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7日,恒生科技高开2个百分点,港股创新药也跟着有了回升迹象。不少散户犯嘀咕:这俩板块突然走强,是市场瞎炒还是真有硬核逻辑?今天咱们就把这事掰开揉碎了说,看看是“一阵风”还是“真趋势”!
10月27日,恒生科技高开2个百分点,港股创新药也跟着有了回升迹象。不少散户犯嘀咕:这俩板块突然走强,是市场瞎炒还是真有硬核逻辑?今天咱们就把这事掰开揉碎了说,看看是“一阵风”还是“真趋势”!
最近国内对互联网平台经济、AI产业的支持政策“密集落地”——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速,AI大模型商用牌照批量发放,直接利好恒生科技里的互联网龙头、AI企业。比如某头部互联网公司,靠着智能云、AI广告的业绩爆发,最新财报预告净利润同比涨超25%,这可不是“炒空气”。
北向资金、港股通资金近期对恒生科技“偏爱有加”。某龙头互联网公司单日获港股通资金增持超10亿港元,恒生科技ETF更是被“买爆”,规模一周涨了30%。资金为啥敢这么买?因为大家发现恒生科技的估值还在历史低位,现在业绩开始回暖,属于“低位布局”的窗口期。
AI应用落地进入“加速期”:智能驾驶领域,某恒生科技成分股的自动驾驶方案已经在30城商用;大模型领域,企业级AI助手开始批量付费,这些都让市场看到了“真赚钱”的希望。最新数据显示,恒生科技成分股中,超60%的企业三季度营收增速回升,景气度拐点很明显。
近期港股创新药企“喜讯不断”:某PD-1抑制剂新适应症获批,直接打开超50亿市场;一款罕见病药物在国内上市,填补了领域空白。市场预期这些新药会让企业业绩“跳级”,某创新药企因为一款新药获批,股价10月以来已经涨了20%。
医药基金近期大幅加仓港股创新药,海外资金也在“悄悄布局”——全球TOP20医药基金,三季度对中国创新药的持仓比例提升了3个百分点。毕竟咱们的创新药在肿瘤、自身免疫等领域,已经能和国际巨头“掰手腕”,比如某国产ADC药物,在全球临床试验中疗效不输进口药。
医保谈判对创新药的“友好度”持续提升,新药审批流程也在“瘦身”。以前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得5年,现在3年就能搞定,企业研发积极性直接拉满。2025年三季度,港股创新药领域融资超80亿港元,同比增长15%,就是最好的证明。
虽然都在涨,但这俩板块“脾气”不一样,别瞎套逻辑:
• 共性:都吃政策红利和资金面宽松的饭,港股作为离岸市场,对消息面、资金面变化特别敏感,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反应。
• 差异:恒生科技是“科技成长股”,看AI、互联网的长期发展空间;创新药是“医药成长+周期股”,得看新药研发进度、商业化能力,逻辑完全不同。
要是你也想关注这俩板块,得想清楚这几点:
• 短期别追高:恒生科技高开后可能有波动,创新药也得挑有真新药、真业绩的公司,别碰“炒概念”的。
• 长期看逻辑:恒生科技看AI落地、互联网盈利回暖;创新药看新药获批节奏、全球竞争力,得挑行业龙头。
• 风险别忽视:港股波动比A股大,外围市场(比如美联储货币政策)一有变化,这俩板块可能跟着“抖”,别一把梭哈。
说到底,恒生科技和港股创新药这波走强,是政策、资金、行业景气度“三重驱动”的结果。但投资从来没有“稳赚不赔”,大家得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别被短期行情冲昏了头。
来源:是布丁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