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简单来说,就是身体里的“造血原料”——铁,不够用了。铁是生成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关键元素,缺铁后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无法把足够的氧气送到全身,于是人就会出现容易疲劳、脸色苍白、头晕、心慌、指甲薄易断等症状。造成缺铁的原因主要有三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简单来说,就是身体里的“造血原料”——铁,不够用了。铁是生成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关键元素,缺铁后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无法把足够的氧气送到全身,于是人就会出现容易疲劳、脸色苍白、头晕、心慌、指甲薄易断等症状。造成缺铁的原因主要有三类:一是铁摄入不足,比如挑食、节食、素食者容易缺铁;二是铁流失过多,如女性月经量大、胃肠出血等;三是吸收障碍,如慢性胃炎、肠炎等影响铁吸收。预防和改善缺铁性贫血,要做到“吃对、补对、查对”。饮食上多吃瘦肉、动物肝脏、血制品、绿叶蔬菜等含铁丰富的食物,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帮助吸收。若症状明显,应到医院检查血常规和铁蛋白水平,遵医嘱补铁,切忌自行长期服药。
2022年,25岁的徐诗琪是一名来自杭州某家女装淘宝店的签约模特。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拍摄新衣服的上身图,如果碰到旺季,她一天要换二十几套衣服,摆造型、换妆、补光,甚至要跪在地上反复摆姿势,只为了拍出理想的视觉比例,从早拍到晚都是家常便饭。而为了上镜更加好看,徐诗琪几乎不吃主食,平时就吃一些蔬菜沙拉、豆浆或者是水果。甚至有的时候为了更快瘦下来,还会轻断食几天,每天就只是喝咖啡和吃麦片。长时间的节食与熬夜,让她的体重始终维持在42公斤左右,看似完美,却早已透支健康。
2022年5月11日,为了在上新季前维持好身材,徐诗琪已经连着两周只吃蔬菜和代餐粉。拍照这天,她在后台试衣,刚想涂口红,嘴角突然传来一阵刺痛。徐诗琪赶紧看向镜子,这才看到自己嘴角的皮肤已经裂开,还泛着干燥的白屑。她轻轻一张开嘴唇,裂口就渗出一点血。徐诗琪赶紧抹了点润唇膏,随后又伸手去整理衣服,却发现自己的指甲变得薄脆,边缘翘起,中间塌陷,像小勺子一样。甚至化妆师帮她戴配饰时轻轻一碰,指甲就断了一角。那一瞬间,她心里有点慌,因为这几天,她的月经也没来,比往常推迟了十多天。每天早上起床时,徐诗琪还感到一阵莫名的头沉,起身太快就眼前一黑。她总感觉有些不对劲,却又安慰自己可能就只是缺维生素罢了,压根没往心里去。
6月2日晚上,徐诗琪在直播间拍夏装上新。刚开始时还能微笑打招呼,可讲到第五件衣服时,她的声音明显发抖,呼吸急促。慢慢的,徐诗琪的脸色在镜头下越来越白,粉底都遮不住那种灰暗的气色。举起衣服展示时,她的手在抖,指尖泛白,嘴角又被拉扯出一道细小的裂口,疼得她下意识地吸了口气。徐诗琪试图继续介绍,却觉得胸口闷得厉害,脑子发胀。紧接着,她眼前的光线开始漂浮,目光涣散,额头渗出细汗。助理在旁边低声问徐诗琪要不要休息,她只是摇摇头,嘴角还在勉强维持笑意。可那种虚弱像潮水一样涌上来,腿软得几乎站不稳。
