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柑橘黄龙病防控策略:现状分析与综合对策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8 04:20 1

摘要:柑橘黄龙病又称黄梢病、黄枯病、青果病,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浙江等柑橘主产区均有发生。 柑橘黄龙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属全株系统性病害,具有潜伏期长、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的特点,一旦发生,将引起减产甚至绝收,对柑橘产业造成严重影响

荔波县柑橘黄龙病防控策略:现状分析与综合对策

秦江敏等

柑橘黄龙病又称黄梢病、黄枯病、青果病,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浙江等柑橘主产区均有发生。 柑橘黄龙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属全株系统性病害,具有潜伏期长、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的特点,一旦发生,将引起减产甚至绝收,对柑橘产业造成严重影响。 从国内外柑橘黄龙病的防控工作经验来看,虽然目前没有有效治疗手段及药物,但是可以采取“三板斧”措施降低发病率、控制危害程度,因此该病属于“可防、可控、不可治”的柑橘类常见病。

荔波县作为贵州重要柑橘产区,与黄龙病重灾区广西毗邻,地理隔离薄弱,严重威胁荔波县柑橘产业发展的安全。 2024年7月,本研究团队在全县柑橘产区有针对性开展摸底调查,了解柑橘黄龙病发生为害情况,重点分析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为促进荔波县柑橘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荔波县柑橘黄龙病发生现状

柑橘类是荔波县精品水果产业中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类,据荔波县农业农村局统计,2023年该县柑橘种植面积4540 hm2,品种主要有蜜柚、脐橙、沃柑、沙糖桔、血橙等品种,结果面积3120 hm2,总产量6.28 万t,总产值1.51 亿元,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柑橘黄龙病在荔波县发生范围广、发生程度重,蜜柚、脐橙、沃柑、沙糖桔、血橙等品种均有发生,玉屏街道、朝阳镇、瑶山瑶族乡等3个柑橘主产区的发病率达100%,非柑橘主产区的茂兰镇、黎明关水族乡部分果园也有零星发生。 根据荔波县种植业发展中心调查结果显示,自2021年柑橘黄龙病首次在荔波县发现并确诊以来,发生面积逐年增加,2021 年发生面积0.8 hm2,2024 年已扩散至全县5 个乡(镇、街道)柑橘种植区,发生面积已达15.97hm2。 病害严重度分级显示,病株率高于50%的果园占比91.19%,病株率10%~50%果园占比8.16%,病株率在10%以下的果园仅为0.65%。 失管果园的病株率更是高达98.85%。

不同品种发生程度不同。 荔波县柑橘黄龙病平均病株率为19.34%,其中蜜柚的平均病株率为18.77%,其他柑橘类的平均病株率为25.14%。 蜜柚上柑橘黄龙病发生的面积达13.21 hm2,占全县发生面积的82.72%,发病面积虽大,但是发病率要低于其他柑橘类发病率。 从乡镇发生情况分析,玉屏街道作为最早种植柑橘的产区,种植面积最大,发生面积也最大(占全县发生面积的88.13%)。

2存在的问题

2.1病害田间识别难度大,防控工作开展困难

柑橘黄龙病具有潜伏期长(可达1~3年)和传播速度快等特性。 其田间症状与肥水管理不当导致的缺素等黄化症状比较相似,通过肉眼识别难以确诊,病害识别难度较大,需借助专业检测设备,通过分子手段进行检测病菌确诊。 基层缺乏相关快速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需将样本送至有资质的单位方能检测确诊。 据荔波县农业农村局统计,2021-2023 年期间通过肉眼识别选取疑似样本74份送检,通过PCR检测检出携带柑橘黄龙病病菌样本36份,检出率为48.6%。 诊断延迟且确诊病症困难导致防控窗口期错过,是病害扩散的关键因素。

2.2群众认识不足,防控意识薄弱

尽管荔波县近年来多次组织开展防控柑橘黄龙病的相关培训、宣传活动,免费印制发放«柑桔黄龙病田间症状识别及防控技术措施»宣传材料,但部分果农对柑橘黄龙病的危害程度仍认识不足,发现患病植株后,不及时砍伐病树,造成柑橘黄龙病在荔波县扩散。 部分群众防控意识薄弱,认为少量病树不影响整体产量,对砍伐病株的处置措施并不认可。 甚至还有部分果农采取挂吊瓶输液的方法延缓发病进程,形成田间侵染源。

