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前奥运冠军自曝凄惨生活:靠捡瓶子维持生计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6 13:03 1

摘要:节目组把他请去做冬季世界杯首尔站的解说嘉宾,那一晚上收视比平常高了整整三个百分点,社交平台炸到热搜第一。原本电视台想蹭个热度,结果这位嘉宾一开口就不走花架子,话里话外都是实在的东西,观众觉着他说得靠谱。节目现场当下就有人递过合同,底薪不是个小数目。紧接着,一个

他现在不用再拎着那麻袋捡瓶子了。

节目组把他请去做冬季世界杯首尔站的解说嘉宾,那一晚上收视比平常高了整整三个百分点,社交平台炸到热搜第一。原本电视台想蹭个热度,结果这位嘉宾一开口就不走花架子,话里话外都是实在的东西,观众觉着他说得靠谱。节目现场当下就有人递过合同,底薪不是个小数目。紧接着,一个叫“Power Up”的蛋白粉品牌找上门,要做联名款。广告不做作,没有摆谱——他穿着那件旧卫衣,在宿舍楼下做俯卧撑,广告词直来直去,坦白说自己确实掉了好几公斤肌肉。两周内那款蛋白粉就卖光了,厂里连夜赶货。YouTube订阅从一百万飙到一百五十万,他开始拍日常,教退役选手怎么省钱、怎么练恢复肌肉、怎么修旧装备,慢慢把“退役运动员生存指南”这事儿做成了他的一个标签。

这些机会到来之前,他的处境是真心让人揪心。上聊节目那会儿,主持人卓在勋问他近况,他拿出手机,打开银行App给大家看,账户上只有1,060,000韩元。现场一片寂静。随后播的是外拍VCR:35岁的他戴着帽子,背着麻袋在街上拣空瓶,一袋袋装好,说一天跑几条街最多也就卖到一万韩元。镜头里还能看到他把奖牌装进纸箱,塞在床底,住在租金便宜的郊区。那些画面,比任何数据都更扎心。最开始韩国网友是震惊,气愤慢慢接上来,很多人开始问:一个为国争光的人,怎么能落到这份上?

愤怒不只是出于怜悯。大家看见的是一个更普遍的问题:年轻人就业难、房价高、付出不一定等回报。有人就直说,“凭什么英雄也会被扔到缝隙里?”三天之内,有十二万多人在青瓦台请愿板上签名,要求国家给退役运动员更好的保障。文化体育观光部被推到风口浪尖,连夜开会,最后决定拿出两百亿韩元,推出所谓的“冠军再起”计划。

舆论一推动,体制开始动起来。但他个人的改变并不是瞬间翻盘那种戏剧。市场和媒体注视到他,更多是发现了一个真实的个体:不上粉饰、不演戏,会把生活的细节摆出来跟大家讲。节目播完,平台和品牌纷纷上门,合同到账后,他把一张银行卡余额的截图发到粉丝群,说了句够交一年房租了,不用再去捡瓶子。那一句像是一个节点,但绝不是终点。

回头看他早年的履历,也不是一无是处。郭润起在短道速滑圈里有分量。2010年温哥华,他和队友在男子5000米接力拿到银牌;2022年北京,他又一次在同项目站上领奖台第二层。世锦赛上也多次带回奖牌。在韩国短道那圈子,竞争激烈、资源高度集中,输赢被放大,他算是国家队的功臣之一。

退役之后的路并不好走。他没走进教练队伍,也没直接进体育系统。试图转型当综艺或做内容创作,碰到的是真金白银和流量两头不稳的现实。粉丝数曾经破百万,但粉丝数量不等于持续收入。广告合约有来有去,周期短,平台的变现模式也经常变。以前国家替他承担的生活费,现在都落到个人头上,水电、房租、身体检查都得自己掏钱。他省吃俭用到哪怕得个感冒也不敢随便去医院,怕一花就没底。那些光环以外,没几个人在负责他退役后的日子。

那段拎麻袋捡瓶子的画面不是他演给媒体看的。拍摄组跟拍时,他就那样真实地做着每天的活儿;邻里也都能见到他挑空瓶、拎旧袋。一天几条街,顶多赚一万韩元,压根儿撑不起租金。把奖牌放进纸箱、塞床底,对他来说是实际操作,不是羞于示人。有人把这当成“羞辱”,也有人说这是在保护自己的尊严。不管外界怎么解读,那段影像在社交网络被放大,是因为很多人的日常也有相似的彷徨和无奈。

媒体播出以后,事情没有变成一阵狂欢,而是牵出了政策和市场的后续反应。公共舆论把原本散落的声音聚拢,政府被迫回应。文化体育观光部启动那两百亿韩元的计划,定位包括退役安置、职业培训和心理辅导等配套。发布方案时,他们邀请他出任形象大使,这一安排带着象征意义——让一个被体制消耗过的人去代表体制修补的努力。

拍官方海报那会儿,有个画面被很多人记住。摄影师让他把奖牌高举起来,摆个所谓“英雄”的姿势,他却把奖牌递回箱子,然后掏出那只旧麻袋,对方愣了一下,他说“用这个吧,这更真实”。在和部长握手时,他也直言不讳:拨款是必要的,但训练带来的心理创伤、职业转换的那种落差,不是单靠钱就能彻底解决。他建议把后续的心理辅导交给真切经历过退役的人来做。会场一下安静,台面上的套话被现场的实话取代。

他现在的日子依旧小心翼翼。去超市自带袋子,买打折牛奶,结账时还是会掐着手算算。有人劝他别太紧巴巴,他耸肩说怕再摔回去,手头宽一点心里踏实。与此同时,他开始把能量用在帮人上。上个月他给一个刚退役的队友转了50万韩元,留言里写着“先交房租,别去借高利贷”。队友回复了个哭的表情,他回过去一句别哭,下次请哥吃泡面记得加个蛋。

沿着这条线往回看,一方面是舆论把制度推向改变,政府拿出钱和项目;另一方面是他个人一点点把被撕掉的尊严缝回去,从被消费的“英雄形象”变成会用亲身经验去帮别人的那种人。过程里有偶然,也有必然,有网络的放大,也有市场对真诚的需求。在他身上,最直接的变化是饭能吃饱了,不用在街头拣瓶;更细的变化是在被看见之后,他拿到了新的话语权和行动空间。

那晚他给队友转账的消息还在群里,他又发了个照片,是两包方便面和一个生鸡蛋。他说了句别忘了加蛋。队友回了个哭笑不得的表情,他也只是回了个“下次我请”,语气里带着一点自嘲,也像是继续往前过日子的口气。

来源:温泉惬意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