰县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各出资50万元,成立跨境农业平台——“安徽省下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当地播种了15000亩豌豆,累计收获了约3000吨豌豆。
丰收消息传回国内后,蚌埠、亳州等地农企纷纷来红桥村洽谈合作,并与“红桥村种地联盟”签署“2026年俄罗斯种植合作伙伴意向书”。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下一步的合作规划展开了务实交流。孟凡余接连提出了一系列具体需求:“能否配建大型烘干中心?”“能否壮大农机团队,培养更多专业农机手?”“在当地是否可以购买农业保险?”……伊万区长与经济处处长弗拉基米尔认真倾听,并逐一给予了积极回应。
“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欢迎各位,并做好各项服务保障。”伊万表示,这场跨国农业合作也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从红桥村“跨国种地”的有益尝试,到俄罗斯老友的到访,双方的合作已从最初的农业领域,拓展至更广阔的天地。8月11日至15日,合肥市政府代表团赴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开展经贸科技交流和友城活动。在访问期间,长丰县与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州沃兹涅先斯克行政区签署结好备忘录,双方将拓展科技、教育、文化、青少年等领域交流。
此次伊万一行到访长丰,除了红桥村外,当地还为其安排了丰富的农业参观路线,包括杜集镇刘兴村金丰公社、杨庙镇马郢村、水家湖农场(粮食烘干中心)、合肥艳九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地。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这里的人很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还品尝到了独特的地方美食,很好吃。”伊万说,再次见到孟凡余,就像见到老友一样亲切。
回顾合作历程,他感慨道:“当初两地就农业种植领域展开合作,我们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并给予全力支持。如今双方的合作拓展到多个领域,这是超出我们预期的可喜成果。我们期待着未来有更多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伊万还表达了未来的愿望,希望有机会带着孩子再来中国,亲身感受这里的文化,拓宽视野。
秋收刚结束,孟凡余也没闲着,他介绍道,近期安徽海外旅游公司(安徽省中国国际旅行社)与村党支部开展了结对共建,旨在搭建村企合作平台,共同探索“旅游+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我们正在研讨具体的合作方案,”他透露,“一个重点方向,就是携手开发‘红桥-俄罗斯’特色旅游线路。”他们计划将红桥村独特的俄罗斯元素——如异域农田景观和动人的跨境务农故事——巧妙融入现有产品体系,设计出独具特色的研学游与主题考察游。
展望未来,一幅全新的图景在他眼前展开:“或许不久的将来,前往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州沃兹涅先斯克行政区‘红桥种植基地’的,将不只是农民,更会有一批批满怀好奇的游客。这场跨国田园之旅,将从这里启程。”
10月23日下午,阳光洒在丰收的江淮大地。伊万一行在合肥踏上了开往北京的高铁,他们将在北京乘机回国,这趟参观考察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与老友作别后,孟凡余语气分外笃定,“还会再见的,一定会!”
来源:聊安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