直播进行到最后几分钟,徐诗琪举起医件薄纱连衣裙,指尖却轻微颤抖。她努力让自己看上去镇定,可胸口的闷涨感一阵比一阵重,呼吸变得浅而乱。结果话还没说完,眼前的光开始扭曲,耳边的声音像被水淹没。徐诗琪下意识想抓住桌边,却只摸到空气。与此同时,她腿软得没有一点力气,身体像被抽空般往前倾。那一刻,她的眼神突然失去焦距,睫毛轻轻颤了两下,整个人无声地倒下,手里的衣服也随之滑落,布料在地上摊开,发出轻微的摩擦声。助理的呼喊传来,徐诗琪却听不见了。她的头歪向一侧,肩膀轻轻一震后完全静止,呼吸微弱到几乎消失……
当徐诗琪被送到急诊室时,她的脸色几乎透明。护士迅速为她抽血、测压、做心电图。血液标本刚送进检验科,不到十分钟结果就出来了——血红蛋白只有56g/L,红细胞2.5×10¹²/L,血清铁蛋白3μg/L。主治医生皱着眉头在报告单上划出几个红色的危险值:“这是典型的重度缺铁性贫血。”医生解释,这种情况说明徐诗琪体内的铁储备几乎枯竭,红细胞数量锐减,身体无法把氧输送到各器官。难怪她在直播时会突发晕厥,那其实是脑部一度供氧不足的信号。紧接着,护士推来输液架,为徐诗琪建立静脉通道,同时补充葡萄糖与铁剂。几个小时后,随着药液缓缓输入,她的唇色渐渐恢复了一点血色。
清晨的病房安静极了。徐诗琪慢慢睁开眼,鼻尖还贴着氧气管。“医生,我不是时不时也会喝红糖水、吃红枣吗?怎么会变成重度贫血?”她的声音虚弱,带着明显的不解。医生看着她的检查结果,摇了摇头。“红枣和红糖确实含有一点铁,但那是植物性非血红素铁,吸收率不到5%。铁主要来自动物肝脏、瘦肉和动物血。植物里的铁不容易吸收,素食还容易缺乏维生素B12,这些都会让贫血更严重。你几乎不吃肉,又经常节食,铁摄入本来就少。再加上月经量减少、作息不规律、身体长期消耗,时间久了铁储备就被彻底耗尽。”徐诗琪听完怔住了。她从没想过为了镜头显瘦,竟把身体逼到了崩溃的边缘。
医生见她沉默,又轻声补了一句:“你现在的血红蛋白水平,比健康女性低了一半,你的身体已经在透支求救了。缺铁性贫血看似常见,但你这种程度已经危及生命。铁是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没有铁,身体就像工厂没了原料,造不出新血。你晕倒那一刻,其实是大脑缺氧。再拖下去,不仅会造成心律失常,还可能出现心衰、昏迷,甚至猝死。”
随后医生为徐诗琪开了硫酸亚铁片,并叮嘱她按疗程服用:“这是治疗缺铁性贫血最经典的口服铁剂,吸收率高,能有效补足铁储备。”他同时给她配了维生素C,帮助促进铁吸收。”医生语气温和地补充:“吃药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你要从饮食上恢复。每天至少摄入50到100克红肉,每周吃两三次动物肝脏;少喝咖啡和浓茶,它们会影响铁吸收。最关键的是,不要再节食。你的身体已经把信号喊得够响了。”徐诗琪点点头,声音发颤:“我知道了。”
于是出院后,徐诗琪几乎改变了所有生活习惯。她每天早晨准时吃硫酸亚铁片一片,配合维生素C一起服下,从不漏服。医生叮嘱她不要空腹,徐诗琪就坚持早起煮鸡蛋、喝牛奶;中午再吃一小碗牛肉粥。晚上不再吃代餐粉,而是选择红肉、菠菜和少量猪肝。刚开始的几周,她依然会头晕、乏力,但她告诉自己要撑下去。慢慢地,徐诗琪发现手脚不再冰冷,嘴角的裂口也愈合了,指甲坚硬光滑,月经周期也逐渐恢复正常,连助理都夸她看起来气色好多了。
