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医三院举办2025年广东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项目培训班(汕尾海丰站)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8 08:59 1

摘要:10月24至25日,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汕尾市海丰县中医院联合举办的2025年广东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培训(汕尾海丰站)暨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中医特色体重管理技术培训、我本护理项目的建设与推广培训、骨科高级实践护士临床领导力培训、海丰

10月24至25日,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汕尾市海丰县中医院联合举办的2025年广东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培训(汕尾海丰站)暨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中医特色体重管理技术培训、我本护理项目的建设与推广培训、骨科高级实践护士临床领导力培训、海丰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培训在汕尾市海丰县顺利举办。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罗向晗,汕尾市海丰县卫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黎义华,汕尾市海丰县中医院党总支书记陈伦翔、副院长吴登帆、副院长赵晖等领导嘉宾出席本次活动。开幕式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育科研部主任李经华主持。

开幕仪式

罗向晗代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向莅临本次培训班的各位领导、专家以及来自各地的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表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作为广东省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始终秉持以中医特色为导向,深入挖掘并传承岭南中医骨伤的精髓,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同时,中医药适宜技术凭借其“操作简便、效果显著、费用低廉、易于推广”的鲜明优势,成为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效能、切实满足民众健康需求的有力支撑和重要手段。医院将持续发挥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与各地医疗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探寻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全新模式与路径。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罗向晗致辞

黎义华代表海丰县卫健局对各位领导、专家及医护人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期望借此次培训班之契机,进一步强化与各位专家及同仁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寻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应用的全新模式与路径,推动中医药事业在基层实现传承、创新与发展。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在基层预防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领域展现出独特价值与显著效果。让我们携手并肩,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健康海丰贡献一己之力。

△ 汕尾市海丰县卫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黎义华致辞

吴登帆指出,国家为推动基层医疗中医药服务普及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为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明确了路径,同时也让基层中医院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并确保这些珍贵的经验与方法在基层落地生根,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的关键一环,对保障民众健康福祉具有深远意义。

△ 汕尾市海丰县中医院副院长吴登帆致辞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育科研部主任李经华主持开幕式

学术分享精彩纷呈

开幕式后,随即进入上午的专题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环节。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张志海主任中医师讲授《肥胖与肌少症:现代健康双重危机》;刘峰副主任医师讲授《肠道菌群移植技术在体重管理中的应用》;袁颖嘉副主任中医师分享《科学运动健康生活》;胡超燕副主任护师讲授《我本护理理念下骨科高级实践专科护士临床领导力提升的创新实践》;潘素芬主治中医师分享《多囊卵巢与肥胖》;唐晶主治中医师就《中西合璧,科学控重一一营养在肥胖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进行交流。

下午的培训依旧精彩纷呈。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李瑜欣主治中医师分享了《中医经典在体重管理中的应用》;苏毅棠主管护师针对《督灸疗法在气滞血瘀型腰痛中的运用》进行讲解;柯翠菊主管护师讲述《火龙罐在肩袖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邓红美主管护师就《耳部全息铜砭刮痧在失眠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深入交流;肖珊主管护师讲授了《耳穴疗法在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型)中的应用》。

这场线上线下联动的培训在汕尾市海丰县顺利举办,吸引来自全市各基层医疗单位的200余名医护人员到场学习,线上直播近3000人次观看。凭借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功底,授课专家为学员们奉献了一场内容充实的知识盛宴,确保所有参与者都能学有所获。

中医药适宜技术走进基层

为加速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本次培训特别设置了专项工作坊。工作坊以提升基层诊疗能力为靶向,通过理论研讨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探索该技术在常见病、多发病防治中的独特解决方案,旨在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精准赋能,最终惠及广大民众。

△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坊

此次活动紧密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秉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致力于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的深度普及与广泛应用。通过强化各级中医药机构的特色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充分展现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与显著魅力,为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贡献力量。

活动期间,培训班与工作坊赢得了汕尾市海丰县医疗界同仁及当地居民的广泛赞誉,不仅为当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广州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与实践提供了坚实支撑与有益借鉴。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三附院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