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方能阅读正文《新周期已经两年了,从不相信到不甘心,我还来得及么?》
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方能阅读正文《新周期已经两年了,从不相信到不甘心,我还来得及么?》
昨天我在讲新周期的时候,有个读者的留言很有意思。
他说,号称国内巴菲特的段永平,在美国投资,买的都是科技股,到了国内,买的却是茅台。
这里面几个意思?到底是他本人的屁股问题呢?还是不看好呢?
你这个问题,远比你自己想的复杂得多。
首先,段永平并不是木头姐,木头姐才是你说的只投高科技,段永平很大程度上,还是像巴菲特一样,只能说,他也投科技。
他们那种风格与其说是价值投资,不如说是未来利润折算成估值的投资法。
也就是说,我可以通过计算,这家企业5年后,10年后,他的市场会有多大,他的利润会有多大,把这个算进股价里,得出未来5年,10年的预估股价。
这里面我不展开了,会计算企业估值的读者都明白我在说什么。
我们来看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比如特斯拉。
特斯拉的电车领域,增长空间是比较有限的,但除此之外,他们还有软件,有储能,有自动驾驶,等等等等。
你比如美国大力发展AI,要搞这么多算力中心,储能是避不开的。
储能有点像什么呢,我们农村地区,经常有企业找上门,问你租房顶。
就是在你家屋顶上布满太阳能板,收集的电,它要存储起来,然后再卖给电网。当然,也可以供电给你们家的电器使用。
那么特斯拉的这个储能部门未来的市场,利润,都是可以预估的,这些东西都可以折算成日后的股价。
自动驾驶就不用讲了,大家都知道那是啥玩意。
这是一套企业未来股价的计算方法,如果你算出来,未来的价格远高于当下,就可以考虑买入。
反之,未来的股价还不如当下,就说明当下已经严重透支,是情绪面在支持股价,而非基本面。
这种估值法,是巴菲特,段永平这类投资人,所常用的。
那我们来想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在美国,为什么可以这么去估一个科技企业?
要知道这可不是卖巧克力的,不是卖糖水的,这可是高科技。
一个高科技的企业,我凭什么认为你当下市场占有率是30%,5年后就能到50%?
我凭什么认为你当下的利润率是30%,五年后还能保持在30%?
答案很简单,因为是美国嘛。
你在美国本土做生意的难易程度,和你在国内做生意,是不一样的。
这里面的差别几乎相当于你在北京地区参加高考,和你去河南地区参加高考。
我举一个大多数人应该熟知的例子,比如小米。
小米当年发布第一款手机的时候,定价是多少?是1999。
你知道成本是多少?是2000。
也就是说,亏本赚吆喝。
就这,都不是雷军最初的想法,他最初准备卖1499,一台亏501,亏个几十万台。等日后起量了,供应链成本降下去了,再回本。
你想想看,这种事,在美国,会发生么?
你啥时候见苹果赔本赚吆喝?
库克的策略从来都是加价不加量,也就是不搞创新,靠垄断不断的提高利润率,以至于巴菲特才会看上苹果。
巴菲特是不买科技股的,乔帮主去世后,做财务的库克把苹果变成了手机领域里的可口可乐,巴菲特才看上他了。
巴菲特喜欢的就是这种玩法,垄断,加价不加量,提高利润率,然后回购自家公司的股票,提升股价,给股东以回报。
你要知道段永平当年是干啥的,OPPO,VIVO,都是他旗下公司出来的。
段永平说不懂手机,就没人懂了。
段永平说不懂国内的科技企业的竞争模式,就没人懂了。
所以你想想看,你拿着美国那套估值法,在国内,你怎么去计算科技企业?
你算不出来的。
因为竞争太多了,你想想看当年雷军有多难,别说华为做手机,连罗永浩这个本该说相声的,都去做手机了。
在国内,就没法用苹果的策略,你不降价,有的是人降价。
这才是国内的竞争烈度。
别说高科技企业,要不停的考验你能否推陈出新,哪怕是综合体里面那些做餐饮的,都每三年换一波。
无它,国内客户的口味很刁的,吃几年就腻味了。
这种事儿,在美国,谁惯着你呀。就这么几家店,就这么几个口味,你爱吃不吃,爷还不伺候呢。
老美里面没有那么多奋斗者,没那么多人爱赚钱。
否则你换个角度想想,你把特斯拉拿回国内,你让他咋玩?
你造电车,马上一群人造电车,你造储能,开玩笑,国内到处都是玩储能的。
你的软件还想卖钱?国内的软件都是免费送的,不赚钱,交个朋友。
所以你按照巴菲特,段永平在美国的那套估值法,挪回来你就没法估。
你根本弄不灵清会有多少竞争对手横向里杀出来,跟你打价格战,或者别人一个爆款,把你KO了。
换言之,段永平只是因为太懂国内的商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所以他认为,那套适合美国的估值法,跟这儿,不好使。
明白这意思么?投资方法有一千种,不是只有他习惯的那种,但是每个成熟的投资人,只能做自己的交易系统。
而按照他的交易系统,国内的,他没法做。
这才是原因,而不是他不看好我们的科技。
他自己做科技的,他很清楚如果美国完全放开市场,任由我们按照国内的价格去冲,美国的很多企业都是扛不住的。
实际上,你去看电车,我们在海外的售价比国内高一倍,都能对当地产生剧烈冲击。
你真要是允许按照平价,让我们在欧洲,在美国随意卖东西,那就等于你把河南考生全都送去北京,那得卷成啥样。
所以你站在资本的角度,你就会明白,资本天然是渴望垄断的,是需要一个护城河的。
俗称我就是要往贵里卖,才有利于资本的回报率。
当然,这件事本身,就跟我们昨天在新周期的第一个话题里面讲到的人类这几百年来的主线是打破垄断矛盾了。
但这不稀奇。
人类不是每一步都前进,是走三步退一步再走三步,曲折前进的。
你坚持打破垄断,坚持这么往死了卷的过程中,你是极痛苦的。
就像国内很多投资人自嘲的那句话,不赚钱,都学技术了。不像老美的金融市场,除了赚钱,没有任何收获,什么技术都学不到。
这就是过程中的痛苦。
因为人家把自己的市场保护起来了,或者说,人家选择了闭关锁国。
那么你就会渐渐的堆起堰塞湖,就像昔日大英之于大清,美国之于欧洲,都是要先堆起堰塞湖。
这个过程就是不赚钱,学了一身技术。
直到你的军力超越对方,堰塞湖打开了,对方的市场不得不向你打开了,那一瞬间,你忽然发现,该你吃大肉了。
而我们当下,也只是站在这个漫长的,4,50年新周期的,头两年。
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方能阅读正文《新周期已经两年了,从不相信到不甘心,我还来得及么?》
来源:碧树西风的记忆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