9月12日,徐诗琪按约回到医院复查。抽血化验单递到她手上时,她几乎不敢看。医生笑着说:“不错,血红蛋白已经恢复到118g/L,红细胞计数4.1×10¹²/L,血清铁蛋白也升到了38μg/L。你的身体在恢复造血功能。”徐诗琪接过报告,指尖微微发抖。那一刻,她真切地感受到身体的回暖。医生叮嘱她继续巩固治疗,再坚持一个疗程,并保持规律饮食,徐诗琪笑着点点头,然而,就在她以为一切都在好转、身体终于恢复平衡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变化,又悄悄出现了。
2023年12月12日,这天是徐诗琪妈妈的生日,她特意买了蛋糕,准备亲手点上蜡烛。过去几个月,她的气色一直不错,但那天早晨醒来,徐诗琪却莫名觉得浑身发沉,像被抽走了力气,她安慰自己也许是前几天拍摄太累。可刚坐下没多久,她的心口便一阵微闷。妈妈笑着让徐诗琪帮忙切蛋糕,她刚拿起刀,就感到一阵头晕,眼前的烛光轻轻晃动。她强撑着笑,却觉得手臂发软,刀差点滑落。突然,一股温热的液体顺着鼻腔流出,徐诗琪下意识抬手一抹,指尖沾满鲜红。妈妈慌忙递纸巾,她却发现鼻血止不住。那一刻,徐诗琪的脸色苍白得几乎透明,嘴唇失去了血色,额角的冷汗一滴一滴滑落。
她轻轻呼吸,胸口却越发发紧,连说“没事”这两个字都变得困难。几分钟后,徐诗琪的头越发沉重,眼前的画面开始模糊。她试着想站起来,却发现腿像灌了铅一样沉。妈妈忍不握着徐诗琪的手,她的手指却冷得发抖。她勉强露出一个笑容想安慰母亲,但那笑容还没完全展开,就被一阵突如其来的眩晕吞没。徐诗琪的身体猛地一晃,蛋糕上的蜡烛还没来得及吹灭,她整个人已向后倒去。妈妈惊叫着去扶,只感觉她的身子轻得吓人,毫无力气。徐诗琪的眼睛半睁着,眼底泛着灰白,呼吸急促又浅。几秒后,她的意识彻底模糊,唇色发紫,脖颈上的血管几乎看不见跳动。妈妈吓得连声呼喊她的名字,却听不到回应……
救护车抵达医院时,徐诗琪已呈浅昏迷状态。医生迅速为她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并抽取静脉血送检。不到半小时,血常规结果出来:白细胞计数达68×10⁹/L(正常4–10),血红蛋白仅为72g/L,血小板下降至32×10⁹/L(正常100–300)。主治医生眉头紧皱,立即补做网织红细胞计数、外周血涂片和凝血功能检查。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量未成熟的原始粒细胞,几乎占据了血液画面。为了进一步确诊,医生又安排骨髓穿刺检查。几分钟后,骨髓标本被送往病理实验室。医生低声叮嘱护士:“她的血象非常异常,要尽快做染色分析和流式细胞检测。”
次日凌晨,骨髓报告传回。医生对比结果后神情凝重——原始粒细胞比例高达78%,骨髓增生活跃,红系明显减少,粒系异常增生。流式细胞学检测提示:CD13、CD33、MPO阳性。最终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型)。医生走到病床前,对着徐诗琪和她的父母,语气缓慢而清晰:“你的骨髓造血系统几乎被异常细胞占据,这也是你频繁鼻出血、极度乏力、晕厥的原因。”
医生说完后,整个病房陷入一片死寂。下一秒,压抑已久的哭声如同决堤。徐诗琪的母亲猛地跌坐在地,哽咽着拽住医生的衣袖,声音嘶哑到几乎破裂:“医生,你们是不是搞错了啊?我女儿好端端的怎么就得了白血病啊?你们不是说她只是缺铁性贫血吗?不是说已经好转了吗?硫酸亚铁她每天都吃,按时复查,饮食也都照做,为什么还会变成白血病?为什么没人发现??!”
