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儿子出事了,是她真看不懂。00后说“欧克”,她以为是“呕吐”;说“yyds”,她搜了仨小时,结果发现是“永远的神”。
叶妈刷到儿子发的“欧克”,差点报警。
不是儿子出事了,是她真看不懂。00后说“欧克”,她以为是“呕吐”;说“yyds”,她搜了仨小时,结果发现是“永远的神”。
后来她在直播里一本正经说:“栓Q是栓住感谢的意思。
”弹幕直接笑崩。
可谁敢笑呢?
她背后是二十多年没见的儿子,是终于抱到手的骨头,是女儿花了几个月教她打字、发语音、点表情包的漫长学习曲线。
四川的冬天冷得扎人,风湿的老毛病一到十月就闹腾。
有人劝她别去,气候差,路远,花钱多。
可她摆摆手:“我儿子一个人在那边,我连他宿舍门朝哪开都不知道,咋睡得着?
”现在她每月轮流去陪读,今天是她,明天是老伴,后天是闺女。
成都那边学校特意给安排了单人间,说是“方便家人照顾”,其实谁都明白,是怕这娘俩再走散了。
叶锐聪入校不到俩月,已经报名了校园防拐宣传队。
没人问他为啥,但他主动说:“小时候被人拐,现在想帮别人不被拐。
”这话在抖音里被剪成片段,播放量破千万。
有人留言:“这孩子,没被命运打垮,反而扛起了别人的命。
”
没人提的是,这娘俩现在聊天,光靠微信不行了。
叶妈学会了开视频,哪怕信号卡成PPT也不关。
她说:“我得看见他吃饭,看他在宿舍盖的被子是不是厚的。
”女儿叶梓晴搞了个《教妈妈网络用语》挑战,播放量八百万,火了的不是梗,是那个边打字边念:“欧克…是OK?
那我回他‘欧克’。
”然后发个哭笑不得的表情包。
广东妇联帮她建了跨省医疗档案,成都气象局还专门给她发了保暖指南,说“老人家要重点护膝盖”。
她没看懂,截图发到群:“这是不是叫我别踢被子?
”儿子回了个“哈哈哈”,顺手发了个暖贴链接——那是他自个儿掏钱买的。
有人说,寻亲成功就完了,团聚了,故事该翻篇了。
可你看这母子俩,一边学着对方的语言,一边用最笨的方式爱着对方。
没喊口号,没演苦情戏,就是每天发个“欧克”,回个“栓住感谢”,在冷风里裹紧棉袄,隔着屏幕盯着对方吃一口热饭。
他们不是在修复亲情,是在重新学会怎么当一家人。
最打动人的从来不是重逢的泪,而是重逢后,一个老太太硬啃网络用语,一个小伙子偷偷给妈妈买暖贴。
你家爸妈是不是也看不懂你发的“绝绝子”?
别笑。
他们不是落后,只是太怕错过你的一句“我很好”。
来源:大眼聊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