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女黑客”卖课被抓包:揭开短视频人设造假黑色产业链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7 19:37 1

摘要:"前首席女黑客直播8小时无人问津?"当你刷到这个励志又心酸的短视频时,是否会忍不住驻足停留?最近长沙警方查处的一起造假案,彻底撕开了这类精心设计的流量骗局。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女黑客"人设,背后藏着怎样的流量生意经?

"前首席女黑客直播8小时无人问津?"当你刷到这个励志又心酸的短视频时,是否会忍不住驻足停留?最近长沙警方查处的一起造假案,彻底撕开了这类精心设计的流量骗局。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女黑客"人设,背后藏着怎样的流量生意经?

假人设背后的流量密码

湖南顺上积教育公司打造的"首席女黑客"可谓精准踩中当代网民的所有痛点:技术大神、女性弱势、职场困境。通过刻意营造"技术高手直播无人问津"的悲情氛围,短短几个月就收割大量关注。警方调查显示,这个所谓的"江苏籍前首席女技术黑客"从头到尾都是剧本创作。

这家主营Python网课的公司深谙流量之道:先编造高科技公司背景,再虚构技术大牛人设,最后用卖惨故事引发共情。这种"三件套"式造假已经成为短视频营销的潜规则。据披露,该公司同时在四个账号运营这类内容,形成矩阵式传播。

造假产业链的冰山一角

这起案件暴露出完整的人设造假链条:从虚构职场背景、伪造专业资质,到编写煽情剧本、雇佣演员表演。涉事公司甚至专门研究平台算法,精准投放"女黑客被埋没"等内容。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造假模式正在被复制。调查发现,类似"前大厂架构师转行外卖""海归高管摆地摊"的剧本在多个平台流传。某些MCN机构甚至会为新账号准备"人设数据库",包含不同职业、学历、经历的虚拟背景模板。

如何识破网红人设骗局

警方提醒消费者注意三个危险信号:一是标榜"内部人员""独家资源"的话术;二是刻意营造反差极大的身份设定;三是强调限时优惠的焦虑营销。正规教育机构都会公示教师真实资质,支持官方渠道验证。

平台方也应承担更多责任。目前短视频平台对学历、职业等宣称缺乏有效审核机制,给了造假者可乘之机。建议建立"人设备案"制度,对教学类账号实行资质前置审核。

在这个人人都有可能被算法选中的时代,保持清醒比盲目追随更重要。正如网警通报所言:"清朗网络空间需要共同守护。"下次再看到令人唏嘘的"大神落难"故事时,不妨先问一句:这究竟是现实困境,还是精心设计的流量陷阱?

来源:耕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