徐诗琪的父亲的情绪彻底崩溃,眼眶通红,声音颤抖却愤怒:“这怎么可能啊!我女儿多自律啊!吃药不落一天,饮食也照医生交代的做,她以为自己快好了,还说下个月要接更多拍摄!你们不是说贫血能恢复吗?她年轻健康,怎么可能突然变成白血病?是不是你们没检查彻底?是不是早就有迹象,只是没人重视?!”
母亲哭到气息紊乱,双手紧抓着检查单,几乎无法说出完整的句子:“她不是一直都在努力吗?为了工作熬夜,为了我们不敢说身体不舒服……后来听医生的话,好好吃饭、吃药,血色也好了。五一还跟我说要带我们去三亚玩。为什么……为什么说好转的人,几天后就病危?白血病是怎么突然来的?这不是天灾,这是你们的失职!”
质问声一浪高过一浪,医生们一时间无人作声。主治医生深吸一口气,只能硬着头皮开口:“徐诗琪的治疗过程是符合规范的。她确诊为重度缺铁性贫血后,及时口服铁剂,复查指标也确实好转。直到最后一次体检前,她的血红蛋白、铁蛋白值均处在恢复区间。白血病的出现太突然,我们怀疑是造血系统在恢复过程中出现异常突变……”
话还没说完,母亲的哭声再次打断:“异常突变?复查的时候你们天天说恢复得不错,我们才安心啊!你们只看数字,不看人!她的手指越来越白、晚上越来越累,你们为什么没查?为什么没人再做一次骨髓检查?如果早点发现,是不是就不会这样?!”
现场气氛一度失控,医院不得不连夜召开病情复盘。主治医生调阅了徐诗琪的全部病历:从最初血红蛋白仅56g/L、铁蛋白3μg/L,到服药三个月后升至118g/L、铁蛋白38μg/L,一切看似恢复正常。体检、血象复查均未提示异常。直到那次突然晕倒前,没有任何预警信号。医生反复对比化验单、影像学资料、复查记录,却依旧找不到那条被忽略的线索——她的白血细胞,在那短短几周内,已经开始无声暴涨。
复盘会议上,血液科主任亲自主持调查。那是一位从医三十多年的老专家,主持过国家重点课题,也见过无数疑难危重病例。他曾多次在业内会议上被邀请作报告,但这一次,他看着那厚厚一摞徐诗琪的病历资料,眉头深锁。这位年仅二十五岁的年轻模特,从缺铁性贫血到确诊白血病,病程之短、变化之剧,几乎颠覆了他过往所有的临床经验。
主任首先核对了病史:徐诗琪没有家族遗传性血液疾病,也无辐射、化学药物暴露史;她生活规律,无酗酒、吸烟等不良嗜好;既往体检中肝肾功能正常,也没有慢性肝炎、贫血性肾病等基础病。她没有服用任何影响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也无病毒感染史。按理说,她的体质和生活习惯都不属于高危人群。
主任又调阅了徐诗琪从最初确诊重度缺铁性贫血到后期白血病确诊前的所有检验数据,对照血常规、铁蛋白、骨髓象、染色体及流式细胞检测报告,逐项排查。硫酸亚铁用量规范、依从性良好,复查时各项指标稳定,未出现异常变化;血液生化指标显示造血恢复正常,红细胞形态规则;即便是最后一次复查,白细胞也仅略高于上限。理论上,她是一个康复进程良好的患者,不可能在短短一年内突发急性白血病。
主任的思路陷入了僵局。他反复翻阅病历,重新核对每一张检查报告——从硫酸亚铁服药时间、餐后吸收情况,到每次血象变化曲线,再到她的体重波动、月经记录和用药依从性。所有细节几乎无懈可击。他轻声自语:“这姑娘太年轻,也太认真了。药吃得比别人都规范,饮食配合得比标准还严格。她没有任何危险因素,却在三个月后突变成白血病……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偶发的基因突变,还是某个极隐匿的免疫反应?”主任盯着那份骨髓报告,沉默良久。纸面上那行冷冰冰的字——‘急性髓系白血病’,像一把锋利的刀,划开了他三十年行医生涯中最无法释怀的疑问。
主任最终决定请徐诗琪的母亲来,希望从生活细节中找到线索。他语气温和,却直截了当地问:“我想了解一下诗琪最近的日常,尤其是饮食、作息和服药情况,有没有什么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变化?”母亲边哭边答:“她一直挺注意的啊,红肉、牛肝、猪血这些都照吃,药也一粒不落。我还特地给她炖过猪肝枸杞汤,她都喝。她说自己身体虚,怕贫血再犯,一点都不敢马虎。”
主任点点头,继续问:“她平时是不是常熬夜?工作压力大会不会影响睡眠?有没有再次节食、减肥的情况?”母亲连连摇头:“没有,她后来身体好了,反而更规律了。拍摄虽然多,但每天都能按时休息。她这孩子脾气好,不急不躁,从不乱折腾,也不再刻意节食。”主任的表情却越来越凝重,他又追问:“那有没有出现过其他出血?比如牙龈、皮肤淤斑,或者有没有服用过不明的补品、保健饮品?”
