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清华大学在高等研究院所在的楼栋设置缅怀室时,在7天的开放时间里,社会各界前来吊唁的人士络绎不绝。缅怀室门口每天排队都会排几百米。
杨振宁先生走了,我们失去了一位传奇大师。
自从杨振宁先生10月18日传出离世消息后,各界人士纷纷发文悼念。
当清华大学在高等研究院所在的楼栋设置缅怀室时,在7天的开放时间里,社会各界前来吊唁的人士络绎不绝。缅怀室门口每天排队都会排几百米。
当杨振宁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10月24日举行时,各界人士更是纷纷自发的早早的来到八宝山殡仪馆。
大家都舍不得杨振宁先生,大家都想送他最后一程。
当告别仪式正式开始,大家纷纷有序进场,看到灵堂中杨振宁先生的遗像,已经有人忍不住泪流满面。
从清华大学发布的告别仪式现场视频中可以看到。杨振宁先生身体覆盖鲜红的国旗,他安卧在鲜花翠柏之中,葬礼的规格非常崇高。
看到这一幕,网友纷纷直言这是国家对杨振宁先生科研成就和爱国情怀的高度认可。
从现场视频中还可以看到杨振宁先生的妻子、子女和孙辈都现身了。
在灵堂的右侧,杨振宁先生的家属们站成了一排,进行家属答礼。
站在家属列首位的便是翁帆女士。
翁帆穿着黑衣,佩戴白花,因为伤心,她的眼睛已经哭肿了。
看到这一幕,大家都非常心疼。
大家都知道翁帆和杨振宁是灵魂伴侣,他们用21年的时间,将外界的质疑转变成了祝福。
杨振宁在接受杨澜采访时曾说翁帆是上帝留给他的最后一个礼物。
翁帆则说杨振宁是她人生的引路人,他为她创造了纯净的世界,让她活在象牙塔的象牙塔中。
值得一提的是,从决定结婚开始,杨振宁就相信三十四年后大家就会认为他和翁帆的结合是一段浪漫史。
事实证明,他说对了,如今大家的确这么认为。
因此,不难想象,恩爱的两人如今一人离世,另一人有多痛,可想而知。
再看家属列,可以看到站在第三位的是杨振宁的弟媳谭茀芸,她是杨振宁弟弟杨振汉的妻子。
看到谭茀芸,却没有看到杨振汉,很多网友好奇杨振汉到底去哪了?为什么没有来送哥哥最后一程?
实际上,杨振汉也参加告别仪式了。
10月25日,清华大学发布了一条亲友缅怀杨振宁的视频,从视频中可以看到杨振宁也参加了告别仪式。
但可能因为他年龄大了或者身体健康原因,他没有作为家属代表站在家属列进行答礼。
从清华大学发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到,杨振汉大概是在殡仪馆的休息室里。面对清华大学的采访,他回忆了和哥哥的往事。
他说2015年,他在“归根居”住了8天。杨振汉说在这8天里,哥哥对他说了很多话,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哥哥1971年回到中国后,看到中国变化非常大,后来他就写了一本书,名叫《曙光集》。哥哥对他说“中国是真正看到曙光了。”
随后杨振汉透露了哥哥的一个遗憾,他说哥哥对他说“我现在老了,不能够再写一本书了,但是我将来希望,后面的人会有更多的人写这本书”。
在杨振汉之外,我们从家属列中可以看到站在第五位的是杨振宁的次子杨光宇。
从杨光宇往后,大概率都是杨振宁的孙辈。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家属列中产生了一个谣言,该谣言在网络疯狂传播,很多人信以为真。
那么,到底是什么谣言呢?
有很多网友和自媒体说翁帆的妈妈陪着女儿参加了葬礼,在现场安慰女儿,并特意指出站在家属列第二位的就是翁帆的妈妈。
从家属列中可以看到,站在第二位的女子戴着眼镜,留着短发,年龄颇大。
但实际上,这人根本不是翁帆妈妈,而是杨振宁的女儿杨又礼。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2点。
第一点,该女子和杨又礼长得一模一样,她们不仅留短发,戴眼镜。最重要的是她们嘴角标志性的弧度一模一样。
第二点,按照传统,不会让岳母站在家属列进行答礼。一般答礼的都是离世之人的至亲。在杨振宁这块,参与家属答礼的应该是他的妻子、子女和孙辈。
不管怎么说,也轮不到岳母作为家属代表进行答礼。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之所以将杨又礼认成翁帆妈妈,主要源于网络上流传的一张翁帆妈妈和杨振宁的合影。
合影中标注的人还有翁帆的爸爸和奶奶。
从该合影中看,翁帆妈妈和杨又礼的确有相似之处,两人都是短发、戴眼镜,但两人长相完全不一样。
只要认真看一下,都能分辨出来。
因此有些人将杨又礼认成翁帆妈妈是真的分不清,还是故意为之,值得思量。
有意思的是,就是连这一张合影,上面标注的一些信息都是错误的。
合影中杨振宁、翁帆、翁帆妈妈都是真的,但其他两人并不是翁帆爸爸和奶奶。
这两人是杨振宁先生的挚友葛墨林先生和他的夫人秦世芬。
而这张合影来源于葛墨林写作的名为《我知道的杨振宁》一书中。
书中明确标注另外两人是葛墨林和秦世芬。
但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在合影中将葛墨林和秦世芬标注成翁帆爸爸和奶奶,并在网络传播。
别有用心之人是何用意,细思极恐。
因此看到谣言和相关信息,笔者忍不住写下这篇文章,还原事实。
希望大家知道真相,而不是被错误的信息引导,继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行文至最后,笔者希望杨振宁先生的家属节哀,希望他们早日走出伤痛。
杨振宁先生千古!
来源:王珍一的自留地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