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柏林墙轰然倒塌的那一刻,整个欧洲仿佛被炸醒,无数人泪流满面,庆祝着历史巨变。但谁能想到,这场被誉为“世纪转折”的狂欢,竟然为欧陆埋下了数十年危机的种子?来自彭博社(Bloomberg)的专栏作家大卫·马什(David Marsh),在新书中直言不讳:柏林墙的倒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柏林墙轰然倒塌的那一刻,整个欧洲仿佛被炸醒,无数人泪流满面,庆祝着历史巨变。但谁能想到,这场被誉为“世纪转折”的狂欢,竟然为欧陆埋下了数十年危机的种子?来自彭博社(Bloomberg)的专栏作家大卫·马什(David Marsh),在新书中直言不讳:柏林墙的倒塌不是欧洲新生的起点,而是漫长困局的开端!欧洲不仅没能借机重塑繁荣,反而一路滑向衰退深渊,如今甚至成了特朗普和普京手中随意摆弄的棋子。
时间拉回1989年,当时我作为《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驻德国记者,几乎天天追问名流政要:德国何时能统一?连西德总理科尔(Helmut Kohl)都坦言,这种事他有生之年都不敢奢望。大家心照不宣:如果提前布局统一,消息泄露,必遭各方势力破坏,统一就成了泡影。结果,谁都没准备好,柏林墙却突然倒了。科尔当时人在华沙,得知消息时脸色铁青——毕竟波兰对德国变大一直心存恐惧。助手在电话里颤声说:“总理,墙要塌了!”科尔还不敢信:“你确定吗?”历史就这样猝不及防砸在了所有人头上。
墙倒人欢,但欢乐背后是复杂的焦虑。欧洲获得了重新出发的黄金机会,稳定、和平、繁荣仿佛触手可及。然而,政坛精英们却接连做出一系列惊人决策,事后看来,几乎步步走错。冷战结束本应是第五次欧洲力量格局大洗牌,继拿破仑、威廉二世、希特勒、斯大林之后,本该开启新纪元,结果却埋下了隐患。
最初的反应,当然是释放久违的自由与希望。可很快,大家开始担忧一个庞大的德国是否会重蹈覆辙。事实是,美国才是最大赢家,不论是德国还是其他欧洲国家,都被边缘化。美苏冷战结束、苏联解体,欧洲一边欢呼,一边却不自觉被推到了权力游戏的角落。
更致命的是,这场剧变让原本脆弱的全球秩序被公开审判。眼下,欧洲面对两位“疯狂总统”——特朗普和普京——对战后秩序的疯狂挑战,显得无比被动,毫无防备。美国总统特朗普还在白宫展示自己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合影,现场气氛诡异,仿佛在提醒世人:欧洲已不再是主角,仅剩被动围观的余地。
过去四十年,欧洲与美国联手击败了共产主义,用资本主义“教科书”赢得了道德和经济的高地。可自1989年后,欧洲却在能源、防务、工业、货币等关键领域节节败退,对美国的依赖越来越深,甚至被拖入一连串的新麻烦。欧洲人苦不堪言,但又无法自救。
在防务领域,美欧之间始终无法达成真正一致,面对俄罗斯复苏与骚动,误判频频。德法关系逐渐撕裂,东西欧步调乱套。与此同时,中国全球化攻势带来新的竞争压力,正好撞上东欧国家大规模进入全球市场。更糟的是,最近几年中国在产业上强力扩张,对乌克兰战争和地缘政治采取明显亲俄立场,让欧洲安全和经济都陷入新的险境。
最让人瞠目的是德国的能源政策,堪称灾难级失误。默克尔时代,德国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愈加严重,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时,德国竟有55%的海外天然气来自俄罗斯。而在1969-1970年代,西德政府还把20%当作警报线。结果,等到俄军开进乌克兰,德国才发现断气的窘境,不得不临时高价找美国等国家补货,之前拒绝的“贵气”变成救命稻草。2023、2024年德国经济一蹶不振,整个欧陆都跟着黯淡。
英欧关系也从混乱走向崩溃。脱欧公投像一记重锤砸向欧洲,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豪赌失败,英国最终在2020年彻底告别欧盟。没人能说清未来的影响,但欧洲内部的坏消息只会越来越多。
还不止于此,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成了另一大烫手山芋。1999年匆忙上线,太多高风险国家被提前拉入,无疑是德国统一催生的“快进”产物。德国马克——二战后复兴的象征和王牌——被牺牲掉,目的是防止德法决裂,加强成员国贸易、对抗美元霸权、创造繁荣稳定的欧洲经济区。可惜,这些宏愿全都落空,欧洲至今没能兑现哪怕一个。
更尴尬的是,欧元区自带“通缩”倾向,各种救市举措反而让经济萎靡。过去30年里,增长最快的欧洲国家,恰恰都是拒绝加入欧元的。南北分裂日益加剧,欧洲在对抗美中时根本无法合力。2013年,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行长德拉吉(Mario Draghi)无奈感叹:“没人想象到欧元区会出现永久债权人与永久债务国的分裂。”
德拉吉那句“只要有需要,欧元区我们一定会救”的伦敦讲话,如今被奉为传奇,实际上更像是一场政治豪赌。德拉吉知道德国人难缠,一边在公开场合彰显强势,一边悄悄与默克尔建立私人信任。法国经济官员贝努瓦·库雷(Benoît Cœuré)透露,最关键的谈判都是德拉吉和默克尔一对一秘密会谈,旁人根本插不上手。德拉吉的默契最终让德国央行(Bundesbank)被边缘化,欧元区权力格局彻底改变。
默克尔在自传里轻描淡写地写道:“德拉吉是独立行动。”但真实情况是,欧洲的所有大动作,背后都离不开美国暗中推动。德拉吉的讲话,其实是和时任美国财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反复沟通博弈的产物,相关电话记录和回忆录都一清二楚。
今天,这种模式再次上演。德国今年史无前例地放松了政府“债务刹车”,这要归因于特朗普重返白宫让德国不得不自保,而不是所谓的欧洲团结。
卡梅伦如今感慨万千:“货币联盟貌似一度让德国出口如虎添翼,如今风向全变:普京、乌克兰、天然气、中国、特朗普轮番上阵,德国被打得措手不及。”而德拉吉2024年为欧洲委员会撰写的报告,更是一针见血:“如果不做出根本转变,欧洲只会越来越贫困,越来越不平等,安全感持续下降,连选择未来的自由都将逐渐丧失。”
遗憾的是,德拉吉的数十条改革建议几乎全部被束之高阁。今年8月在里米尼(Rimini)的一次演讲中,德拉吉痛心疾首地呼吁:“欧洲必须从旁观者变为主角,必须马上联合行动,不能等到一切都不可收拾时才亡羊补牢!”
法国政治持续动荡,仿佛回到1958年以前的第四共和国乱象,欧洲裂痕越拉越大。更糟糕的是,全球去全球化浪潮、人口老龄化、脱碳、数字化、防务危机、债务压力轮番袭来,欧洲已陷多重困局。
“欧洲总是在危机中锻造。”法国政治家让·莫内(Jean Monnet)的话听起来很励志,但现实却令人绝望。过去二十年,一波又一波的经济冲击变成了无法逾越的障碍,国家间信任荡然无存,危机只会带来更多猜忌和离心力。欧洲非但没有迎来新生,反而加速分崩离析。
欧洲是否已经注定衰败?作者并未绝望,但警告时间已经不多。只有彻底认清自1989年以来的种种失误,才有可能找到自救之路。但如果还是原地踏步,等待的只能是更深的黑暗。
来源:全维洞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