徐诗琪的母亲怔了一下,眼圈发红,声音颤抖:“她最近老说牙龈有点出血,以为上火,我还让她多吃水果。她还说腿上有几块青一块紫的印子,说可能是撞的……我们谁能想到那是病的信号?她不喝保健品、不喝减肥茶,怎么会突然得白血病?”说到这,徐诗琪的母亲再也忍不住,泣不成声:“她那么听话,一直小心着过日子,为什么最后会得这种病?我们到底忽略了什么?”
会议室陷入长久的沉默。主任的眉头紧皱,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他脑海里反复闪过“牙龈出血”“皮下瘀斑”这两个关键词。他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向档案柜,调出徐诗琪最后一次复查的血象记录。果然找到了之前多次提到、但始终未被放在重点线索。
主任反复思考之后,但他并未向家属说明,而是顺势将话题引向这一细节,反复确认徐诗琪在这个特定生活习惯上的频率与方式。几轮追问后,主任的眼神沉了下来,总算找到了事情的罪魁祸首。得知真相的母亲颤抖着声音:“你是说……我女儿一个好好的健康人,就因为这个细节没人重视,所有才……得了绝症?”
主任沉重地点了点头,缓缓道:“这是一例非常典型、却又极容易被临床忽视的案例。近年来我们接触到不少年轻女性,明明贫血治疗规范,血红蛋白也有一定提升,却依然并发各种并发症。徐诗琪的情况就是其中的典型,她一直按医嘱规律服用硫酸亚铁,但她这三个服药习惯,却在无意间改变了身体的内环境……”
主任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硫酸亚铁的确是贫血治疗的一线药物,它能有效补充铁元素、促进血红蛋白合成,理论上安全、稳定、疗效确切。但并不代表每天坚持服用、定期复查就能高枕无忧。徐诗琪所犯下的这三个小错误,很多女性患者也常常忽视,它们看似无关紧要,但却在不知不觉间改变着血液系统,将人引上了绝路啊……”
细节一:长期饮用咖啡与铁吸收的抵消效应
徐诗琪在恢复期的生活里,有一个几乎每天都会重复的小习惯——她喜欢在吃完早餐后喝一杯黑咖啡。作为模特,她早已习惯用咖啡提神、抑制饥饿,也觉得那是维持清醒和身材的一种温柔自律。即便生病后,她依旧坚持这个仪式感十足的早晨。她服完硫酸亚铁片后,便习惯坐在阳台边啜饮那杯热咖啡,看邮件、看新一季的拍摄安排,从未意识到这看似平常的一杯,却几乎抵消了她努力补铁的全部效果。
咖啡中富含鞣酸与多酚,这两种物质会与铁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复合物,使得本应被吸收的铁元素在肠道中被锁住。在体内铁含量本就不高的徐诗琪身上,这样的干扰影响格外明显。每当她以为身体在逐渐恢复,事实上她的血液造铁过程却被悄然阻断。血红蛋白在短期内虽有回升,却始终维持在边缘水平。
更隐蔽的是,长期依赖咖啡让她的胃酸分泌受到影响。胃酸本是帮助铁离子转化与吸收的重要介质,而过多咖啡因的刺激,会让胃酸浓度下降,从而让铁的吸收效率再度降低。久而久之,身体内部的铁储备虽看似稳定,实际早已处于临界状态。徐诗琪仍然每日在镜头前笑着,却不知那杯带着香气的咖啡,正悄悄掏空她体内最后的血色。
细节二:高蛋白饮食与肝脏代谢的双重压力
