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提效益,想做杂交?就得克服阻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6 17:58 1

摘要:正常育种是选同种公牛(或冻精),然后和自家的纯种母牛配,再从后代中选性状好的母牛,不断重复这个流程,这个过程中后代的血统是纯正的,不会产生性状分离(也就是生产表现相差不大)。

前几天写了一篇肉牛养殖模式改革的事情,反响不错,看出来大家对杂交的感兴趣程度很高。这里就聊聊我对杂交的一些看法。

正常育种是选同种公牛(或冻精),然后和自家的纯种母牛配,再从后代中选性状好的母牛,不断重复这个流程,这个过程中后代的血统是纯正的,不会产生性状分离(也就是生产表现相差不大)。

所谓的杂交就是两个及以上能打配合的纯血品种配,第一代(F1代)性状极好,但第二代及以后不能维持基因的稳定性。目前最主流的杂交方式就这么几种:二元杂交、三元杂交、轮回杂交(少)。

目前肉牛养殖比较杂、比较乱,不仅是养殖模式,血统也乱,很多人就看着牛好,就买回家养,实际是什么品种并不关心,这种,是不适合做科学杂交的。

做杂交的前提,是两个来源清晰的品种,没有混血,可以不要求谱系,但是血统一定要相对纯。

二元杂交

欧洲用的最多的二元杂交就是安格斯和海福特,杂交后综合父母代的优点,规避父母代的缺点,让F1代展现出比纯血父母代更优良的性状,长得快,转化率高,肉质相对较好。但缺点是F2代开始就出现性状分离,优良性状不能持续。所以F1代既是终代,不论公母全部育肥。

也因此二元杂交通常被称为终端杂交,因为后代不会返回牛群。该系统提供了最大的个体优势,因为公牛和母亲没有共同的品种组成。

肉牛的二元杂交

目前国内二元杂交能做,但也存在一些困难,比如血统不纯,理论上两个品种之间血缘越远,配合度越高,效益越好。但是国内大部分肉牛基本都有西门塔尔血统。就算看着不像,但是从80年代引进开始,不论黄牛还是品种牛,民间现存的多多少少都混杂了一些西门的血统(系谱明确的品种场另说)。

很多品种场只做纯繁,只生产本品种的小牛,完全不考虑杂交育肥市场。导致部分中小养殖户想做,但是没有实力做,也没有靠谱的杂交牛源。

部分想做的品种场,由于牛的生产周期长(妊娠就要280天),市场不确定,也不敢做。欧洲那边倒是订单制或者拍卖,我们还没有形成这种交易体系。

想做的同志,想要好肉的就杂和牛、安格斯(生长效率慢一些)可以产雪花肉、花纹肉。想要更多肉的杂西门塔尔、利木赞、比利时蓝等等吧(产肉效率高)。

具体选什么牛,和母本有关系,我这里有个表,有需要的可以找我探讨。

奶牛的二元杂交

目前奶牛做二元杂交做的倒是比较多,因为母本很确定也很稳定。而且群体中后20%-40%的牛本来就不是用来生产后备奶牛的,要么奶公牛,要么配肉牛。而且不管配什么肉牛,产肉都比纯奶公要好。

但是有意思的是,国内大部分配的是安格斯或者西门塔尔冻精,国外常用的专门配奶牛的比利时蓝却很少。如果只要肉而不要求肉质的话,比利时蓝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三元杂交

三元杂交是指三个能搭配的纯血品种轮流配种,这个对于纯种场的配合度要求更高。比如A*B=AB,AB*C=ABC……一旦配合起来,会始终保持某个品种的血统占50%,另外两个25%,这样既能保证最大的杂交优势。

但对于我们国内来说,养猪业做的比较好,杜长大嘛。养肉牛的目前来看还没太成功的,需要某个或者某几个公司牵头做,其中我觉得最适合目前国内生产状况的就是二元杂交,这个只要有纯血母本就能做,父本选冻精就可以。

我认为,国内的市场不稳定性让推广杂交育肥体系的阻力很大,有些纯繁场或者育肥场是随着市场波动存在着的,市场不好了,可能就出清了,甚至不养了,对于需要长周期生产、育肥的牛产业来说,这个是不利的。

也有很多场没有杂交这个理念,从建场开始,想的就是纯繁到底。只能说各有各的优势吧。

来源:前沿前端与编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