2.3产业经济效益低,防治工作陷入困局

近年来柑橘类水果价格连年走低,农资及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果农收益不佳,部分种植户甚至出现滞销情况,销售尾期价格一度下跌,仍无人问津,致使部分种植户对产业发展失去信心。 加之部分果园感染柑橘黄龙病后,果品出现口味酸化,品质一定程度下降,使得价格再度下跌。 此外,清除病株重新种植无病毒大苗,涉及砍挖病株、病株无害化处理、无毒种苗培育等诸多事项,在低经济效益、高投入成本的情况下,部分果农对防治柑橘黄龙病积极性不高,对感病果园弃之不管,增加病害扩散风险,使得柑橘黄龙病防治工作陷入困局。

2.4苗木流通途径多,市场监管难度增大

近年来,由于管理粗放,荔波县蜜柚品质下降,导致市场低迷,收入欠佳,不少果农改种效益更好的沃柑、脐橙等柑橘品种。 种植户对无病毒苗木的认识不足,普遍存在果农自发的、无组织或私自违规从黄龙病疫区调运廉价苗木的现象。 同时,苗木经销商流动性大,群众调运苗木途径多,市场监管难度增大,加剧了荔波县黄龙病的扩散蔓延。

2.5经营主体分散,难于开展统一防控

荔波县柑橘以散户种植为主,散户种植占比90%以上,平均种植面积20亩左右,虽然种植区域相对集中,但是以农户自主经营为主,经营主体数量多且分散,单个主体种植面积不大,果农对柑橘黄龙病危害的认识水平、防控投入和防控能力差异较大,推广种植无病菌苗、砍除病树和防治木虱等措施难以全面落实,影响柑橘黄龙病防控效果。

3对策及建议

3.1建立防控工作机制,推动责任落实

柑橘黄龙病防控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要有“绵绵发力,久久为功”的认识和决心,建立县级统筹,乡级主导,属村管理的县、乡、村三级政府主导的防控工作机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确保防控效果。 同时成立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的协调调度工作。 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定期开展巡查,发现叶片黄化、“红鼻子果”等症状病树,及时标记,统一清除。

3.2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

统筹涉农项目资金整合使用,集中向柑橘种植区倾斜。 一是加强果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配齐项目谋划、产业包装等所需的设施设备,助力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统筹资金支持防控柑橘黄龙病所需配套设施、物资等,加大喷雾系统、田间水肥一体系统的建 设,对新建及恢复种植果园进行奖补,提升柑橘类产 业经济效益,切实提升果农防控积极性。 三是加大对 无病毒种苗的补贴力度,鼓励经营主体建设无病毒苗 圃、推动群众选用无病毒大苗进行改种等。

3.3抓住防控重点,分区分类精准防控

在防控中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区域、重要品 种,分类施策,推进防控工作。 一是狠抓重点区域。 抓住种植主产区和发病重灾区,分类推进防控工 作,针对发病较重、发病果园相对集中的果园片区, 以“控”为主,集中统一开展病树清除和柑橘木虱防 治工作;针对发病相对较轻的果园片区,防控工作 以“防”为主,发现一株病树,清除一株,同时做好柑 橘木虱防治,防控结合。 二是抓住重点品种。 蜜柚 是荔波县柑橘种类中种植面积最大的单品,种植集 中在玉屏、朝阳两个乡镇,充分考虑民情、民意、民 愿,清除区域内其他柑橘品种和果园周围5km范围 内的黄皮等寄主作物,减少柑橘木虱的栖息源,稳 妥推进防控工作开展。 三是分类开展防控,对于不 同地势的发病果园,采取不同防控手段。 针对耕作 种植且相对集中连片的果园,结合政策导向,以恢 复耕地种植粮食作物为主;针对山地果园,采取清 除病株补种健康苗木,继续发展柑橘产业或引入其 他替代产业的方式分类实施。

