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家庭,儿女绕膝,其乐融融;而有的家庭,却只剩下老人对着电话叹气?我们总以为孝顺是孩子的本分,是天经地义。可直到两鬓斑白才猛然发现,那本叫“亲情”的账簿,原来在我们年轻时,就已经一笔笔记下了。这笔账,记的不是钱,而是人心。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家庭,儿女绕膝,其乐融融;而有的家庭,却只剩下老人对着电话叹气?我们总以为孝顺是孩子的本分,是天经地义。可直到两鬓斑白才猛然发现,那本叫“亲情”的账簿,原来在我们年轻时,就已经一笔笔记下了。这笔账,记的不是钱,而是人心。
**正文**
**第一笔账:你种下的是“刺”,就别指望收获“花”**
一个家最怕什么?不是没钱,而是没“样儿”。这个“样儿”,就是做人的德行。老话讲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本教科书,你写的每一个字,都刻在了他们的骨子里。
想想明朝那个叫赵文华的,那可是嘉靖年间响当当的人物。他为了往上爬,认严嵩当干爹,把陷害忠良当本事,连夏言、沈炼这样的国家栋梁都敢动手。他以为自己玩的是权谋,是聪明,可实际上,他是在给子孙后代挖坑。后来他编造“百花仙酒”的骗局被揭穿,贪墨的十几万两白银,成了压垮他家族的巨石。皇帝一怒之下,下令让他子孙三代,用整整六十年来偿还这笔债。
这难道是迷信吗?不,这是活生生的教训。你天天在家算计邻居,占点小便宜,孩子看在眼里,学到的不是精明,而是狭隘。你满口谎言,对朋友不仁,孩子学会的不是生存技巧,而是虚伪。一个在阴影里长大的孩子,你让他心里怎么能有阳光?他连自己都温暖不了,又拿什么来温暖你?所以,别怪孩子长大后跟你不亲,你得回头看看,你当年给他的,是爱的种子,还是一地荆棘?
**第二笔账:你只教他“听话”,没教他“扛事”**
说完德行,咱们再聊点更实在的:本事。
我有个远房表姐,人特别老实,心眼也好。初中毕业就南下闯荡,在东莞的工厂里,认识了她现在的老公,一个韶关山里的伙计。那时候她以为,嫁了人,日子就能换个活法。可真到了婆家,才发现那地方穷得只剩下风景了。
夫妻俩不服输,咬着牙开了家早餐店。凌晨三点就起来和面,晚上十点还在刷锅,结果干了三年,没挣到钱,还把本钱赔了个精光。最揪心的是去年冬天,她爸突发心脏病住院。兄妹几个都赶了回去,她妈拉着她的手,眼泪汪汪地说:“别的都不求,你们几个帮衬着,先把医药费凑齐。”
你猜我表姐怎么说?她红着眼圈,头低得快埋进胸口了,就一句话:“妈,我……我真的拿不出。”她弟弟赶紧打圆场:“姐,你顾好自己就行。”后来她爸出院,她从娘家拿了五百块钱当路费,走得那叫一个狼狈。
有人背后戳她脊梁骨,说她“没孝心”,白养了。可我听了心里却堵得慌。孝顺是什么?它不是一句“爸妈多保重”,也不是一个红包。孝顺,是父母生病时,你能拍着胸脯说“别怕,有我”;是他们需要时,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份底气,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实实在在的本事换来的。
如果父母当年只逼着孩子听话、考高分,却没教会他一技之长,没培养他扛事的能力,那等于亲手递给他一把空枪,却让他上战场去冲锋。当生活的炮火打过来,他连自保都难,又怎么回头来保护你?儿女的“无力”,往往是父母早年“教育”的“结果”。
**结尾**
所以说,别再抱怨儿女的冷漠了,那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的都是我们自己年轻时的模样。你若种下德行,收获的便是尊重;你若赋予能力,得到的便是依靠。
人生就像一场回声,你喊出什么,它就回应什么。亲情这笔账,看似是儿女在还,其实是我们自己在结。想要晚年安详,别等到老了才去庙里烧香,真正的“修行”,在你为人父母的第一天,就已经开始了。你今天播下的每一颗善意的、有远见的种子,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长成为你晚年最踏实的那片绿荫。
以上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和借鉴
来源:热情书签Zg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