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存:全球政治与战略》(Survival),由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定期出版的双月刊杂志,发表有独创见解的文章,刊载重要文件及讲话全文以及书刊评论,分析全球政治和战略形势。
期刊简介
《生存:全球政治与战略》(Survival),由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定期出版的双月刊杂志,发表有独创见解的文章,刊载重要文件及讲话全文以及书刊评论,分析全球政治和战略形势。
本期目录
1 欧洲军事自主性:先做什么?
European Military Autonomy: What Comes First?
2 欧洲战略自主之声:鼓点初响
Europe Resolved: The Drumbeat of Strategic Autonomy
3 先发打击对伊朗的风险与收益
The Risk and Reward of Preventive Strikes Against Iran
4 美国 vs 巴西:关税与惩罚
The United States vs Brazil: Tariffs and Punishment
5 收复战略目标:巴勒斯坦政治中的定位重建
Reclaiming Strategic Purpose in Palestinian Politics
6 收容失败:以色列撤出加沙20年后
Failure of Containment: Israel’s Gaza Withdrawal After 20 Years
7 饥饿作为武器:过去与现在
Hunger as a Weapon, Present and Past
8 德国的核选项
Germany’s Nuclear Options
9 法国的核政策与欧洲安全:翻译中的迷失?
Lost in Translation? France’s Nuclear Policy and European Security
10 体内的叛徒:北约的美国困境
The Renegade Within: NATO’s American Dilemma
11 瑞士的中立危机
Switzerland’s Neutrality Crisis
12 战略防务外交还有立足之地吗?
Is There a Place Left for Strategic Defence Diplomacy?
13 中东地区书评
Middle East
14 经济领域书评
Economy
15 南亚地区的书评
South Asia
16 人类纹理:个人即地缘政治
Human Textures: The Personal as Geopolitical
内容摘要
欧洲军事自主性:先做什么?
题目:European Military Autonomy: What Comes First?
作者:Barry R. Posen麻省理工学院福特国际政治学教授
简介:本文探讨了欧洲为了在战略与防务领域实现自主性,首先应优先发展哪些能力。作者指出,单纯强调军事自主而忽略防卫能力建设的顺序和先后关系,可能导致资源错配与安全漏洞。研究主要通过政策分析与战略评估方法,考察北约-欧盟框架下欧洲军事能力的发展路径,并认为欧洲应先在战略投送、快速反应与后勤保障能力上取得突破,再在高级防务技术和军事产业链自主性方面追求深化。如此循序渐进,才能在维持盟友协同的同时逐步提升防务自主权。该论点对于欧盟国防整合及欧洲安全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原文链接:
欧洲战略自主之声:鼓点初响
题目:Europe Resolved: The Drumbeat of Strategic Autonomy
作者: Erik Jones欧洲大学罗伯特·舒曼高级研究中心主任
简介:本文聚焦美欧之间日益深化的相互依存关系,探讨欧洲在追求战略自主过程中应当如何定位自身角色。文章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和贸易数据分析,强调在经济、安全、外交等多个维度上,欧洲必须以渐进、兼顾盟友关系与自主发展的方式推进其战略自主。在论点方面,作者主张“自主”不意味着“脱离”,而是应在保持跨大西洋协作的基础上逐步强化欧洲防务、技术和决策机制的内生性。该研究有助于理解欧洲在新时代中权衡从属与自主之间的张力与路径选择。
原文链接:
先发打击对伊朗的风险与收益
题目:The Risk and Reward of Preventive Strikes Against Iran
