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亿打了水漂、拳馆欠薪和会员退费风波没消停,婚礼上的失态把“面子”也搅碎,孩子打生长激素又被推上热搜,紧跟着他在2024年12月宣布2025年重返拳台——一连串的起伏把这位昔日拳王按进现实的浪潮里
两亿打了水漂、拳馆欠薪和会员退费风波没消停,婚礼上的失态把“面子”也搅碎,孩子打生长激素又被推上热搜,紧跟着他在2024年12月宣布2025年重返拳台——一连串的起伏把这位昔日拳王按进现实的浪潮里
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相互成就”
同城的两条轨迹,兜了很久才碰头
冉莹颖从小就没享过什么轻松,父亲早早离开,懂事得有点让人心疼,放学回家先抹桌子、洗碗,假期跑厂子打零工,她对自己说要读书要出人头地
后来考到北大光华,进央视做证券节目主持,镜头前的她专业又稳当,看得出那股攥紧命运的劲儿
邹市明则是被“打架的委屈”推到拳台上,少年时被女孩子欺负留了疤,爱上成龙电影,练过一阵武术,16岁被拳击教练一眼挑中,改了道
2003年世锦赛拿下中国拳击历史上的第一枚奖牌,拳王雏形从那时开始显影
两人缘起于一次回乡活动
烈日底下,她衣着得体,额头挂汗还不乱,环节一项项对得很紧,这份劲儿让他彻底改观,于是靠近、再靠近,终于走到一起
感情也不是坦途,比赛前他怕分心,狠心提出分手,她没闹,转身就走
等他夺冠,第一时间去把人追回来
结婚后她做了个重的选择,辞了央视,全力支持他的拳击生涯,怀孕也跟着他全国飞
那段时间,他拿奖拿到手软,家里也顺顺当当,看起来像奔着“幸福标准答案”去的
真正的拐点,是2017年他与经纪公司盛力世家分手,决定自己干,把“拳击之外的人生”押在创业上
他们自信满满,认为有名气、有管理背景,拳馆这事儿一定能成
于是把场馆直接落在上海核心地段,铺到足足18000平方米,器材一件件都是进口顶级
这句数字很刺眼:18000平方米,烧钱和运营的难度也随之几何级上升
刚开业时,夫妻俩都认定“开门就能回本”
可现实不肯配合
愿意让孩子吃拳击这份苦的家长不多,价格也不低,客源远没想象中那么乐观
场馆大,成本大,钱像水一样往外流
到2023年10月和2024年4月,欠薪的消息两次被曝出来,会员退费也开始追讨,拳馆的困局被彻底摊在公众面前
之后拳馆关门,房子卖了几处,名牌包也打包去变现,生活从富足掉到了紧巴
2024年1月,他在直播里承认创业失败,但否认所谓“中年返贫”,说只是投入了部分积蓄,这句辩解听着有点苦涩,也能理解他不想被“失败标签”钉死
屋漏偏逢连夜雨,小儿子皓皓被评估身高偏矮
冉莹颖给11岁、身高136.6厘米的儿子注射生长激素,12月14日发视频后话题冲上热搜,19日又晒出“25天长高1.4厘米但情绪崩溃”的情况,引发更多争论
有人理解她的焦虑,有人反对把孩子当“项目管理”
这件事没有标准答案,但看着孩子情绪起伏,谁都不好受
生活里也有不那么好看的片段
朋友婚礼上的抽奖,本该是轻松一刻
她一手酒一手话筒,上台说了些不合时宜的话,还仰头喝了一口,场面顿时尴尬
他站在旁边,脸色僵住,手不知道往哪放
视频传上网
“不给留面子”“不分场合”的评论扑面而来,昔日拳王也有低头躲闪的时刻
老实讲,那一瞬的窘迫,比打输了比赛还扎心
可如果只盯着争议,就看不见人还在寻常日子里用力活着
她拍过一段和孩子做冰皮月饼的短视频,简单的白色桌子,材料排得整整齐齐,紫色手套、揉面、包馅、孩子喊“妈妈我来”
那点烟火气能安抚人,至少说明,争吵之外,他们仍然在维护一个家
我常觉得,成年人的体面,不是穿了什么,站在什么场合,而是愿不愿意在生活里继续耐心
说到创业,外界也给出了不算温柔的复盘
体育业内的王瑜直言,脱离经纪公司后缺少专业团队,过度自信名气的商业转化,忽视运营复杂性,18000平方米这种投资本身就不符合市场规律,拳击培训的真实需求并没那么旺盛
南京体育学院的叶教授也强调
体育明星创业有号召力,但运营、营销、供应链一样都不能缺,名气不是万能钥匙
与此同时,冠军基金的孙小峰则给了更宽的视角
近年来政策与社会认可度都在提高,运动员创业方向更“多元”,很多人借线上平台成功破圈
这三句话拼在一起,很像一份课堂讲义:资源是基础,团队是骨架,市场是土壤,线上是风口,缺一条都容易倒
不妨看看旁边人的路
退役自行车运动员何平,2009年就抓住“双11”做淘宝店,从卖装备到深入供应链,靠数据和专业跟代工厂磨产品,慢慢做出第一的店铺和30人的团队
另一个散打选手任彭,学生时期开格斗馆,靠短视频成了网红店,疫情后线下倒了
但他迅速掉头做跨境电商,用年轻团队玩转线上,算是保住了职业价值
两段经历像给我们打了样:创业不一定跟器材比“谁更贵”,关键是懂市场的节奏,会算账、能转向
最让人意外的是,邹市明在2024年12月官宣:要在2025年重返拳台
不少人不看好,说体能、状态、商业因素都不占优
也有人为他鼓掌,认为拳手的归宿还是拳台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既紧张也理解
复出不是一张情怀海报,背后是训练、是风险、是再一次与现实对线的勇气
如果他真要打,最好把这次当一场“精算”的战役:选对团队,选对赛,选对节奏
回望这几年,我更愿意把他们的故事当成一张生活的横截面
人过中年,名气不是金钟罩,资本也不是护身符
他们有过“风光无限”,也有过“狼狈不堪”,有决定、有代价、有弯路,有烟火
“体面”这东西,外界可以评判,但真正的体面,可能是敢承认失败、敢面对争议、敢把家过下去
我仍对他那句否认“返贫”的直播话有一点共情
你可以不喜欢他的措辞,但能看出他在努力维护一个“还在路上”的姿态
也希望他们在孩子的事上,更温柔些,更多听医生和心理老师的意见,别让身高焦虑凌驾于成长本身
运动员的价值不止在金腰带,转型也不止开馆这一条路
如果要走创业这条陡坡,记得把团队和市场当第一课,把风控当第二课,把退路当第三课
人生的台上台下,都需要耐力
输了可以再来,面子可以再挣
但别把家、健康和信任当赌注
愿他们在2025年的拳台上,不再与过去较劲
而是与更好的自己握手
来源:人生何处不相逢