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酒店管理专业群是我校第一批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涵盖了酒店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和旅游管理等专业,以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旅游新业态为背景,对接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国际化、复合型岗位人才新需求。为了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从2011年开始我们和广交会威斯汀酒店、中
酒店管理专业群是我校第一批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涵盖了酒店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和旅游管理等专业,以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旅游新业态为背景,对接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国际化、复合型岗位人才新需求。为了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从2011年开始我们和广交会威斯汀酒店、中国大酒店、南湖国旅等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项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校企合作推动下,2014年酒店管理管理专业立项校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立项校级重点专业,2015年会展与策划管理专业立项校级重点专业,2016年酒店管理专业立项校级一类品牌专业,2019年酒店管理专业群立项校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专业群为文化旅游产业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实践人才,满足了当前文旅融合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针对专业群教学知识体系缺乏创新性,教学方法、教学场景单一,人才育人机制不完善等痛点,我们创新了人才培养的模式,并在实践教学中得到运用。
一、构建“三化重构”的专业教学体系
在育人知识体系内容上,通过以思政导航,实现德育内容和技能双修,坚持传统文化的提炼,在这基础上达到守正创新;以标准化、项目化、实战化“三化”模式,整合岗-课-赛-证,最终达到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对接旅游、酒店等产业链,在广东南湖旅游中心有限公司等8家规模企业和40家中小企业中调研,明确旅游定制师、海外领队等岗位需求,把“岗赛证”的标准化融入课程内容,以技能证书考核标准为依托讲授基础知识、职业竞赛要求标准为助力讲授专业技能知识,岗位职业标准为目标讲授实践创新知识。课程内容以项目化开展教学,开发虚拟旅行社、虚拟餐厅运营等仿真教学项目,以实战化项目为主,将6项学生竞赛、7个专业证书,融入8门一体化核心课程中,开发了60个技能实训项目。开发了模拟旅行社、模拟运营微型定制旅行工作室等实战项目,通过课堂、实训、实践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解决突发事件能力等,使学校的能力培养精准对接企业的需求,实现职业教育的精准育人目标。
教学体系优化前学生获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只有2项,优化后学生获奖实现重大突破,获得了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5项,获奖率增加了95%,其中研学赛项获奖率更达100%;各证书通过率提升了28%。
二、创建“四维实境”的移动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固定教室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文旅行业对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的高要求。为此,我们创新性地构建了"移动课堂"教学方法,运用场景化教学,打破围墙,重构教学新场域,通过搭场景的方式确立“教室场景—实训场景—校园场景—真实场景”四空间轮转,教学空间从固定教室延伸至实训室、校园、展会等真实场景。
根据教学任务,2024 年移动课堂任务完成率达100%,作品创新指数达标率高,以黄埔波罗诞庙会任务为例,85.7% 的作品均90分以上,9 项省赛获奖方案源自课堂任务,充分验证了“驱动式移动课堂”在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中的实效。经过多年实践,移动课题教学法下的四空间轮转模式显著提升了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生不仅在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因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突出而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三、共建“三元三共”的教学育人机制
建立“学校+企业+行业”三元一体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三共”育人机制。我们发挥学校在国际合作办学中的优势,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香港公开大学合作办学酒店管理专业,是广东省民办高职首个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响应国家推行职教出海政策,与格鲁吉亚涉外大学共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硕士课程。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按照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共同审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旨在整合最优资源,将学生培养成为“懂理论、精技能、通行业、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
1、人才共育体系:“三维互动、国际引领”的培养模式
规划共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专业群建立由校企双方高层、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行业专家等共同审定专业发展规划、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制定课程标准。与广州半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48家校企合作单位共同制定了18门核心课程标准。累计打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2次,制定课程标准582门(次),专业课程标准128门(次),收益师生达1764人。
课程共建:共同开发教学资源。专业群与企业资源共享,打造教学资源实训平台的建设,包括培训学院、校内外仿真实训室,与广东旅控集团南湖旅游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了“广州涉外·南湖文旅人才培训学院”等教学资源平台。共建了省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一体化核心课8门,双语课程11门。
教学共施:共同组织实施教学。为了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发挥国际交流合作和产教融合优势,与国际知名院校合作开展国际师资队伍互通交流,我们组建“双语双师双能”教师团队,推行“学校教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引进专业群企业精英+职业大赛获奖人员组成兼职师资队伍,企业导师不仅承担实践课程、讲座任务,更通过“现代学徒制”等形式,带徒传技,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2、过程共管机制 :建立“标准共循、动态调整”的管控
共定管理标准与制度:三方共同制定《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社会服务培训协议》等制度,明确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使管理过程有章可循。设置多元评价主体,引入企业导师对学生的实操考核、职业素养评价,行业对人才的评价,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和毕业生质量的监测、反馈与改进。建立动态反馈机制:通过校企行线上线下会议,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校内外“双导师”授课情况,反馈学生表现,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
3. 成果共享模式 :打造“人才共享、智力共享”的共同体
人才成果共享:我们合作企业享有优秀毕业生的优先选拔和录用权,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储备和培训基地,企业委托学校对在职员工进行学历提升或专项技能培训,对外开展社会培训95场。智力成果共享:校企共同申报文旅项目、科研课题等,研究成果双方共享,企业获得智力支持,学校教师提升了实践科研能力。
通过多年的实践检验,结出丰硕成果。专业群建设项目包括: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广东省第一批高水平专业群,广东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广东省精品课程,中外合作办学(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项目,中外合作办学“专升本升硕连读”(旅游管理专业)项目,广东省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项目,广东省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试点项目,全国1+X证书试点项目等建设项目。培养了一批政治思想过硬,德技双修的优秀学子,近五年专业群毕业生就业率从89.88%提升到98.04%,对口就业率从34.61提升94.12%,其中2024年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营销专业的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都是100%。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各类获奖达181项,其中省市级奖项74项。获得教科研项目82项,其中教育部课题2项,省市级课题50项,校级课题30项,发表论文71篇,在56个兄弟院校和企业中进行经验交流推广,被腾讯微博、搜狐网、广东教育网等媒体广泛传播,例如《婚庆策划与管理》的实战项目“高校结婚课作业”进入微博热搜第31名,达到了良好的人才培育效果。(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丘伟萍)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