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江淮·创新之问】合肥:创新先行 产业升级 迈向“新高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7 19:59 1

摘要:省委“创新之问”提出的47个问题,抓住了全力往前赶的关键,切中了跨越式发展的要害。合肥市主动领题、专注破题,聚力增强创新动能、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绿色转型全力解题,切实答好“创新之问”。

省委“创新之问”提出的47个问题,抓住了全力往前赶的关键,切中了跨越式发展的要害。合肥市主动领题、专注破题,聚力增强创新动能、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绿色转型全力解题,切实答好“创新之问”。

“如何以合肥滨湖科学城实体化改革为牵引,有效发挥高能级创新平台作用,让静态的科教资源优势动起来、活起来?”面对47个“创新之问”的第一问,合肥市将滨湖科学城实体化改革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推进,成立改革工作专班,今年以来先后6次专题调度、4次现场办公。印发《合肥滨湖科学城实体化改革近期重点任务清单》,压实年内15项重点改革任务,清单化、闭环式推动工作落实。

合肥滨湖科学城管委会党工委委员 副主任 张生

创新之问,需要我们深度思考、深入调研、深化创新,我们围绕厘清有关部门与属地政府的“权责利”关系、服务保障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系列成果,并转化为具体方案。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创新是最好的回答。针对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每年发布的近200项衍生技术在转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高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高风险回报的特点,合肥滨湖科学城加快完善“沿途下蛋”链路,通过建设高水平专业孵化器、构建总规模约127亿元的合肥滨湖科学城基金投资体系等,在推动本地静态科技资源优势动起来、活起来的同时,积极吸引省外高水平人才、高技术成果来合肥创新创业,目前已投资了包括曦合超导、聚变新能在内的一批科创项目。

合肥曦和超导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段旭

答好创新之问,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同心合力。在政府搭建的转化平台和专项基金支持下,我们成功地将聚变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未来产业领域的超导、低温设备的相关仪器。

科技创新是安徽的金字招牌,也是合肥的最大优势。面对省委的“创新之问”提出的“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破解创新链产业链‘相望难相见’问题?”,合肥市科技部门提出构建有组织、有目标的成果转化服务网络,通过创新探索“城市合伙人”模式,培养“专职”技术经理人、加强应用场景搭建等举措,促进技术裂变和成果转化。

合肥市科技局成果转化处处长 卫虓夫

把“问题清单”变为“创新清单”,推动5个市级专班转型为技术经理人事务所,实现人员专职化、运作市场化与专业化,培育硬核科技企业和优秀科技企业家。

安徽科技大市场技术经理人盛子杰,这几天正在与合肥清瓷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沟通企业投融资及中试产线建设情况。保姆式的贴心服务,让这家企业迈上发展快车道。

安徽科技大市场技术经理人 盛子杰

如何将“纸面上”的优势转化为发展中的胜势?我们这些技术经理人专班人员由“兼职”转变为“专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产业协同”转变。

“如何破解高耗能产业发展困局,加快发展绿色生产力?”合肥市一方面扎实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另一方面加快实施“一企一策”节能降碳升级改造。江淮汽车新港基地就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大规模应用了地源热泵空调、水蓄能系统、光伏发电系统等绿色技术,促进能源结构的清洁低碳转型。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制造事业部设备能源部部长 张政

江淮汽车零碳产业园的创建,不仅使企业很好地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同时促进了江淮汽车产品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赢得发展先机。

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环处 副处长 王淑敏

答好创新之问,就要敢为天下先,解放思想。通过提高新上项目能效准入,开展节能服务进企业,建设绿色体系等措施,破解高耗能产业发展困局。

以创新开路、靠创新破局。今年上半年,合肥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514.7亿元、增长6%,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1-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6%,高于全国7.3个百分点,连续21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副主任 王宏耀

答好创新之问,既是合肥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更是书写时代新篇章的必答题。我们要聚力增强创新动能、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绿色转型,为合肥高质量发展构筑更坚实基础、积蓄更充沛动能。

来源|安徽新闻联播

来源:小王话汽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