恢复期的徐诗琪,为了防止贫血复发,几乎把补铁与吃高蛋白画上等号。她认为,只要吃得够营养,就能把失去的健康补回来。于是,每一餐都少不了牛排、猪肝、鸡胸肉。她把营养当作安全感,却忽略了身体的负荷。长期高蛋白饮食会增加肝脏与骨髓的代谢压力,尤其在贫血恢复期,肝脏是储存铁的重要器官,负担越重,储铁调节就越紊乱。
徐诗琪的饮食安排几乎没有间断过。早上鸡蛋牛奶,中午瘦肉粥,晚上红肉与蔬菜。表面看起来完美,却让她的肝功能指标在无声中波动。肝细胞长时间过度代谢,会导致铁的储存与释放机制出现异常,部分铁元素无法正常被运用,反而沉积在肝细胞中,形成一种假性富铁状态。检测时血清铁蛋白升高,却并不代表有效铁增多。
当她复查时,医生看到指标理想,但这只是身体在自我误导。内部的造血系统其实早已被高代谢压得喘不过气。肝脏供铁紊乱,骨髓得不到原料,就会出现异常分化与细胞突变的风险。对于一名年轻女性而言,这种过度的营养补偿反而成了潜在的推手,让体内造血细胞开始混乱生长。看似健康的饮食习惯,最终让身体误入一场隐匿的崩坏。
细节三:长期轻度失眠与造血系统的崩解
徐诗琪出院后,不再节食,也不熬夜拍摄,但她始终没能真正睡好。模特行业的节奏让她习惯性紧张,她常在半夜醒来,脑子里盘旋着第二天的拍摄计划。每当睡不着时,她就刷手机、看剧、喝一杯温牛奶再尝试入睡。她并不知道,长期的轻度失眠正在慢慢削弱她的免疫与造血系统。
睡眠是造血系统修复与再生的重要时段。夜间,骨髓会加速分裂新的造血干细胞,而这种过程极度依赖稳定的激素平衡和神经系统的调节。徐诗琪睡眠时间不固定,入睡困难、易醒、早醒,让身体无法维持规律的内分泌。肾上腺素和皮质醇长期升高,造成慢性氧化应激,干扰造血干细胞的分化过程。
在这种状态下,骨髓的造血功能逐渐紊乱,部分细胞出现异常复制。起初只是轻微的疲倦、早起头晕,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细胞突变的积累成了引发白血病的导火索。睡眠紊乱还使身体对铁剂利用效率下降,导致血液系统持续在紧绷边缘运转。她的脸色在镜头前越来越亮白,眼神却愈发空洞。没人注意到,这并非健康的白,而是一种深层的失衡。身体在维持外表光鲜的同时,内部的造血机制已濒临瓦解。
内容资料来源:
[1]王洪.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血液检测的临床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08):146-147.
[2]何莹.血液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对巨幼细胞贫血的临床检验价值[C]//榆林市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医药研究论坛论文集(三).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23:7
[3]程思,郭晓静,杨丽玲,等.自动血液分析仪红细胞参数检测对贫血诊断准确率[J].云南医药,2022,43(04):68-70.
(注:《25岁女子缺铁性贫血吃硫酸亚铁,1年后白血病,医生惋惜:没注意这3个细节》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来源:三秦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