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语连珠:中国历史上30个名人对联趣闻轶事,看完拍案叫绝!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8 02:32 1

摘要:对联,这一中国文化的独特符号,承载着千年智慧与生活情趣。从文人雅士的机锋对决到市井百姓的诙谐调侃,每一副对联背后闪烁的智慧火花和生动故事,往往比对联本身更加精彩。

对联,这一中国文化的独特符号,承载着千年智慧与生活情趣。从文人雅士的机锋对决到市井百姓的诙谐调侃,每一副对联背后闪烁的智慧火花和生动故事,往往比对联本身更加精彩。

历史上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对联故事,展现了古人的才思敏捷和幽默风趣。让我们穿越时空,领略30则拍案叫绝的名人对联趣闻轶事,感受文字的力量与温度。

东晋王羲之书法冠绝天下,某年春节贴出春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竟被人连夜揭走。他再写“莺啼北里;燕语南邻”,又遭偷窃。除夕当天,他写下“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因联语不吉无人敢偷。次日清晨,他添笔改为“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路人无不叫绝。

王羲之第三次提笔时,故意在院中踱步观察,见邻居们窃窃私语,便轻笑一声:“且让贼人今夜空欢喜。”待初一清晨补全对联,街坊们围得水泄不通,有人惊叹:“书圣笔下,连晦气都能化吉祥!”

清代李调元幼时顽皮,偷食桑椹被先生逮个正着。先生怒喝:“若对不出下联,定要重罚!”随即出上联:“狼生毫,毫扎笔,写出锦绣文章传天下。”李调元见桌上蚕茧,灵机一动:“蚕作茧,茧抽丝,织就绫罗绸缎暖人间。”先生转怒为喜,轻抚其头:“孺子可教也!”

李调元对出下联后,偷偷朝同窗挤眉弄眼,先生佯装未见,实则暗赞其机敏。此事传开后,连邻村秀才都慕名来讨教对联。

北宋吕蒙正未发迹时,为穷苦人代写春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众人初觉怪异,细品方知:上联缺“一”(衣),下联少“十”(食),横批“南北”即“无东西”,道尽百姓疾苦。

吕蒙正写完对联,见围观者摇头不解,遂长叹一声:“待得春风化雨时,再书‘一五一十’报平安。”听者恍然大悟,纷纷落泪。

明太祖朱元璋微服私访,见屠夫家无春联,亲书“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联语既贴合职业,又暗含杀伐决断的帝王之气,贴出后轰动全城。

屠夫将对联高悬门楣,次日竟有书生慕名求购猪肉,笑称:“得此联者,必能斩尽人生烦恼!”

明代才子徐文长路过贪官府邸,见其春联“瑞雪初霁,爱民若子;腊梅怒放,执法如山”,愤而添字改为“瑞雪初霁,爱民若子,金子女子;腊梅怒放,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将贪官贪财好色的丑态揭露无遗。

贪官发现对联被改,暴跳如雷,却不敢声张,只得连夜撕去。百姓们暗中传唱:“徐才子一支笔,胜过千军万马!”

祝枝山为富户写春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被财主告上公堂。他从容断句:“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反让财主赔偿百两银子。

县官听罢祝枝山的解释,拍案大笑:“此联妙绝!来人,将财主的银子分给穷苦百姓,让他们也沾沾‘好福气’!”

清代袁枚自撰春联“此地有丛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炫耀学识。不想有人上门借阅失传古籍“三坟五典”,他羞愧难当,连夜撤联。

袁枚撤联后,在日记中自嘲:“书生狂言如纸薄,一戳即破。”从此闭门苦读,终成一代大家。

郑板桥在乡村听到农妇对歌“春风呼呼梳杨柳;夜雨偷偷浇禾苗”,灵感迸发,改为“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将自然之趣与人文意境完美融合。

农妇得知对联出自郑板桥之手,特意送他一篮新摘的蔬果,笑称:“先生的对联比蜜还甜!”

