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你正对着镜子和那颗冒头的痘痘较劲,琢磨着朋友圈该给谁开放权限时,或许没发现,厨房里那个总是唠叨你添件衣服的妈妈,也在经历一场人生大变动——更年期。别觉得这是个遥远的医学词,它就藏在妈妈突然拔高的音量里,藏在她半夜悄悄打开的台灯下。
当你正对着镜子和那颗冒头的痘痘较劲,琢磨着朋友圈该给谁开放权限时,或许没发现,厨房里那个总是唠叨你添件衣服的妈妈,也在经历一场人生大变动——更年期。别觉得这是个遥远的医学词,它就藏在妈妈突然拔高的音量里,藏在她半夜悄悄打开的台灯下。
生活里总有人随口说"她肯定是更年期到了",说这话时带着不耐烦,仿佛这三个字一出口,就能把妈妈的情绪波动都归为"不可理喻"。但这其实很不公平。就像你们被人说"青春期叛逆"会不服气一样,"更年期"不该成为贴给妈妈的标签。这三个字背后,是她身体里真实的变化:可能是突然涌上来的燥热让她坐立难安,可能是整夜没睡好后的疲惫,可能是激素变化让情绪像被风吹动的窗帘——妈妈那些看起来"不一样"的时刻,不是因为她"变讨厌了",而是她正在经历一段需要被好好对待的时光。就像你们希望被理解"不是故意不听话",妈妈也需要被知道"不是故意发脾气"呀。
一、更年期妈妈正在经历什么?
简单说,更年期就是妈妈的身体从能生育的阶段,慢慢过渡到另一段人生旅程,大概在45到55岁之间。这个过程往往要持续好几年,医学上叫"围绝经期",就像季节更替时的渐变,不是一夜之间的转变。
最明显的变化是月经变得不规律。可能这个月刚结束,没过半个月又来报道;也可能两三个月才来一次,量有时多到让她担心,有时又少得像要马上消失。直到有一天,月经彻底告别,这才意味着更年期的一个重要阶段过去。但对妈妈来说,更麻烦的是那些看不见的"小麻烦"。
比如"潮热"这种奇怪的感觉,就像有人突然在妈妈胸口点了个小暖炉,热流"唰"地冲到脖子和脸上,哪怕大冬天,她也会突然想掀开被子、脱掉外套。这种感觉可能一天来好几次,做饭时突然发作,开会时悄悄袭来,让她又尴尬又难受。
晚上的情况可能更糟。刚睡着没一会儿,后背就沁出一层汗,睡衣湿得能拧出水来,好不容易换件衣服重新躺下,睡意早就跑没了。一整夜翻来覆去,第二天起来眼皮重得像挂了铅块,头晕乎乎的,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长期睡不好,谁的脾气能好呢?
皮肤也会悄悄"抗议"。以前滑溜溜的脸颊,现在可能变得干巴巴的,眼角的细纹好像一夜之间深了许多,手背上还可能冒出几个褐色的小斑点。妈妈对着镜子抹护肤品时,心里说不定正偷偷叹气呢。
更让人着急的是记忆力的变化。刚才还念叨着要去阳台收衣服,转身走进客厅就忘了要做什么;明明把钥匙放在玄关柜上,却翻遍抽屉都找不到。这种"脑子短路"的时刻多了,妈妈可能会偷偷怀疑自己是不是"变笨了"。
情绪的起伏就更难控制了。你放学回家多看10分钟手机,她可能突然提高嗓门说"怎么又在玩";前一秒还笑着说邻居家的趣事,后一秒就因为你没及时回应而沉默地擦桌子。这些突然的情绪变化,就像你们青春期的莫名烦躁,是妈妈身体里激素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像多米诺骨牌倒了一片,连带着情绪也跟着晃悠。
二、为什么妈妈会有这些变化?
