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5日,2025年北京医学会输血医学分会学术会议分会场聚焦献血服务。来自北京市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输血科的权威专家与管理者齐聚,探讨构建“采供血命运共同体”、推行精准化采集策略及创新服务模式。
10月25日,2025年北京医学会输血医学分会学术会议分会场聚焦献血服务。来自北京市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输血科的权威专家与管理者齐聚,探讨构建“采供血命运共同体”、推行精准化采集策略及创新服务模式。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王勇在主题报告中指出,面对临床用血需求持续增长的压力,北京市将实施“以需定采、条块结合”的新策略。他透露,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献血量同比增长7.7%,但血液供应仍处于“紧平衡”状态。
10月25日,2025年北京医学会输血医学分会学术会议举行。 主办方供图
“首都医疗资源丰富,承载着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服务、为国家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重要职能,必须建立采供血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命运共同体。”王勇强调,新策略旨在通过精准匹配临床需求,优化血液资源结构。他同时呼吁,医疗机构应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将宝贵资源用于最需要的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正在制订《献血者服务操作规程》,这将为血站服务提供标准化指引。对于街头献血点面临的挑战,血液中心已通过加强单位团体献血等措施稳定血源,2025年团体献血比例显著提升。
在服务创新方面,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社会工作科科长侯明提出了“社志联动”新模式。该模式整合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专业力量,将服务边界从献血者延伸至用血患者。“我们通过专业社工服务,在为输血患者提供人文关怀的同时,也促进了公众对献血的理解和支持。”侯明介绍,目前已在11家医疗机构开展相关服务,取得了良好反响。
首都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通过规范化管理,每年组织9000余人次志愿者提供服务,实现了街头采血点365天服务全覆盖。侯明认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双轮驱动”,将为破解采供血难题提供新思路。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