蒲松龄为财主写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财主强令改为“天增岁月娘增寿;春满乾坤爹满门”。大年初一,此联贴出,路人皆笑其粗俗无礼。

财主的儿子见状,羞愧难当,连夜离家求学,发誓不再与父亲为伍。

乾隆微服私访见鞋铺冷清,题联“大鞋楦,小鞋楦,楦楦砸出穷鬼去;麻线绳,棉线绳,绳绳引进财神来”。消息传开,鞋铺生意火爆,成为京城佳话。

鞋匠为表谢意,特制一双金龙绣鞋献给乾隆,乾隆笑纳后,亲笔题匾“巧夺天工”,至今仍挂在鞋铺门楣。

周瑜以诸葛亮之妻黄氏貌丑为题出联:“有目也是瞅,无目也是丑,去掉瞅边目,加女便成妞。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诸葛亮反唇相讥:“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成娇。江东美女数二乔,难保铜雀不锁娇。”周瑜听罢大怒,鲁肃忙解围:“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众皆喝彩,化解尴尬。

诸葛亮写完对联,派人送给周瑜,附信曰:“公瑾气量,当如长江之水,何必斤斤计较?”周瑜读后,长叹一声:“既生瑜,何生亮!”

商人请唐伯虎写对联,先得“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流”,嫌不够直白。伯虎再书“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商人竟拍手称妙,成为笑谈。

唐伯虎离开时,对随从低语:“世人皆爱金玉,却不知风雅更胜万金。”

解缙幼年家贫,门前竹园被财主砍光,他将春联“门对千棵竹;家藏万卷书”改为“门对千棵竹短;家藏万卷书长”。财主怒挖竹根,他再添“门对千棵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层层递进,令财主哑口无言。

财主气得病倒,其子却偷偷向解缙求学,最终考中举人,回乡后拆掉竹园,重建学堂。

乾隆出上联“两碟豆”,纪晓岚对“一瓯油”。乾隆改口“林中两蝶斗”,纪即对“水上一鸥游”。又有“白龙寺内撞金钟”对“黄鹤楼中吹玉笛”,尽显机敏。

乾隆大笑:“纪爱卿才思敏捷,朕赏你黄金百两,可别全买了书!”纪晓岚叩头谢恩:“臣买书之余,定给皇上捎两坛美酒!”

明成祖朱棣以《论语》“色难”考解缙,解缙应声对“容易”。朱棣不解:“既说容易,为何不对?”解缙笑答:“臣已对毕——‘色’对‘容’(容貌),‘难’对‘易’(平和),此乃《论语》与《非有先生论》的千年对话。”满朝文武惊叹其才。

解缙对完下联,朝堂寂静片刻,忽有老臣击节叹道:“此联如太极推手,刚柔并济,堪称千古一绝!”

苏轼改联立志

苏轼少年时曾书一联贴于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某日,一老翁路过,持书请教,苏轼却多有不识,顿感羞愧。遂将原联添加四字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这一改,不再是炫耀,而是表明了坚定的求学志向。

神童妙对武后

唐代宣化府有一对女神童姐妹。姐姐十三岁,妹妹只有九岁,武后召见她们时,见一和尚在河里摘荷花,便出联: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

联中连用“河、荷、和、何”四个谐音字,难度很大。姐妹忽闻乐堂琴声,对道:情凝琴弦清音弹给青娥听。

以“情、琴、清、青”四个谐音字作答,武后闻之甚喜。

贵妃巧对明皇

一晚,唐明皇和杨玉环登上楼台赏月,唐明皇即景吟出一联:二人土上坐。

杨贵妃机敏伶俐,应声对道:一月日边明。

杨贵妃下联将“明”字拆成“日”和“月”,又采用暗喻手法,将皇上比做日,把自己比成月,月亮只有依靠太阳之光才放光明,聪慧机敏尽显无遗。

秀才巧改进士联

有个专横跋扈的进士,为炫耀在家门贴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一穷秀才见后,趁夜添改笔画。次日对联变为: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进士见后,气昏在台阶上。