作者:Michael Eisenstadt,美国华盛顿中东政策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简介:本文评估美国及其盟友是否应考虑对伊朗实施先发性军事打击的可能性与后果。作者采用政策分析与历史案例对比的方法,探讨先发打击可能带来的战术收益(如延缓核项目、强化威慑力),同时也分析潜在风险,包括地区冲突升级、国际舆论反弹及伊朗更强烈的报复行为。文章论点认为,先发打击虽可能带来短期优势,但难以从根本上阻止伊朗的核进程,反而可能加剧地区不稳定。因此,美国与其盟友在政策选择上需权衡风险收益,并优先考虑外交、威慑与限制措施。
原文链接:
美国 vs 巴西:关税与惩罚
题目:The United States vs Brazil: Tariffs and Punishment
作者:Irene Mia 国际战略研究所拉丁美洲与冲突、安全、发展研究高级研究员
简介:本文聚焦美国对巴西采取的一系列贸易和经济制裁措施,探讨其在双边关系中的动因、机制与影响。论文采用制度分析与政策案例法,剖析美国如何通过关税、报复性政策、外交压力等手段构建“经济惩罚”路径,并分析巴西可能采取的反制策略。作者认为,该策略一方面意在迫使巴西在外交和司法事务上作出回应,另一方面也反映美国将贸易政策工具化、政治化的新趋势。此研究对理解大国间贸易制裁机制、主权与经济安全之间张力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链接:
收复战略目标:巴勒斯坦政治中的定位重建
题目:Reclaiming Strategic Purpose in Palestinian Politics
作者:Ahmad Iqtait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学院高级讲师
简介 :本文分析了哈马斯在 2023 年 10 月袭击以色列后,如何在政治与军事双重压力下,重塑自身的战略定位。作者指出,尽管此次行动在一定程度恢复了巴勒斯坦的国际关注度,但也导致哈马斯在军事力量上被削弱、在治理合法性上陷入困境。文章通过案例分析与政治叙事研究的方法,探讨哈马斯如何借助象征性政治宣示、安全事件与宣传手段,试图重塑其身份与政治目标。研究发现,战略重建不仅体现在对外宣示,更需兼顾内部动员与组织结构调整。哈马斯的行动逻辑显示,在极端冲突背景下,政治目标、符号意义与组织存续相互交织,共同构成其重定位策略。
原文链接:
收容失败:以色列撤出加沙20年后
题目:Failure of Containment: Israel’s Gaza Withdrawal After 20 Years
作者:Robert G. Pinfold伦敦国王学院国际安全讲师
简介:本文回顾了以色列于2005年从加沙地带撤军的“收容政策”,并分析了其20年后的效果。作者指出,尽管撤军初衷是为了减少军事冲突并促进和平,但实际结果却是加沙地区的武装冲突加剧,哈马斯等极端组织的影响力上升,地区安全形势更加复杂。研究采用历史分析和政策评估方法,探讨了撤军后以色列在安全、政治和人道领域面临的挑战。作者认为,撤军未能有效遏制极端主义,反而为其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凸显了“收容政策”的失败。文章呼吁重新审视以色列对加沙的政策,并提出可能的调整方向。
原文链接:
饥饿作为武器:过去与现在
题目:Hunger as a Weapon, Present and Past
作者:Martino Tognocchi意大利帕维亚大学政治与社会科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简介:本文探讨了在战争中将食物作为武器的现象,分析了其对非战斗人员造成的广泛痛苦和大规模受害。作者指出,食物被用作战争工具,导致了人道主义危机和社会结构的破坏。研究采用历史和案例分析方法,回顾了历史上和当代冲突中饥饿作为武器的使用情况。文章强调,粮食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呼吁国际社会采取措施,防止将食物作为战争手段,保护平民免受其害。
原文链接:
德国的核选项
题目:Germany’s Nuclear Options
作者:Eckhard Lübkemeier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高级顾问
简介:本文探讨了德国在当前国际安全环境下的核战略选择。作者分析了五种可能的选项:通过重塑北约保持美国的参与;独立发展成为核武器国家;建立欧洲集体防御体系;加强与盟国的安全合作;以及维持现有的核共享安排。研究指出,德国的核政策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包括国内政治、国际承诺以及对核扩散的担忧。作者强调,在全球安全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德国需要审慎评估其核战略,以确保国家安全与国际责任的平衡。
原文链接: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0396338.2025.2561488
法国的核政策与欧洲安全:翻译中的迷失?
