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开人类账本就会发现,不管是个人手头的信用卡账单,还是企业周转的贷款,甚至国家间的债务往来,到最后兜兜转转就三种结果:要么实打实还上,要么接着借新的,要么实在没办法就协商解决。这不是随口说的,最近几个月的真实案例,就能把这事儿说透。先看“还债”的情况。今年9月
翻开人类账本就会发现,不管是个人手头的信用卡账单,还是企业周转的贷款,甚至国家间的债务往来,到最后兜兜转转就三种结果:要么实打实还上,要么接着借新的,要么实在没办法就协商解决。这不是随口说的,最近几个月的真实案例,就能把这事儿说透。先看“还债”的情况。今年9月,浙江杭州有家做服装批发的小企业,前两年因为疫情欠了银行200多万贷款,当时差点撑不下去。后来靠着政府推出的“小微企业帮扶贷”贴息政策,加上自己调整经营,把线下批发转到线上直播,半年里流水翻了一倍。就在上个月,他们提前把200多万贷款连本带利还完了,老板在银行办理结清手续时说:“欠的钱早晚得还,踏实还完心里才敞亮,以后再做生意也有底气。”这就是最实在的结局,靠自己努力把债清了,后续发展也没了包袱。再说说“再借”的情况,这不是瞎借钱,而是合理的债务周转。就像今年8月,广东深圳有个刚毕业3年的年轻人,想在市区开一家社区便利店,自己攒了20万,但还差15万装修和进货钱。他没急着找亲戚朋友借,而是通过正规渠道申请了“青年创业贷”,因为符合当地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扶持政策,不仅利率比普通贷款低2个点,还款期限还给了3年。他拿到钱后把店开了起来,第一个月就实现了盈利,现在每个月按时还贷款,还计划明年再借一笔钱把店面扩大。这种“再借”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有明确的用途和还款规划,不是拆东墙补西的糊涂账。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遇到特殊困难时的“协商解决”,这和“赖账”完全是两码事。今年10月初,山东济南有位市民,之前因为家人重病,欠了某网贷平台8万块,后来因为失业,连续3个月没能力还款。他没有躲着不接电话,而是主动联系平台,提交了自己的失业证明和家人的病历。平台根据国家今年出台的“金融机构对困难群体债务协商机制”,和他达成了协议:把剩余欠款分24期还,期间免除逾期产生的罚息,每个月还款额从原来的3000多降到了1500多。现在这位市民找到了新工作,每个月都按时还款,平台也表示,只要他能按协议还完,不会影响他的征信。这种协商是双方互相理解的结果,既保障了债权人的权益,也给了债务人喘息的机会。其实不管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债务从来都不是洪水猛兽,关键是怎么面对。有人靠努力还清债务开启新生活,有人靠合理借贷实现目标,有人靠主动协商化解危机。那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遇到债务问题时,你更倾向于哪种解决方式?
来源:溪边观赏游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