3.4加强执法监管,重视苗木的源头控制

在生产用种季节开展柑橘检疫专项联合执法、 加强苗木市场执法监管、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条 例»,严格落实植物检疫措施。 开展源头治理,引种 时一定要从非疫区或脱毒苗圃场调进种苗,并经过 植物检疫部门的严格检疫显示不带病菌后才能种 植,严禁从黄龙病疫区引进柑橘苗木、接穗和砧木。 柑橘树必须选用无病砧木和从脱毒苗上采摘的接 穗枝条进行嫁接或高接换种。 新种植柑橘园一律 要使用脱毒苗、无病苗种植。

3.5强化综合治理,科学制定防控措施

3.5.1强化木虱防控

作为柑橘黄龙病传播的唯一媒介,木虱的有效 防控是阻断黄龙病传播的关键环节。 抢抓木虱关 键防控期,充分利用化学防治、生态隔离、控梢防虫 等多种防治手段,对木虱进行大面积消杀,切断柑

橘黄龙病媒介传播,阻断病菌蔓延扩散。

3.5.2彻底清除病树

深入普查清理病株,形成常态化病树普查清理机制,对失管果园进行统一规范管理,避免影响周边果园防控效果。 针对感染柑橘黄龙病的病株,采取发现一株、清除一株的手段,对树桩进行规范处理,避免再次萌芽,最大程度降低田间病株数量。

3.5.3增强树体抗性

增施有机肥,改变传统施肥方式,加大有机肥、腐熟优质有机肥的使用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性,避免过量使用除草剂对土壤造成不利影响,改善园内的生态环境。

3.5.4补种无病毒大苗

科学谋划建设高标准无毒苗木繁育基地,严格苗木管控,开展优质早熟柑橘品种引进试验,引导品种结构调整,扶持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建设简易网室培育无病毒柑橘大苗,选择两年以上的无病大苗进行补种,缩短幼树在大田的抚育时间,实现柑橘产业良性发展。

3.5.5区域统一管理

柑橘主产区内,彻底清除果园及其周边黄皮、九里香等柑橘木虱寄主植物,减少寄宿场所。 同时,同一区域内统一柑橘品种,统一放梢、统一管理,避免因不同柑橘品种放梢时间不同导致的木虱扩散传播;种植多种品种的同一柑橘园要合理推进空间规划,利用天然生态隔离屏障或建立人工隔离网,降低不同品种、不同果园交叉感染风险。

3.6强化技术培训,增强防控意识

强化对柑橘黄龙病防控技术的培训。 柑橘产区进一步加强防控技术培训,做到辖区内柑橘种植户培训全覆盖,切实提升科学防控水平和自主防控能力。 聚焦柑橘黄龙病识别特征、防控技术等,采取实战演练、考察学习、知识培训等方式,提升基层干部、种植户防控意识,促进防控措施落实。

3.7加强交流合作,强化技术支撑

加大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积极向典型先进学习,争取帮助支持,寻求在柑橘黄龙病防控新技术、柑橘品种科学选择等方面的技术支撑,提高防控效果,降低防控成本。

3.8提升产业效益,促进规模化发展

引导产业适度规模化发展。 重点培育壮大经 营主体(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推广使用高新技术、 机械化作业、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动统防统治等 防控措施落地应用。 通过提高生产管理效率,降低 果园生产管理成本,畅通果品销售渠道,推动产业 品牌化,实现产业效益提升,切实调动防控积极性。

3.9强化试点示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9.1推进新建果园标准化示范建设

在新开发和恢复生产柑橘园中,严格按照“生 态隔离、无病大苗定植、动态更新病树、全园快速灭 杀木虱、密植早丰栽培”等要求规划建设园地;并在 品种选择、机械化作业、智慧化果园建设、基础设施 配套等方面综合考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9.2建立柑橘黄龙病防控示范园

重点示范木虱综合防治、病树及时清除、加强 田间管护等方面,示范园病株率控制在5%以下。 通过示范推广,提高防控技术的应用,带动周边果 园标准化改造,提升优质果率,提高市场竞争力和 占有率,提升果农发展产业积极性。

3.9.3延长经济链,提高附加值

强化采后分拣包装、冷链物流(冷库、气调库、 冷藏车)、产品深加工等配套设施建设,延长产业 链,提升附加值,促进柑橘产业提质增效和健康持 续发展。

来源:青钱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