题目:Lost in Translation? France’s Nuclear Policy and European Security
作者:Anna Bartoux法国国防战略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简介:本文探讨了法国核政策在欧洲安全架构中的角色。作者分析了法国核威慑政策的独立性与欧洲安全需求之间的张力,强调法国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如何通过战略对话与合作,寻求在不共享核武器的前提下增强对欧洲伙伴的安全保障。研究指出,法国提出的“欧洲维度”概念,旨在通过加强与欧洲国家的战略对话与合作,提升核威慑的可信度。作者还讨论了法国核政策在欧洲安全体系中的定位,认为在美国安全承诺不确定的背景下,法国的核能力可能成为补充性的安全保障,但前提是欧洲国家在战略上达成共识,并加强防务一体化。
原文链接:
体内的叛徒:北约的美国困境
题目:The Renegade Within: NATO’s American Dilemma
作者:Eyal Rubinson以色列阿里尔大学政治学与中东研究系助理教授
简介:本文探讨了北约成员国美国在联盟内部的独特地位及其带来的战略困境。作者分析了美国在北约决策中的主导作用与其国内政治、军事利益之间的张力,揭示了美国如何在推动联盟扩展和维护内部一致性之间寻求平衡。研究指出,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与北约成员国的安全需求并非总是完全一致,尤其在面对新的安全挑战和地缘政治变动时,如何协调各方利益成为北约面临的核心问题。文章通过案例分析和政策评估,提出了加强联盟内部沟通与协调机制的建议,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战略分歧。
原文链接:
瑞士的中立危机
题目:Switzerland’s Neutrality Crisis
作者:Marcel Berni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军事学院战略研究讲师;Marco Jorio瑞士圣加仑大学国际事务学院讲师
简介:本文探讨了瑞士在当前国际安全环境下的中立政策面临的挑战。作者分析了瑞士在全球安全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如何在维护中立的同时,应对外部压力和内部安全需求的平衡。研究指出,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瑞士的中立政策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以确保国家安全和国际责任的平衡。作者强调,瑞士应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同时保持其传统的中立立场,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安全挑战。
原文链接:
战略防务外交还有立足之地吗?
题目:Is There a Place Left for Strategic Defence Diplomacy?
作者:Nick Childs国际战略研究所海军力量与海上安全高级研究员
简介:本文探讨了在当今全球安全环境中,战略防务外交(SDF)是否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作者分析了战略防务外交在冷战后期的兴起、其在多边安全合作中的作用,以及近年来由于国家安全优先、军事现代化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导致的战略防务外交边缘化。研究指出,尽管面临挑战,战略防务外交在促进信任建设、危机管理和防止冲突升级方面仍具有独特价值。作者强调,为了应对复杂的安全威胁,战略防务外交需要与其他外交手段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安全策略。文章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重新评估战略防务外交的作用,并在政策制定中予以重视。
原文链接:
人类纹理:个人即地缘政治
题目:Human Textures: The Personal as Geopolitical
作者:Nigel Gould-Davies,国际战略研究所俄罗斯与欧亚事务高级研究员,曾任英国驻白俄罗斯大使
简介:本文探讨了个人经历、价值观和人际关系在外交政策与地缘政治决策中的作用。作者结合自身长期外交实践与案例分析,揭示了领导者的背景、信念以及心理因素如何影响国家战略选择和国际事务的走向。文章强调,理解这些“人类纹理”有助于弥补传统国际关系分析中对制度、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单一关注,为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全面的视角。通过研究个人因素对冲突管理、联盟建设以及外交谈判的潜在影响,作者指出国际政治不仅是制度和利益的博弈,更深受个体行为和认知的塑造,这一视角为地缘政治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维度。
原文链接: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0396338.2025.2561498
译者:张泰畅, 国政学人编译员,马来亚大学国防与战略研究专业。
审校:赖永祯 张潇文
排版 | 康桥
本文源于《生存》(Survival), Vol.67, No.5, 2025。本文为公益分享,服务于科研教学,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来源:国政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