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树疮痂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控指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8 04:21 1

摘要:梅是我国原产的特色花果兼用树种,花期早,果实发育期短,病虫害较少,但疮痂病是影响其果实品质的主要病害。疮痂病又称黑星病,是真菌引起的病害,果实一旦发生疮痂病,其加工品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非常有必要。

梅树疮痂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控指南

倪照君等

梅是我国原产的特色花果兼用树种,花期早,果实发育期短,病虫害较少,但疮痂病是影响其果实品质的主要病害。疮痂病又称黑星病,是真菌引起的病害,果实一旦发生疮痂病,其加工品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非常有必要。

一、发病症状

梅疮痂病多发生在结果枝、叶和果实上。嫩枝上发病时,初期病斑淡绿色,然后变为红褐色、褐色或深红色,中心部位灰色,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结果枝感病后会引起早落果或易落果。叶片染病后,初期在叶背发生淡褐色或紫红色圆形小斑点,然后病斑逐步扩大至病部完全脱落,形成圆形穿孔,孔边缘光滑,叶片感病后易脱落。果实受到病菌危害后,初期呈暗绿色或墨绿色圆形斑点,待果实膨大后病斑会变成黑色。病斑主要分布在果蒂周围或果实向上的一面,且发生多时会连成一片,并感染表皮,但不深入果肉中。果实感病后期可能会引起裂果。

二、发生规律

梅疮痂病病原菌以菌丝体的形式在1年生枝条、病枝或枯枝梅疮痂病发病特征及防治方法上越冬,翌年春季谢花后,当温度达10℃以上、湿度大于70%时,枝条上的病斑开始产生孢子,孢子借风雨传播到临近枝条、叶片和果实上,从而引发感染。感病后的组织病斑处又会产生大量的孢子,并借助风雨再次传播。疮痂病发病时间和轻重主要受当年气候条件影响。在南京地区,如3月底至4月上中旬遇多雨年份,该病会大量发生,地势低洼或树冠郁闭果园发病更严重;如干旱少雨则此病只会少量或推迟发生。

三、防治方法

梅疮痂病的防控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综合施策。具体措施包括:一是选择抗病品种,种植无病苗木;二是药剂防治时间一般在谢花后15天喷世高或代森锰锌液,隔10~15天再喷1次即可;三是休眠期喷洒石硫合剂,清除传染源,并结合冬剪去除病枯枝和僵果,集中深埋。

来源:青钱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