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个月回老家,碰到初中同学老周,以前他在工地开塔吊,现在却开了家“老人居家照护公司”,手下雇了8个护工,去年纯利润赚了20多万。他跟我说:“不是我运气好,是刚好赶上老人照护的需求,只要找对方向,普通人也能赚着钱。”其实未来10年,不是没机会,而是很多人要么盯着
上个月回老家,碰到初中同学老周,以前他在工地开塔吊,现在却开了家“老人居家照护公司”,手下雇了8个护工,去年纯利润赚了20多万。他跟我说:“不是我运气好,是刚好赶上老人照护的需求,只要找对方向,普通人也能赚着钱。”其实未来10年,不是没机会,而是很多人要么盯着“一夜暴富”的陷阱,要么忽略了身边的小趋势。这7个机会我观察了快2年,不用大本钱,也不用靠关系,只要踏实做,看懂一个说不定就能改变生活。
第一个机会:老人居家照护,把“专业服务”送进家里。现在身边有老人的家庭都有个痛点:老人行动不便,想找个能上门测血压、做康复、做营养餐的护工,比找靠谱的装修队还难。我邻居张阿姨,之前在社区医院做护士,去年退休后考了本“老年照护证”,专门帮周边小区的老人做居家照护。每天上午去帮老人测血糖、做关节康复训练,中午帮老人做低盐低脂的营养餐,下午再帮老人整理房间,一个月服务4个老人,每个老人每月收3500块,月收入1.4万,比上班时还多。
未来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会突破3.5亿,很多家庭不想送老人去养老院,却缺专业照护。而且这行门槛不高,只要去正规机构学3个月,考个照护证就能做,刚开始哪怕只服务1-2个老人,慢慢积累口碑,客户会主动找你。现在有些城市还对居家照护有补贴,普通人抓住这个需求,比盲目去开餐馆、摆地摊稳多了。
第二个机会:社区即时便民仓,主打“10分钟应急需求”。前几天晚上11点,我家孩子突然要做手工的卡纸,楼下超市都关门了,最后在小区门口的“便民仓”买到了。这个便民仓是小区里的小李开的,就15平米的小店面,卖的都是应急用的东西:零食、日用品、孩子的文具、常用药品,还开通了“微信下单,10分钟送货上门”。小李说:“每天流水能有2300多,除去房租和成本,每月能赚4.2万。”
现在人买东西越来越急,晚上想喝瓶可乐、突然需要创可贴,没人愿意等第二天的快递。普通人做这个,不用租繁华地段的店面,就在小区里找个小角落,用微信群拉周边居民,主打“应急”和“方便”。比如居民在群里说“要两盒牛奶”,5分钟就能送上门,客户粘性特别高。现在很多大平台都在推即时零售,普通人跟着搭车,服务好周边300户人家,就能做成稳定的生意。
第三个机会: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解决“安全痛点”。去年帮我妈装修老房子,想给卫生间装个防滑地板、给床边装个扶手,跑了3家装修公司,都说“没做过,不会装”。后来找了专门做适老化改造的团队,才知道这行有多缺人。团队负责人说:“现在很多老人的房子都是二三十年的老房,马桶矮、地面滑、柜子高,老人用着不方便还危险,我们一个月能接25单,一单利润最少5000块。”
适老化改造不用复杂技术,就是帮老人把家里的设施改成适合老人用的:比如把普通马桶换成高一点的防滑马桶,给墙面装扶手,把厨房的高柜子改成能升降的拉篮,甚至给门口装个坡道方便轮椅进出。普通人学几个月就能上手,而且现在有些社区还会给老人补贴改造费用,客户不用花太多钱,愿意做的人特别多。未来10年,老人对居家安全的需求只会增不会减,这行竞争小,利润还稳定。
第四个机会:本地商家短视频剪辑,帮“小店引流”。我家楼下的餐馆老板,之前生意一般,后来找了个叫小吴的年轻人帮他剪短视频,拍店里的招牌菜、厨师做菜的过程,发在抖音上,现在每天都有顾客说“看你家视频来的”。小吴之前在传媒公司做剪辑助理,现在专门帮本地商家剪短视频,一条视频收600-800块,每月能接35单,月收入2万多。
现在开餐馆、理发店、宠物店的老板,都知道要拍短视频引流,可大多不会剪辑,也没时间拍。普通人做这个,不用去大城市,就在自己所在的县城或市区,找街边的小店合作。比如帮餐馆拍“顾客吃饭的热闹场景”,帮理发店拍“顾客烫完头发的前后对比”,视频不用多复杂,真实就行。而且只要服务好一家店,老板会介绍其他朋友来,客户会越来越多,比去公司上班自由多了。
第五个机会:农产品产地直供,用“社群卖新鲜”。我老家堂哥,去年在村里搞了个“农产品合作社”,把村民种的橙子、红薯、土鸡蛋收上来,然后在微信上建群,把这些农产品的采摘过程拍成视频发在群里,城里的客户看到新鲜,都愿意买。现在他每月能卖3.5万斤橙子,净利润2.5万,还帮村里的老人把滞销的农产品卖了出去。
以前村民的农产品要么被收购商压价,要么烂在地里,现在通过社群直接卖给城里的客户,客户能吃到新鲜的,村民能多赚钱,堂哥还能赚中间的差价。普通人做这个,不用去农村租地,只要找老家的亲戚或靠谱的农户合作,把农产品打包成“家庭装”,比如5斤装的橙子、10个装的土鸡蛋,通过朋友圈、微信群推广,主打“原生态、无添加”。现在城里人对“放心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只要东西好,客户会反复下单。
第六个机会:新能源充电桩运维,跟着“新能源车热潮”赚钱。我同事小李,去年发现小区里的充电桩经常坏,没人修,就去考了“充电桩运维证”,专门帮小区和商场维护充电桩。他的工作很简单:定期检查充电桩有没有故障,坏了就维修,还帮充电桩运营商代收电费,每月能服务22个站点,月收入1.3万。
现在买新能源车的人越来越多,可充电桩的数量跟不上,而且很多充电桩因为没人维护,经常出故障。普通人学这个运维技能,不用花太多钱,培训1个月就能考证,然后找当地的充电桩运营商合作,负责几个站点的维护。未来10年,新能源车会越来越多,充电桩的需求也会跟着涨,这行现在竞争小,只要肯跑,就能有稳定的收入。
第七个机会:细分技能教学,把“会的本事”变成钱。我朋友小陈,以前是做烘焙的,后来因为疫情店关了,就在网上教别人做“家庭小蛋糕”,专门教那些“没基础、想给孩子做点心”的妈妈。她在抖音上开直播,教大家用家里的烤箱做戚风蛋糕、曲奇饼干,然后卖配套的材料包,现在每月直播收入加材料包销售额,能赚1.8万。
现在很多人都想学点小技能,比如学做家常菜、学拍短视频、学给宠物剪毛,可又不想去报贵的培训班。普通人只要有一样拿得出手的本事,就能做教学。比如你会做家常菜,就教大家做“简单又好吃的下饭菜”;你会修家电,就教大家“家里的洗衣机、冰箱小故障怎么修”。不用做复杂的课程,就教最实用的东西,慢慢积累粉丝,再通过卖材料、接广告赚钱。
其实未来10年的机会,大多藏在“普通人的日常需求”里,不是要你去搞高科技、投大本钱,而是要你能看到身边人的痛点,然后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比如老人需要照护、商家需要引流、居民需要应急购物,这些需求看似小,做好了就能赚钱。
来源:月月樱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