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7日,“我们的山河故事”中国戏剧家协会“戏剧文学讲师团”山东行暨“曹禺奖”获奖剧作家改稿活动在山东济南拉开帷幕,旨在通过“采风创作+改稿指导”的双轨并行模式,让剧作家在触摸齐鲁文化脉搏中汲取创作灵感,让青年戏剧人才在名师指引下成长成才,为山东戏剧事业高
10月27日,“我们的山河故事”中国戏剧家协会“戏剧文学讲师团”山东行暨“曹禺奖”获奖剧作家改稿活动在山东济南拉开帷幕,旨在通过“采风创作+改稿指导”的双轨并行模式,让剧作家在触摸齐鲁文化脉搏中汲取创作灵感,让青年戏剧人才在名师指引下成长成才,为山东戏剧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表示,戏剧首先是文学,而且是最高级的文学,它是文学皇冠上最为璀璨的明珠,如果忽视了戏剧的文学性,就等于舍本逐末,舞台上布景与表演再华丽也难掩灵魂的空洞,“因此,我一直希望所有的戏剧工作者都要重视‘一剧之本’,将文学性作为戏剧的核心追求,让戏剧回归文学的本质,让舞台充满思想的力量。这也是中国剧协致力于打造‘我们的山河故事’曹禺戏剧文学讲师团这一品牌的初衷”。
在陈涌泉看来,齐鲁大地正是滋养“思想型剧作家”的沃土,“这里不仅见证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盛景,更孕育了影响深远的儒家文化,这些都是戏剧创作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思想富矿’。愿剧作家们在此‘寻根溯源’,将千年思想智慧转化为观照当下的创作视角,让戏剧作品既饱含文化厚度,又兼具思想深度与时代温度。”
与此同时,山东还是戏剧事业的“沃土”与“高地”,“这片土地孕育的戏剧力量,始终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从明清时期《宝剑记》《桃花扇》的经典传世,到近年来《沂蒙山》《燕翼堂》等优秀剧目的惊艳亮相,山东戏剧始终扎根本土文化、紧跟时代步伐——既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书写着新时代齐鲁大地的精神风貌。在这里,济南泉水文化‘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生活诗意,淄博齐文化‘变革务实、包容开放’的进取精神,以及蓬莱仙境文化中‘碧海丹心’的浪漫气韵,都为戏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宝库。对于剧作家而言,行走在山东,不仅是与历史对话,更是与时代同行。”
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剧本》编辑部和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承办。
记者:石晓丹 编辑:俞丹 校对:刘恬
来源:热点情报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