解缙巧对县令

解缙幼时在河边洗澡,将衣服挂在河边老树上。县令来了,出对说:千年老树为衣架。

解缙昂首对道:万里长江作浴盆。

县令大为惊异,遂还衣于缙。

东坡佛印哑联趣对

苏东坡和高僧佛印经常斗嘴。一天傍晚泛舟江上,东坡向岸上一指,笑而不语。佛印望去,见一条大黄狗正啃骨头。佛印明白东坡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便将题有东坡诗句的折扇抛入水中,回敬下联:水流东坡诗(尸)。

两人心照不宣,抚掌大笑。

李白戏弄权臣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才华,总想奚落他。一日,杨国忠出句讥讽李白: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微微一笑:“请大人起步,三步之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刚想抬腿,李白指着他的脚喊道:匹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蹄”谐“题”,杨国忠顿时尴尬不已。

锦衣卫纪纲宴上出联嘲讽解缙:“塘里水鸭,嘴扁脚短叫呷呷;洞中乌龟,颈长壳硬矮趴趴。

解缙反击:“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暗讽纪纲仗势欺人、不学无术。纪纲怀恨在心,终在解缙入狱后将其冻死雪地。

解缙对完下联,满座皆惊,连纪纲的亲信都忍不住偷笑。次日,京城流传打油诗:“纪纲空有乌龟壳,不及解缙七寸毫。”

徐渭豆芽长字联

明代才子徐渭为卖豆芽老人写了一副奇特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横批:长长长长。

众人不解,徐渭解释应读为:上联:长(cháng)长(zhǎng)长(cháng)长(zhǎng)长(cháng)长(cháng)长(zhǎng);下联:长(zhǎng)长(cháng)长(zhǎng)长(cháng)长(zhǎng)长(zhǎng)长(cháng)。横批:长(cháng)长(zhǎng)长(zhǎng)长(cháng),贴合豆芽生意特点,令人叫绝。

君臣大小老联

乾隆帝出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

要求纪晓岚对下联。纪晓岚稍加思索,便对出:龟有雌雄总姓乌。

乾隆拍案叫绝。此联不仅工整,还暗含对乾隆的奉承(乾隆曾自比“乌龟”长寿)。

万安巧对联

万安是明朝正统年间进士,自幼善于对对。一次,有位远客坐在他家阶前,对着天空吟诵: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万安见状,随口对道:子居右,女居左,世间配定好人。

众人皆竖大拇指称赞。

舒铁香与李鸿章同榜未得重用,登黄鹤楼题联:“同榜贵人多,饶他坐稳青牛,懒向人间谈道德;相逢知己少,愧我重登黄鹤,难从天上觅神仙。”暗讽李鸿章位高权重却无德行。

李鸿章得知后,派人送银千两,舒铁香拒之曰:“我虽贫寒,却不食嗟来之食!”

梁启超为泰戈尔访华集宋词联:“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呼棹过环碧;此意平生飞动,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上联写西湖泛舟,下联记月下作诗,意境交融,传为佳话 。

张之洞出上联“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梁启超对“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生本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后”,既谦逊又不失风骨。

清代李调元赴京途中,遇湖南候补道刁难。候补道出上联:“洞庭八百里,波滚滚浪滔滔,大人由何而来?”李调元对:“巫山十二峰,云蔼蔼雾腾腾,老夫从天以降!”候补道又出拆字联:“四维罗,夕夕多,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李调元以“弓长张,又又双,张生戏红娘,男单女成双”回应。最后候补道以“李打鲤,鲤沉底,李沉鲤浮”挑衅,李调元见蜜蜂被风吹落,对曰:“风吹蜂,蜂扑地,风息蜂飞。”候补道心悦诚服,举杯敬酒:“蜀中文才,名不虚传!”

李调元对完下联,众人皆惊,连船夫都停下划桨喝彩。候补道羞愧难当,次日特备厚礼登门致歉,两人结为忘年交。

从王羲之的智趣防盗到解缙的妙对惊才,这20则对联故事串联起中国文化的璀璨星河。每一副对联都是时代的切片,或讽喻时弊,或彰显才情,或传递深情。它们不仅是文字的游戏,更是中国人智慧与性情的鲜活写照。在平仄对仗间,我们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永恒魅力。

[微风]end[微风]

来源:东方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