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大战爆发!国产芯片能否逆袭高通?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7 19:39 1

摘要:"你的车机卡顿了吗?"当智能座舱成为购车首要考量,一场关乎千亿市场的芯片暗战正在上演。高通增速断崖式下跌至21%,而国产芯片却悄然攻占九成自主品牌车型——这组反差强烈的数据背后,隐藏着怎样产业变局?

"你的车机卡顿了吗?"当智能座舱成为购车首要考量,一场关乎千亿市场的芯片暗战正在上演。高通增速断崖式下跌至21%,而国产芯片却悄然攻占九成自主品牌车型——这组反差强烈的数据背后,隐藏着怎样产业变局?

智能座舱:从炫技道具到生态中枢

三年前还在比拼屏幕数量的智能座舱,如今已进化成整车智能化核心。高工智能汽车数据显示,2025年前装搭载率突破74.6%,理想汽车的星环OS、比亚迪DiLink平台等自主研发系统,正将座舱从"采购件"转变为"整车定义件"。德赛西威最新财报揭示,其智能驾驶业务收入同比暴涨55.5%,座舱域控制器持续领跑行业。

这种转变背后是用户需求的深层迁移。调研显示,80%车主最常用功能仍是语音控制基础操作,但车企们已开始布局更宏大的生态战场。小米汽车通过澎湃OS打通手机与车机,小鹏将大模型能力注入车载语音,智能座舱正在蜕变为连接人车生活的超级入口。

国产芯片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当高通汽车业务增速从87%骤降至21%,国产芯片厂商却上演了教科书式的逆袭。四维图新证券部透露,超九成自主品牌已采用其MCU/SoC方案,这个数字在2020年还不足30%。这场逆袭绝非偶然,国产厂商采取了精准的三步走策略:

首先在中低端市场建立根据地,15万级车型搭载国产芯片已成标配;其次通过舱驾融合方案实现弯道超车,德赛西威基于高通8775平台的样机证明,单芯片方案可比双芯方案节省20%硬件成本;最终在生态协同上构筑壁垒,比亚迪自研芯片与电池管理系统的深度耦合,展现出国产供应链的独特优势。

系统集成商的新王冠

产业链价值正在发生戏剧性重构。当硬件毛利被压缩至15%以下,华阳集团等Tier1厂商却通过系统集成能力实现利润倍增。上海车展上亮相的舱驾一体方案揭示行业新趋势:一个芯片同时处理座舱交互与自动驾驶,这种跨域集成能力正在改写游戏规则。

值得注意的是,国产方案商展现出更强的场景理解力。针对中国用户偏好,本土厂商率先实现语音控制与车载小程序无缝衔接;面对复杂道路环境,国产舱驾融合方案在拥堵跟车等场景响应速度比国际方案快0.3秒。这些微创新积累,正聚变为国产供应链的体系优势。

大模型时代的终极考验

当行业集体转向舱驾融合,算力争夺战已进入深水区。某新势力品牌产品总监透露:"下一代智能座舱需要同时处理多模交互、环境感知、路径规划,这对实时算力提出极致要求。"目前业内最激进的方案,是将200亿参数大模型部署到车端。

这场算力竞赛中,国产芯片面临真正的生死考验。比亚迪的"天神之眼"、华为的MDC平台都在探索异构计算架构,但要在2026年前实现车规级大模型单芯片部署,需要突破存算一体等核心技术。正如长江存储用Xtacking架构颠覆NAND市场,中国芯片企业需要一次真正的架构革命。

智能汽车的下半场竞赛,本质是芯片与生态的协同之战。当国产供应链突破"能用"走向"好用",一个更值得期待的未来正在展开:也许不久后,当你唤醒车载语音时,回应你的将是完全由中国芯驱动的智慧生命体。这场静默的突围战,终将改变每个人的出行体验。

来源:耕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