要理解这些变化,得从妈妈身体里的"激素工厂"说起。女性的卵巢就像个精密的小工厂,一直努力生产雌激素和孕激素。但随着年龄增长,这个"工厂"的效率会慢慢下降,激素分泌变得忽多忽少,最后越来越少。
别小看雌激素,它是妈妈身体里的"多面手":让皮肤有弹性、骨骼结实、心情平静、月经规律,甚至连心脏和血管的正常工作都离不开它。当雌激素水平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身体的各种机能就会乱套,像原本顺畅运转的机器突然少了个零件,难免出点小故障。
大脑里的"情绪调节器"也会受影响。雌激素减少后,负责传递快乐信号的血清素、多巴胺这些"神经信使"会迷路,就像你打游戏时突然断网,指令传不出去。妈妈本来想温柔地说"作业别太晚",出口却变成"怎么还不去写作业";心里想关心你"冷不冷",说出来却成了"让你多穿点就是不听"。
如果妈妈最近压力大,这些症状可能更明显。工作上的难题、家里的琐事,身体的不适加上心理的疲惫,就像给情绪的"火药桶"添了柴,一点小事就可能"爆炸"。但这真的不是她的错,就像你们考试前会因为紧张脾气变差一样,妈妈也在承受双重压力。
三、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
其实不用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些小举动就能给妈妈很大安慰。关键是要记住:她的变化不是针对你,而是身体在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
当妈妈因为小事唠叨时,先别急着怼回去。试着在心里默念"她可能又潮热了",然后递一杯温水,说句"马上就弄"。这比顶一句"知道了烦死了"管用一百倍。有时候妈妈发火,只是想找个情绪出口,你的冷静回应就像给她泼了盆降温的清水。
主动当妈妈的"小帮手",而不是"小祖宗"。把自己的脏袜子扔进洗衣机,吃完饭顺手把碗收到厨房,这些小事能让她少弯腰、少操心。周末拉她去公园散步,哪怕只是绕小区走两圈,运动能促进"快乐激素"分泌,帮她缓解失眠,比昂贵的保健品有用多了。
陪她做点"没用的事"也很重要。妈妈年轻时可能也追过剧、织过毛衣、和朋友逛街到脚软,只是后来被柴米油盐藏起了这些爱好。现在你可以陪她看场老电影,哪怕剧情老套;听她讲单位的八卦,哪怕记不住人名;甚至跟着学做菜,哪怕炒糊了也没关系。这些"浪费时间"的事,能让她暂时忘记不舒服,找回生活的乐趣。
还要学会观察妈妈的状态。如果她整宿睡不着,或者经常偷偷哭,甚至说"活着没意思",一定要拉她去看医生。就像你感冒了要吃药一样,更年期严重了也需要专业帮助。陪她去医院时,可以把她的症状记在手机备忘录里,医生问时帮着补充——妈妈可能不好意思说全,你的帮助会让她很安心。
四、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
青春期的你觉得"我已经长大了",想自己做主;更年期的妈妈觉得"你还是孩子",忍不住多操心。这两种想法撞在一起,家里难免像要炸锅:你觉得她管太多,她觉得你不懂事;你嫌她唠叨,她怪你不听话。
但其实你们是"难兄难弟"——都在经历身体的大变化,都容易情绪失控。你可能因为痘痘偷偷哭,她可能因为潮热悄悄烦;你会因为朋友的话胡思乱想,她会因为忘事偷偷自责。你们都在学习和自己的身体相处,只是阶段不同。
下次吵架后,不妨说句大实话:"妈,刚才我说话冲了,但你喊得我耳朵疼。"她可能会愣一下,然后说"我刚才头疼得厉害"。这样的对话比谁先道歉更有意义,你们都在告诉对方:"我知道你不舒服,我也有我的委屈。"
妈妈不是天生就该围着灶台转,也不是生来就爱唠叨。她曾经也是扎马尾辫的少女,会为橡皮跟同桌吵架,在日记本里写"我以后要当科学家";她曾经熬夜追剧,和朋友在操场聊到天亮,为喜欢的明星攒钱买海报。只是后来,她把这些藏进了柴米油盐,变成了为你操心的妈妈。
现在她经历的更年期,就像一场独自闯关的游戏,而你,是那个能给她递"回血包"的人。多给她一点耐心吧,就像她当年教你系鞋带时那样——哪怕你学了十几次还系不好,她也没说过"不耐烦";多给她一点理解吧,就像她理解你青春期的小别扭那样——哪怕你锁上房门,她也会在门外悄悄放一杯热牛奶。
毕竟,这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人,会一边吐槽你"胖成球",一边往你碗里夹排骨;一边说"别老玩手机",一边在你生病时百度到凌晨。她的爱从来没变过,只是有时被身体的不舒服暂时遮住了,需要你轻轻拂去那些尘埃,才能看见底下最温暖的光。
作者:蔡丽 仙霞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来源:纵相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